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步芳的“青馬”在西北諸馬中無疑是實力最強勁的一支,然而他能成為家喻戶曉式的人物主要靠作惡多端,真正奠定青馬地位的是他父親——馬麒。
馬家軍內部派系林立,有“四馬”、“五馬”等多種說法,但都發源自馬占鰲的河州回民義軍。
鴉片戰爭後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受各地義軍影響,甘肅回民也揭竿而起。左宗棠進陝甘後發現湘軍並不善北方戰事,且宗教事務繁瑣,稍有不當則會激化矛盾。於是左宗棠招安了馬占鰲,由他們鎮壓義軍、處理宗教事宜。
馬占鰲受降後官職並不高,但卻為兒子馬安良的步步高升打下良好的基礎。馬麒的父親馬海晏一直是馬占鰲父子的重要部將。
八國聯軍進北京時,清廷調董福祥帥甘軍進駐直隸。馬麒隨父親在廊坊、東郊民巷等處與洋人血戰。慈禧西逃後,馬麒還奉命防守東路。
1900年,馬海晏去世後,馬麒繼承了父親的職位。可是隨著朝廷向洋人議和,董福祥成了罪魁禍首,馬麒則從西軍督帶降到游擊,駐防地也從河州變成了扎什巴鎮(青海化隆)。
馬家軍對同胞心狠手辣,對清廷卻是絕對的忠心不二。當時青海也時有起義,馬麒以強硬手段鎮壓了貴德古窪寺的反抗,以及丹噶爾廳李旺等人的叛亂,因此很快升到循化營的參將,
清廷對外族將領始終抱有十二分的警惕,馬家軍將領在雖手握兵權,但在政治上始終是中下級軍官。辛亥革命時,馬家軍依舊充當了清廷的平亂急先鋒,不過這一次他們留了個心眼。
馬麒協助馬安良從陝西巡撫升允手中接管大量新式火器,並趁機大肆擴軍。清帝宣布退位後,馬安良立刻宣布擁護“共和”,並藉助平日的威望,逐漸篡奪了甘肅的軍政大權,馬麒也混上了西寧鎮總兵的職位。
西北軍事以前全靠東南協餉,如今內地打成一鍋粥,北洋軍閥無心,更無力經營西北。在這種情況下,馬安良成了“西北天子”,但由於缺少中央的鉗制,馬家軍內部也逐漸走向了分化。
馬洪逵的父親本來就與馬安良不和,他最先與馬安良分裂,因其老巢在寧夏,故又被稱為“寧馬”。
馬麒坐鎮西寧後先是拉攏地方宗教領袖,隨後創辦私人武裝“寧海軍”。後又通過不斷示好北洋政府,最終使青海脫離甘肅,走向獨立發展的道路。
攝於馬安良的威望,寧馬、青馬表面上仍維持隸屬關係。不過隨著馬安良的去世,他的四個兒子卻沒有一個能壓得住這幫老人。
北伐後,馮玉祥控制了甘肅。馬家軍表面上小心伺候,暗地裡卻一直在尋找機會。中原大戰時,馬麒終於等來了機會,他暗中挑撥馬安良之子以及其他青年將領反馮,而他卻始終不願與馮決裂。
最終馬麒藉助馮的力量將馬安良家族連根拔起,為自己的發展掃清一切障礙。後又趁馮部忙於中原戰事,宣布擁蔣反馮,換來了一張青海省政府主席的委任狀。
馬麒一生南征北戰,小心伺候各方勢力,然而“青海王”的位子卻僅坐了幾個月就一命嗚呼了。所以馬步芳在西北呼風喚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有個好爹。
鴉片戰爭 馬步芳 馬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