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日之間的五場戰爭 中國五戰三勝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中日之間的恩怨,天涯看點特地為大家盤點一下中日之間發生過的五場大的戰爭。

白江口之戰——中日之間的第一場戰爭

中國和日本第一次作為兩個國家主體發生的戰爭是在唐朝,公元663年8月爆發的白江口之戰,這次戰爭爆發的原因朝鮮半島的百濟進攻朝鮮半島上的另一個國家新羅,新羅則是唐朝的忠實冬粉,於是新羅向大唐求援,唐朝派軍入朝,聯合新羅擊潰了百濟,百濟不甘心失敗,聯合日本對唐、新聯軍進行返攻。

雙方在白江口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海戰,當時日本有400艘戰船,而唐、新聯軍只有170餘艘,日本就產生了輕敵的情緒,結果被唐朝名將劉仁軌利用先進的船隊陣型對日本水軍形成反包圍,結果日本水軍全軍覆沒,唐軍大勝。

白江口之戰白江口之戰

失敗後的日本唯恐大唐對他繼續用兵,積極備戰,然而大唐此時用兵的方向在高句麗,因為未對日本本土進行攻擊,此後,認識到兩國差距的日本人主動派遣遣唐使到唐朝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讓日本社會文化、軍事等各方面實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元朝入侵日本之戰

元朝在滅亡南宋之後,東亞大陸上已無敵手,元朝的統治者將目光轉到了海上。元朝命令日本對其進行朝貢,但是以中華文明為宗主的日本拒絕了元朝的要求,忽必烈大怒,宣布對日本用兵。

元朝征服日本元朝征服日本

但是元朝的軍隊慣於陸戰,海戰沒有經驗,而且缺乏渡海作戰的各種水文、天文知識,結果兩次都遇上了颱風與暴雨,軍隊銜接不上,再加上日本人在本土的積極防禦,最終兩次對日本的征戰都告失敗,最終,忽必烈放棄了對日本的征戰。

萬曆韓戰

萬曆年間,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之後信心膨脹的豐臣秀吉將目光投向了大陸,認為他能夠在亞洲大陸上分一杯羹。1592年4月,豐臣秀吉出兵朝鮮,很快攻占了朝鮮大部分國土,之後明朝派遣明軍李如松率五萬大軍援助朝鮮,在朝鮮的所謂日本名將根本不是李如松的對手,日本人剛剛侵略得到的朝鮮土地漸漸被明朝、朝鮮聯軍收復,第一次戰爭中國勝利,日本人提出和談。

但是豐臣秀吉對於談判的結果並不滿意,於是繼續挑起戰爭,但是海陸兩路均被擊敗,最終不得不接受失敗的命運。中日之間的第三次戰爭以中國勝利而告終,此後兩百多年,日本都不敢挑戰中國。

甲午戰爭

這次的戰爭又與朝鮮有關,1894年2月朝鮮爆發農民起義,朝鮮請求清朝政府派兵鎮壓,對朝鮮早有野心的日本則不請自來,也派兵到了朝鮮,並與中國軍隊形成對峙。在鎮壓完農民起義之後,清政府要求日本雙方同時退兵,但是遭到了日本的拒絕,可見日本是蓄意要占領朝鮮,挑起中日之間的戰爭。

甲午海戰甲午海戰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擊沉中國往朝鮮的運兵船“高升號”,中日之間的第四次大規模戰爭打響了。中國海軍在黃海與日本海軍發生激戰,最終由於戰術和艦隻性能的差距,北洋艦隊實力大損,被迫退守基地劉公島。

與此同時,中國軍隊在朝鮮戰場節節敗退,日本則趁勢進入中國遼東半島,侵占了旅順港,並從威海衛登入,從而對中國北洋艦隊的基地劉公島形成了包圍之勢。

最終,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大敗,被迫簽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台灣被割讓給日本,中國的賠款讓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的道路,步入了世界列強的行列。

抗日戰爭

從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一直對中國採取逐步蠶食的策略,到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東北和華北地區已經被日本所控制,而日本依然不滿足這樣的態勢,與1937年7月7日發動盧溝橋事變,拉起了大規模侵華的序幕。

盧溝橋事變盧溝橋事變

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日本軍國主義,低估了中國軍民抗日的決心和實力,中國人民團結一致,與日本展開了持久戰,最終在國民政府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的敵後鬥爭的努力下,中國軍民經過8年的持久抗戰,取得了對日本的勝利,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9月3日被稱作中國的抗戰勝利日。

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

中日身為亞洲的兩個大國,之間必然存在著很多的利益糾葛,中國要始終警惕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復活,中國人不想挑起戰爭,但是我們不懼怕戰爭,“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