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攝官政治200年,地方豪強並起,到了戰國時代豪強間的攻伐愈演愈烈,相當多的日本武士沒了主君,丟了工作,變成浪人。無事可做的浪人發現去中國“淘金”也是個生路。
從鄭和下西洋以後,朝廷規定寸板不得下海。到了中期,明朝國力衰弱,倭寇日漸猖獗,幾乎整個東部沿海都在鬧倭寇。其實倭寇也就是武裝走私集團的水平,首先這不是日本政府行為,日本當時忙著打仗呢,沒工夫騷擾中國,純屬個人行為。倭寇來中國走私,有東西賣我就賣,沒東西賣,我就搶。最後發現能搶著,我還帶東西幹嘛。而且倭寇里絕大部分是中國人,落魄書生、漁民甚至還有退休的官員。大頭目汪直就是安徽人,總部在日本的平戶。正是因為其中有很多中國人,所以這幫人到中國來,對各地的地理情況門清。
這時候出了個大救星——戚繼光,他為人民謀幸福,人民為他把歌唱。戚繼光祖上為大明建國立過功,世襲登州衛都指揮僉事,即山東煙臺市城防司令,剛擔任這個職務的時候他只有17歲。朝廷派他去抵抗倭寇,於是這個未成年人就以參將銜到浙江抗倭。第一仗就給他上了一課,3000明軍打800倭寇,倭寇一衝過來,明軍一鬨而散,只剩戚參將一人。戚繼光爬上一塊巨石,連發三箭,幹掉三名倭酋。倭寇一看,這人不好惹,撤退。
戚繼光這回知道了,明軍根本沒什麼戰鬥力。明朝軍隊邊境三分守城,七分種地,內地兩分守城,八分種地。明太祖朱元璋還得意地說:“朕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你這哪是兵,全是地道的農民。倭寇都是武士,刀法嫻熟,擅長白刃戰。俗話說“寶刀東出日本國”,連武器也比大明先進。沒辦法,戚繼光向朝廷匯報,要自己招兵。戚繼光專門招募沿海的漁民,礦工這種有膀子力氣的人,最好家裡還有人被倭寇殺害,這種人一定要招。最後組成戚家軍對抗倭寇。
倭寇雖然武藝高強,但是不懂陣法。對付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以多打少。戚繼光下令以12個人為單位組成鴛鴦陣。最前面的人拿著幾丈長的竹竿,叫做狼筅。枝枝岔岔不切下去,還綁上小刀,抹上毒藥。蹭破點皮,你必死無疑。竹竿又長又滑,日本刀劈也不好劈。狼筅後面再配上長槍、短刀、弓箭。長以救短,短以救長,這都是戚繼光琢磨出來的。倭寇完全不是對手,沒幾年倭患平定。
戚繼光文武雙全,不僅打仗厲害,還能寫兵法。中國古代十大兵法里有兩本是戚繼光寫的——《練兵實紀》和《紀效新書》。他堪稱是明朝第一名將,平定倭寇,不愧民族英雄。
戚繼光 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