高傑致豪格書信解讀,清軍入關後李自成曾是明清共同敵人

明朝最終被清朝所取代,但是在清軍剛入關時,這兩個世仇似乎並沒有那么劍拔弩張,至少在南京的那些殘存的明朝高層官員是這么認為的。崇禎死後,史可法、馬士英和江北四鎮等擁立福王朱由崧繼位,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權,弘光政權建立後史可法、馬士英等人主張採取“聯虜平寇”的策略——聯合清朝、合力圍剿李自成。

1644年形勢圖1644年形勢圖

在這個政策的指導下,江北四鎮沒有採取任何向北針對清朝的軍事行動,唯一一次北向的軍事行動是針對李自成的,在出兵之前,負責此次軍事行動的江北四鎮之一、興平伯高傑給清朝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寫了一封信。

關東大兵,能復我神州,葬我先帝,雪我深怨,救我黎民。前有朝使謹齎金幣,稍抒微忱。

可見當時南明朝廷上下都認為清軍入關,趕走了李自成,給崇禎皇帝報了仇,為明朝雪了恥,拯救了明朝百姓。現在我們無法苛責這一觀點,畢竟當時清朝的對明策略很有迷惑性,也沒有採用“剃髮令”等激進政策(進京後曾短暫實行,但是很快因民憤而取消),同時南明對清朝抱有和平幻想,所以高傑如此闡述也無可厚非。而且弘光政權也確實派出了使團,帶著金銀財寶和國書前往北京對清廷表示感謝,以及表達和平相處的意願。

獨念區區一介,未足答高厚萬一,茲逆成跳梁西晉,未及授首,凡系臣子及一時豪傑忠義之士,無不西望泣血,欲食其肉而寢其皮,晝夜臥薪嘗膽,惟以殺闖逆、報國讎為亟。貴國原有莫大之恩,銘佩不暇,豈敢苟萌異念,自乾負義之愆。

既然清朝是南明的盟友,那么李自成無疑就是最可惡的敵人,此時的李自成在清軍和吳三桂等降清漢人將領的打擊下退守陝西等地,高傑在信中表達了他對李自成的恨意,時刻以向李自成報仇為第一要務,同時再次重申了自己銘記清朝“大恩”。

傑猥以菲劣,奉旨堵河,不揣綿力,急欲會合勁旅,分道入秦,殲逆成之首,哭奠先帝。……若傑本念,千言萬語,總欲會師剿闖,以成貴國恤鄰之名。且逆成凶悖,貴國所惡也;本朝抵死欲報大仇,貴國念其忠義,所必許也。

在這一段中,高傑闡明了自己這次出兵的主要目的,是想與清軍肅親王豪格部聯合,共同入陝西剿滅李自成,以祭奠先帝在天之靈。在高傑看來,李自成正與清朝為敵,雙方在山西和陝西等地殺得你死我活,此時高傑請求與清軍配合剿滅李自成,清軍肯定會欣然同意,這樣高傑也可以為南明獲得一點道義上的主動,畢竟在崇禎皇帝被李自成逼死之後,南明的軍隊並沒有對李自成採取任何的軍事行動,這一點從倫理上說不通。

本朝列聖相承,原無失德,正朔承統,天意有在。三百年豢養士民,淪肌浹髓,忠君報國,未盡泯滅,亦祈貴國之垂鑒也。

在書信的最後,高傑向豪格闡述南明弘光政權的正統性,為明朝“求情”,希望清軍能夠看在明朝三百年養民的份上拉明朝一把。其實高傑似乎有點天真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最直白的利益關係,沒有一個國家會因為感情而放棄到手的利益,現在明朝處在最困難的時期,而清朝作為最占優勢的一方,怎么可能放棄到手的肥肉呢?

豪格畫像豪格畫像

而最後的結果也表明,高傑的這封書信只不過是他的一廂情願罷了,豪格在收到高傑的書信之後,只回了一封簡短的書信,在信中對於高傑的“分道入秦”的請求不置可否,而是一味的勸降高傑,可以說南明的“聯虜平寇”的政策也只是一廂情願,你覺得呢?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