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中橫死者多矣,然而死相最難看的,大概還是要算戰國時期的齊湣王。那么齊湣王死得到底有多痛苦?他因何遭遇這種厄運?
齊湣王名田地,是齊宣王之子,田氏齊國第六任國君。宣王薨逝時,留給兒子的是一個大好局面,此時的齊國憑藉著強大的軍力、國力,在名將匡章等人的指揮下,通過桑丘之戰(前323年)、滅燕之戰(前314年)和垂沙之戰(前301年)等一系列戰役,不僅一度吞併燕國,還迫使強大的秦國、楚國稱藩,成為山東六國中實力最強、威望最高的國家。
就在垂沙之戰結束後的同年(前301年),宣王薨逝,世子田地正式登基為王,是為湣王。先王顯赫的戰績既給湣王帶來壓力,也成為他奮勇前行的動力。湣王要做的,是在宣王豐功偉績的基礎上,將齊國帶向一個更高的層次,不僅要成為天下的霸主,而且還要取代周天子,開創屬於田氏的王朝時代。
湣王一即位,便開始推行其雄心勃勃的擴張、兼併計畫,其攻擊的首個目標,便是重新振作起來的勁敵-秦國。公元前296年,匡章率齊、魏、韓聯軍攻打秦國,史上首次攻破函谷關,並迫使秦國割地求和。
攻秦戰役的勝利激起湣王更大的擴張欲望,在此後數年中,齊國又接連敗燕、攻宋、伐韓、破趙,打遍周遭無敵手,成為天下最令人生畏的諸侯國。前288年,齊湣王與秦昭王便相約共同稱帝(即東帝、西帝),雖然不久後便取消帝號,但亦可見此時的湣王驕狂到何種程度。
取消帝號後不久,湣王便將攻擊的矛頭指向宋國。當時統治宋國的,是以昏暴驕狂著稱的康王子偃,故當時列國又稱宋為“桀宋”。宋康王在位時驕狂至極,毫不顧惜國家的實力,竟然作死般地連番挑釁四周大國,先後擊敗齊國、楚國、魏國並占據大片土地,由此給國家帶來滅頂之災。齊湣王面對桀宋的挑戰暴跳如雷,終於在公元前286年聯合魏、楚兩國攻宋,並許諾三分宋國的土地。
伐宋戰役出奇的勝利,宋康王兵敗被殺,宋國滅亡。然而齊湣王此時卻大耍無賴手段,推翻先前對魏楚的承諾,意圖獨自吞併宋國,並不惜與兩國開戰,將他們打得大敗虧輸。吞併宋國後,齊國的實力達到頂峰,此時的湣王憑藉擊敗六大強國的餘威,開始籌劃取代周天子,建立田氏王朝,一時間令天下震恐。
“齊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欲以並周室,為天子。泗上諸侯鄒、魯之君皆稱臣,諸侯恐懼。”見《史記·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按照“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一家獨大的齊國很快便成為其他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非聯合消滅它不可,而這種聯合併不需要曠日持久的動員。就在湣王滅宋的第三個年頭(前284年),由燕國大將樂毅帶頭,其他六大國共組聯軍攻齊,竟然在濟西一戰便將齊國打得大敗虧輸。濟西之戰後,其他五國陸續撤軍,唯有樂毅率燕軍繼續攻齊。
濟西之戰令齊軍“崩盤”,所以樂毅在後續的進攻非常順利,沒多久便攻克包括齊都臨淄在內的七十餘城,並迫使湣王出逃。湣王在逃亡途中,曾先後輾轉於衛、魯、鄒三國,皆因無禮於當地的國君,不是被驅逐便是連吃“閉門羹”,狼狽到了極點,無奈之餘只好躲進莒城避難。
燕、秦、楚、三晉合謀,各出銳師以伐,敗我濟西。王解而卻。燕將樂毅遂入臨淄,盡取齊之寶藏器。湣王出亡,之衛。衛君辟宮舍之,稱臣而共具。湣王不遜,衛人侵之。湣王去,走鄒、魯,有驕色,鄒、魯君弗內,遂走莒。引文同上
此時出於制衡燕國的目的,楚王派大將淖齒援助湣王,並在莒城一帶駐守,湣王由此才感到些許安全。湣王對淖齒起初還算感恩、客氣,封他做國相,但不久便故態萌發,開始變得無禮驕狂起來,常令後者憤憤不平。淖齒的怒火一天天鬱積,不久後便情緒大爆發,通過政變將湣王趕下台。
淖齒對湣王恨之入骨,為發泄無盡的怒火,竟然將他懸掛在屋樑之上,活生生剝皮抽筋。湣王嬌貴的身軀哪裡忍受得住如此酷刑,從受刑到痛死一直哀號不絕,場面令人毛骨悚然(“淖齒用齊,擢閔王之筋,懸於其廟梁,宿夕而死。”見《戰國策·卷十七·楚四》)。
中國歷代帝王中不得善終者多矣,然而如齊湣王這般下場的,還真是“蠍子拉屎獨一份”,所以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講到:“中國歷史上總共有五百五十九個帝王,其中三分之一,即一百八十三個帝王死於非命,而以齊湣王死得最慘。”
帝王 宋康王 齊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