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大地上,發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但這幅偉大歷史畫卷,也蘊藏著無數難以索解的歷史奇謎,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中國歷史上的三大未解之謎。
第一謎,黃帝真的存在嗎?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人都稱自己為“炎黃子孫”,其中的這個黃就是指黃帝,那么,黃帝在歷史上究竟是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呢?他究竟是人還是神?為什麼被稱為“黃帝”?現在仍然眾說紛紜,沒有統一的說法。
有學者認為,黃帝是神話傳說中的雷電之神,後來才崛起而為中央黃帝。相傳他長有四張臉,能同時顧及到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後來,他戰勝了東、西、南、北四個天帝,建立了自己的神國。
也有學者認為,黃帝確有其人,他應該是原始社會末期一位部落聯盟的首領。《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物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這些記載似乎說明在歷史上,黃帝實有其人,但關於黃帝的記載多來自於神話傳說,因年代久遠,許多說法都已經無法考證。黃帝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現在還是個謎。
第二謎,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謎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歷史故事,流傳甚廣。傳說在春秋時期的一場戰爭中,吳國打敗了越國,越王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忍辱求和,越王勾踐像奴隸一般在吳國宮中服役3年,後來吳王免去了勾踐的罪,讓他回國去了。
為了不忘亡國之痛、報仇雪恨,勾踐在屋頂上面吊了一個苦膽,無論是出是進、是坐是站,就連吃飯睡覺,也要嘗一嘗苦膽之味,用來激勵自己;使越國最終滅了吳國。
但歷史上的越王勾踐是不是真的嘗膽了呢?從歷史典籍來看,《左傳》和《國語》成書年代較早,並且其中記載的史實也較為可信,但兩本史籍中無論哪一本,在講述勾踐的生平事跡時,都根本沒有記載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行為。
東漢時期,袁康、吳平作《越絕書》,趙曄作《吳越春秋》,這兩本書雖然是專門記錄關於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的歷史,《越絕書》中臥薪、嘗膽都未提及;《吳越春秋》中也僅說越王勾踐“懸膽在戶外,出入品嘗,不絕於口”,而根本沒有臥薪之事。由此看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雖然非常勵志,但但其真實性卻需要考證,越王勾踐究竟有沒有“臥薪嘗膽”?它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未解之謎。
第三謎,秦始皇“坑儒”之謎
話說秦始皇稱帝以後,力求長生不老,不惜動用重金,先後派徐福,侯生、盧生等人尋求仙藥,依照秦國的法律,求不到仙藥就會被處死。因此他們深發感慨:像這樣靠兇狠殘暴而建立威勢並且貪婪權勢的人,不值得給他求仙藥。於是,他們悄悄地遠走他鄉。
這件事使秦始皇十分惱怒,於是他下令,對所有在鹹陽的方士進行審查訊問,欲查出造謠惑眾的侯生、盧生兩人。方士們為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得相互告發,秦始皇最後把圈定的460餘人,都在鹹陽挖坑活埋。
秦始皇的“坑儒”是“焚書”的繼續。至於坑殺的人究竟是方士還是儒生,學術界各持己見。從分析“坑儒”事件的起因看,秦始皇所坑殺的人應該是方士;但從長子扶蘇的進諫“眾儒生都學習孔子的學說”來看,秦始皇所坑殺的又好像是儒生。
而且東漢衛宏在《詔定古文官書序》中記載,秦始皇在驪山溫谷挖坑用以種瓜,以冬季瓜熟的奇異現象為由,誘惑博士諸生集於驪山觀看。當眾儒生各抒己見之時,秦始皇趁機下令秘殺填土而埋之,於是有人便根據這一點而認為秦始皇確實有過“坑儒”的行為。
但有人研究諸史籍,認為“焚書”有之,“坑儒”則無,實是“坑方士”。“坑方士”,因為侯、盧二人求仙藥不成,他們害怕秦國法律,罵了秦始皇一番後逃走。既然事端由方士引起,那么就只能是“坑方士”。
這兩種說法各有各的道理,儘管秦始皇早因“坑儒”之舉背上千古罵名,但直到今天,秦始皇究竟有沒有“坑儒”這一謎團還是沒有解開。
黃帝 臥薪嘗膽 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