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心為國,同司馬懿鬥智鬥勇,卻被誣陷為草包

要想奪別人家的江山,最好的辦法肯定不是去打,而是要有耐心。司馬懿就是最好的典型。

這個人可以說是魏國的四代重臣,從曹操、曹丕、曹叡到曹芳,司馬懿的地位越來越高,權力越來越大。司馬懿跟曹丕的私交很好,所以從曹丕當皇帝起,司馬懿開始飛黃騰達。要是司馬懿只是有好兄弟撐腰倒也罷了,這個人偏偏能力很強,是三國時期數得著的名將和權謀家,南抗孫吳,西據諸葛,為老曹家立下赫赫功勳。

現在通常都說,曹家和司馬家關係非同尋常,所以不存在曹操提防司馬懿這個小字輩的事。有交情那是肯定的,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說過。曹操就是司馬防舉薦的嘛。但是關係好不代表曹操就不會提防司馬懿。曹操一代梟雄,最厲害的本事就算識人用人,他自己幹的事就算跟司馬懿一樣的事,難道還看不出司馬懿的人品?

現在說到高平陵之變,通常的說法又是說,是曹爽先動的手,先要奪司馬懿的權,排擠司馬懿,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因此,司馬懿才發動政變,其實也是自保。

司馬懿在前些年會被洗成一朵白蓮花,這個長久以來的說法是要負責任的。

他一心為國,同司馬懿鬥智鬥勇,卻被誣陷為草包

我們翻開《三國志》和《晉書》把司馬懿被奪權前的所做所為列一下就可以發現,司馬懿那時已有不臣之舉,放在古時候說,就是已經有了謀逆的苗頭了。

本來,司馬懿本事再大也翻不出什麼浪花,曹操這個人厲害,他為了保老曹家的江山穩固,有一項制度,那就是執掌兵權的必須是曹家的或者夏侯家的,其他的不行。可是自從曹真死後,曹家和夏侯家的後輩沒什麼軍事人才,只會吹牛享樂。司馬懿因為他高超的軍事才幹,成了魏國最倚重的人。沒辦法,三分天下,另外兩國都虎視眈眈,要靠司馬懿去打仗。這樣一來,司馬懿就在軍隊內部扶植起自己的私人勢力。

但是,那時曹叡還沒死,還有人鎮得住司馬懿。司馬懿還是魏國的大忠臣,他已經用了五十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是魏國的忠臣了。

他一心為國,同司馬懿鬥智鬥勇,卻被誣陷為草包

可惜,這個曹叡是個短命鬼,35歲就死了。臨死前,曹叡招司馬懿回京城洛陽,當時司馬懿正在遼東作戰。但是,曹叡病重等不及了,就連下五道詔書,召司馬懿進宮,司馬懿就乘一部當時最快的戰車,風塵僕僕,直奔洛陽,到洛陽連家都不回,直接進宮。曹叡很是感動,確實是忠臣。這時候,曹叡已經奄奄一息,說了一句特別令人感動的話:“我今天能看到你,沒有遺憾了,我是活不成了,只好請你和曹爽輔佐我的少子。”曹芳上去就抱著司馬懿的脖子,司馬懿自然一副感恩流涕的樣子。注,大家都是在裝樣子,曹叡雖然快死了,可一點不糊塗,最初的輔政名單是沒司馬懿的,因為劉放、孫資的原因。曹叡曾經問過陳矯:“司馬公忠正,可謂社稷之臣乎?”陳矯說:“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

可是我們要注意到,司馬懿和曹爽一起輔政,兩個人的身份,曹爽是“拜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與太尉司馬宣王並受遺詔輔少主。”司馬懿是“遷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與爽各統兵三千人,共執朝政,更直殿中,乘輿入殿。”

看到沒有,都督中外諸軍事,這個玩意可是非常要緊的。兩人都有這個大權,可關鍵就在於實際在誰手裡。那不用多說,在司馬懿手中。這不要命的么。

這個就和曹魏的祖制不符合了。從曹爽的角度講,他是曹家人(雖然曹真是過繼,但也是曹家人),要維護魏國皇室的根本利益。

曹爽開始的時候,對司馬懿是很恭敬的。“初,爽以宣王年德並高,恆父事之,不敢專行。”因為曹爽自己是大將軍,司馬懿是太尉,班次曹爽在前,曹爽為此還讓弟弟上書表奏司馬懿為大司馬,後改為太傅。這樣司馬懿的班次就在曹爽之前。通常都說,這是為了奪司馬懿的權,可是都督中外軍事,錄尚書事沒去掉,奪哪門子權啊。

錄尚書事就不說了,咱們主要說兵權。軍事號嘛。

司馬懿這個人權力欲望是很重的,他牢牢把握兵權不放手。東吳幾次入侵,司馬懿都不顧別人反對,一定要帶兵親征,不肯讓兵權旁落,就是明證。就這樣,曹魏的兵權在司馬懿手上把持了五年之久。

這就問題大了,這還了得,魏國的兵權掌握在一個外人手上,這是大忌。

本來,你司馬懿一個外人掌握魏國兵權就是大忌,你還不肯交出來,視為自己私人,那就是忌上加忌了。

於是,曹爽為了兵權這個事和司馬懿有多次交鋒。

他一心為國,同司馬懿鬥智鬥勇,卻被誣陷為草包

一次是,曹爽身邊的謀士勸曹爽征討蜀國,用這個藉口來拿回兵權。當然了,史書記載都說曹爽草包,攻打蜀國不勝,是個廢物。要滅蜀談何容易,哪有一戰可定的。曹爽就算自己是草包,手下的恆范號稱智囊,司馬懿都很忌憚他,哪有不懂不可倉促滅蜀的道理。只不過是兵權之爭罷了。司馬懿知道攻打蜀國的難度,沒有全力阻止,硬要阻止是行不通,這樣其他人看司馬懿的眼光馬上會不對。果然曹爽不能成功。但曹爽的目的其實是兵權,成不成功是次要的。而司馬懿的目的,是借曹爽出兵失敗,貶低曹爽的軍事才能。其實還是司馬懿勝了一局。

另一次,就是曹爽想把中壘營和中堅營廢除,其中的兵交給自己弟弟中領軍曹羲統領,司馬懿託詞這違反曹操祖制,不同意。這兩個營是魏國皇帝的親兵,向來是皇帝親信統領,為了保證皇帝的安全和魏國江山的穩固,讓曹家人來統領,這是天經地義的。而當時的領軍將軍是蔣濟,這人是司馬懿的親信死黨,這么要害的職位,肯定得從司馬懿手上拿掉。所以升蔣濟為太尉,奪去他的兵權。

這裡要解釋一下,曹魏的宿衛兵,有武衛營,中堅營,中壘營,驍騎營、游擊營,中領、中護營。一共五支。其中領軍和護軍中,資歷深的,為領軍將軍和護軍將軍。地位領軍將軍最高,按照魏國的軍制,領軍將軍可以統領大部分甚至全部宿衛軍。

外軍的兵權,司馬懿牢牢把著不放,上次為了爭奪兵權征討蜀國吃了敗仗,曹爽還跌了人望。所以要從中軍著手。領軍將軍這個職務,向來由曹氏親黨、重臣擔任。你蔣濟是司馬懿的人,擔任這個職務,顯然是不合適的。

所以這次,司馬懿沒能阻止曹爽。說明,在魏國朝中,很多人也覺得蔣濟擔任領軍將軍不妥,沒有支持,曹爽不會成功。

其實當時宿衛兵根本沒多少人,曹魏的軍制是宿衛兵精而少,強兵不在京師,而是在外的。但這是個信號,充分說明了很多人對司馬懿不滿。

司馬懿是個聰明人,一看宿衛兵權被曹爽奪回,知道情況不妙,自己所作所為已經引起曹魏皇室和部分大臣不滿,於是在兵權並沒有完全被奪的情況下稱病,已退為進(一般都說司馬懿兵權被奪,這時不對的,宿衛兵不過千人,還有中軍和外軍呢)。就憑這點就可以看出曹爽不是草包,草包是不會在和司馬懿鬥爭中扳回一局的。《三國志》是陳壽寫的,自然要抹黑曹爽,這關係到晉朝政權的合法性,這是政治正確。

但曹爽這個人不適合干政治,在占得上風后,居然不知道對司馬懿趕盡殺絕,雖然有些提防,可這有什麼用。結果,高平陵一變,自己反成了司馬懿的刀下之鬼。不心狠手辣,哪裡能行。

所以曹操當年那句:“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可不是什麼空穴來風。這種關係到天下社稷的大事,豈是司馬防舉薦曹操那么點香火舊情就可以比擬的?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