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人生必行的四大事,其中的“住”——買房,已經成了我們現代人的終極目標。隨著近年來房價不斷攀升,更是讓有意買房者苦不堪言,望而卻步。現代房價太高,買不起,那古代的房價呢?讓我們回到宋朝,看看宋朝的房價有多高?
在中國古代史上,兩宋時期是公認的地產市場活躍的時期。兩宋時期,商品經濟發達,城市化方興未艾,人口眾多。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人口過億的王朝,據葛劍雄、凍國棟等編著的《中國人口史》,北宋末年人口達到1億多。南宋時,儘管丟了半壁江山,但人口峰值也接近1億。兩宋時期的疆域比漢唐時期小得多,人多地少,人口流動頻繁,當時的人也向現代人一樣,喜歡湧向城市。從農村搬到城市,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住房問題,人多需求量大,而供給又不足,所以催生了房地產火爆的盛況。宋真宗時期,詩人楊侃就曾這樣描述東京汴梁:“甲第星羅,比屋鱗次,坊無廣巷,市不通騎。”
對於北宋的房價,宋朝文人王禹偁寫過一篇《李氏園亭記》,裡面曾記載:“重城之中,雙闕之下,尺地寸土,與金同價。”一尺地跟金子同價,地價如此之高,房價可想而知了。
北宋初期,房價就已經很高了。宋太宗時期,太平興國元年,大將軍田欽祚在開封買房,花了白銀5000兩,相當於銅錢5000貫,相當於今天75萬人民幣左右。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割據福建的軍閥陳洪進歸降宋朝,宋太宗為了獎勵他,分別給他的幾個兒子各買了一所房,每所房都花了白銀10000兩,相當於銅錢10000貫。
到了宋徽宗時期,首都開封的一棟普通住宅就要銅錢9400貫,相當於今天的人民幣150萬元。9400貫銅錢對當時的普通人家來說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即使是對為官者來同樣也是遙不可及。根據宋朝洪邁《夷堅丙志》的記載,一個青年農民出外打工,每月能掙900文,還不到一貫錢。《宋會要輯稿》也記載,宋徽宗時朝廷僱人抄寫書籍,一個人每月能掙3500文,3貫多一點;宋太祖時期,紡織廠“綾錦院”的熟練女工,每月掙兩貫銅錢。《歐陽修全集》記載家裡男僕的工資,每人每月5貫銅錢。也就是說在北宋大城市買房,一個月工資為900文的農民工要不吃不喝800年才買得起房,一個熟練女工要不吃不喝400年才能買得起,一個抄書的書記員要不吃不喝200多年,富人家的僕人不不吃不喝150年才能買一套普通住宅。
普通人買不起就算了,就連為官者也同樣難買得起。南宋大哲學家朱熹就這樣吐槽過:“且如祖宗朝,雖宰執亦是賃屋。”就是說東京汴梁房價太高,連宰相這一級別的官員都買不起,都要租房子住。
大文豪蘇軾一家,父子三人都有官職和俸祿,依然買不起房子,只能在開封郊區租住。後來蘇轍定居許昌,為安頓一家老小,才狠下心來買了一棟普通住宅,這棟住宅花了他大半輩子的積蓄,還賣了一批自己收藏的書畫才買到的。後來,又因為嫁女兒,又把房子給賣了,宋代不僅房價高,嫁女兒成本也高。
詩人歐陽修,在晚年回憶自己在開封的日子,說“嗟我來京師,庇身無弊廬。閒坊僦古屋,卑陋雜里閭。鄰注涌溝竇,街流溢庭除。出門愁浩渺,閉戶恐為瀦。”道盡在大雜院租房的辛酸之事。要知道,他三十八歲的時候,已經官至知諫院兼判登聞鼓院,相當於今天副局級官員,可還是買不起房。
普通住宅就已經這么難買了,豪宅更不用說了,宋徽宗時期的淮南轉運使張根就曾說:“一第無慮數十萬緡,稍增雄麗,非百萬不可。”首都東京汴梁置辦豪宅至少要花幾十萬貫,如果想要裝修得華麗一點的,至少要100萬貫不可。
不過對於房價問題,北宋政府也進行了適當的調節。宋真宗時期,朝廷就有頒布禁令,不準中央及地方官員購買公家出讓的屋子,公家出讓的屋子只限平民購買。宋仁宗期間,朝廷也出台了第二套房限購的政策,禁止現任高官在首都開封買第二套房產。此外,宋仁宗還曾下旨,要求全國房東在極端天氣或重要節日減免房租。
北宋 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