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解碼:為什麼在韓戰末期要與中國叫板?

韓戰大致分為4個階段:

1950年6月25日至8月中旬,北韓人民軍奪取南韓漢城,占領南韓90%的土地。

之後麥克阿瑟指揮聯合國軍介入,打反攻,至北韓平壤,揚言統一朝鮮半島,打到鴨綠江,滅了北韓。

第三階段是1950年10月25日開始,志願軍一直打到南韓,勢如破竹,再奪漢城,打得聯合國軍潰不成軍。

第四階段是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出車禍死亡後,美國中將李奇微接管,打反攻。此時是1951年3月15日,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裡說起。

難解難分的朝鮮戰場局勢,讓美國總統杜魯門很是頭痛,他本來不想過多介入的。但又怕蘇聯紅色政權解放了南韓,威脅了日本,影響了亞洲。

對他來說,國際形勢,遠比戰場敵我交戰複雜。蘇聯、日本、南北韓,哪個關係拿捏不好,就可能引爆新一輪的戰爭。

要知道此時,美國可不是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了。

現在,幾經攻守,連戰爭天才麥克阿瑟都不能輕易拿下朝鮮,杜魯門想想,還是終止戰爭吧。

(朝鮮戰場的美軍)(朝鮮戰場的美軍)

3月20日,聯席會議通知麥克阿瑟,注意最近戰爭火候,杜魯門總統準備通過外交開啟和談解決朝鮮問題。

麥克阿瑟收到這個訊息,便是一頓臭罵。這個71歲的老五星上將,不把任何人的命令當回事。

他不但不聽,反而公開給中國發了一份電文,威脅說,聯合國軍已經忍無可忍,要中國馬上撤退,否則我們“不再繼續把戰爭限制在朝鮮地區”了。

這是未經總統授權和授意的情況下,麥克阿瑟頂風對抗命令。

(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

他這個聲明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紛紛問杜魯門這是什麼意思,不是說好準備和談的嗎?這聲明是要和談嗎?明擺著是挑釁嘛。

就這樣,一次和談的機會讓麥克阿瑟攪黃了。

杜魯門和麥克阿瑟的不和不是一兩天、一兩年了,年齡上資歷上,麥克阿瑟都比杜魯門大一點。但留著這個老傢伙,朝鮮局勢我老杜就控制不了,這次必須把他解職!

經過商議,4月11日凌晨1點,白宮緊急做出宣布:撤銷麥克阿瑟的一切職務。

(杜魯門)(杜魯門)

麥克阿瑟不是乳臭未乾的新兵蛋子,不知道對抗總統的後果。4月9日,他告訴他朝鮮戰場的參謀長阿爾蒙德說,“可能總統要免我的職了”。

這說明,麥克阿瑟深知他對中國的聲明是有極大風險的。

為啥明知不可,還執意要為之呢?

縱觀麥克阿瑟的傳記,飛春認為:

1.性格使然。

如果和談,那前提條件就是他沒有徹底打贏,這樣返回國家,很沒有面子。戰場對他來說,只有一種結果,就是勝利。他說過,在戰場上,“什麼都不能代替勝利”。

10年前他在菲律賓給日本打仗時,就是因為逃跑,落下了一輩子的罵名:“麥跑跑”。不過當時他發誓“我還會回來的”,說是去搬救兵。最終還是如願了。但這次和談,是斷絕自己勝利的後路了。

1951年11月,朝鮮停戰談判雙方代表在軍事分界線的地圖上籤字。1951年11月,朝鮮停戰談判雙方代表在軍事分界線的地圖上籤字。

2.殺身成仁。

反正在朝鮮戰場他已經失利了,李奇微都比他牛逼了,自己沒有什麼舞台了,只有這樣打一場冒險的輿論戰,至少還贏得輿論支持,給自己一個殺身成仁的理由、冠冕堂皇的退役。

從杜魯門的角度看,麥克阿瑟“目空一切,讓人忍無可忍”。他晚年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反思這場戰爭,指出麥克阿瑟錯在何處。

讓人尤其意外的是,杜魯門認為,韓戰若擴大到同中國交戰,將是最大的錯誤:

“麥克阿瑟在貶低我們的外交努力……如果把戰爭擴大到亞洲大陸,就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進行一場錯誤的戰爭……麥克阿瑟構想的勝利,絕不是有意義的勝利……拿破崙在回顧遠征莫斯科時說過:‘我們每次作戰都取得了勝利,但我們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