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莫須有?儒生們冤枉秦始皇了嗎?

“焚書坑儒”可謂是婦孺皆知,儼然成了後世抨擊秦始皇殘忍的有力罪證,但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該歷史事件,他們認為,焚書則有之,坑儒則純屬無中生有、憑空污衊。有人甚至認為,所謂的坑儒事件,純屬後世儒生對秦始皇的栽贓嫁禍,目的就是為了證明秦始皇是暴君。事實真是這樣嗎?秦始皇究竟有沒有坑殺儒生?

我們現在說說坑儒之事。最早提出坑儒的,大概是孔子十二世孫孔安國在《古文尚書序》中:“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但是呢,一來很多人認為孔安國的話不可信,因為他是孔子的後代,自然幫儒生批判秦始皇;二來,大概在清代,《古文尚書》已被證實為偽書,所以,這篇序也想當然地被否了。在此之前,沒有任何史料提及秦始皇坑儒,而在此之後如《後漢書》中確有提及,可質疑坑儒事件的人卻認為不可靠,非得在成書最早的《史記》中找結果。

當然,促使質疑者們否定坑儒之說的,絕不僅僅是《史記》中沒有記載,那樣就真有些主觀、有些精分了。因為,《史記 儒林列傳》中有明確記載,“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原來所謂的坑儒,原文中竟然是“坑術士”!那么問題也來了,術士究竟是什麼人呢?很多人認為術士就是方士,漢代典籍中還有“道家術士”之說,也就是說,這些術士不過是老子的徒子徒孫們,學習老莊學說的同時還搞點兒煉丹什麼的副業。說得現代點,秦始皇不過就是殺了些化學工作者。那么,秦始皇果真沒有坑儒嗎?

焚書坑儒莫須有?儒生們冤枉秦始皇了嗎?

未必。首先“術士”這個名詞,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是方士,這是錯誤的。《韓非子 人主》中有記載,“且法術之士,與當途之臣,不相容也。何以明之?主有術士,則大臣不得制斷。”這裡的“術士”顯然不能理解為方士,而是玩弄權法的士,即法術之士。劉劭《人物誌八觀》也有記載,“故善士樂督政之訓,能士樂治亂之事,術士樂計策之謀,貪者樂貨財之積”。這裡的“術士”也不能理解成方士,也應理解成謀士(謀士也有可能是儒生充任)。由此可見,“術士”本身就是個很模糊的概念,而不僅僅指方士。那么,秦始皇“坑術士”,未必沒有坑儒。

焚書坑儒莫須有?儒生們冤枉秦始皇了嗎?

秦始皇固然是個偉大的帝王,這點我從來不諱言,但對於他有沒有坑儒之事,我認為應該存在,或者說所坑的“術士”中大多是儒生。空口無憑,我們再回顧“儒林列傳”。很多學者可能只看到了“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卻並沒有注意到後面的文字。其實整句話應該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六藝主要是指儒家經典,那么就存在一個邏輯問題,如果秦始皇坑的術士不包括儒生,那么坑術士與六藝從此缺有什麼關係?關鍵是這兩件並不是同時發生,沒必要作為一件事記載,司馬遷記載成“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六藝從此缺焉”不就可以了嗎?為什麼還要加上坑術士?可見術士中包括儒生,秦始皇把民間的儒家經典焚燒了(宮廷的據說被項羽一把火燒了,但是,漢代卻從未有人提及),又坑殺許多儒學大師,這才導致六藝從此缺。類似的記載在《淮南衡山列傳》也有:“昔秦絕聖人之道,殺術士,燔《詩》《書》,棄禮義,尚詐力,任刑罰”,這裡用意更明顯,殺術士即絕聖人道,與燒儒家經典、棄禮儀是一回事,可見殺術士確實就是殺儒生。

現在基本可以確定,指責秦始皇坑儒並非冤枉他,不過,證據還沒完。《秦始皇本紀》中有段記載: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鹹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在這裡,司馬遷明確記載了所坑人數(四百六十餘人),且扶蘇的話是兩點,即“諸生皆頌法孔子”。“頌法孔子”的讀書人不是儒生是什麼?

不過這其中也有個問題,秦始皇“坑儒”的導火索,即盧生等欺騙秦始皇的感情(始皇曾曰: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騙取了大量國家財產,結果求仙藥不成,還在背後說他的壞話。平心而論,盧生等人該不該殺,值得商榷。如果秦始皇只殺盧生等人,也談不上殘暴之說。可是問題來了,秦始皇明明就是痛恨方士欺騙他感情,這關儒生什麼事,他為什麼要坑儒呢?這是不是可以證明,秦始皇確實沒有坑儒?

非也。且不說之前的推測毫無問題,這事兒也有史料證明。同樣在《秦始皇本紀》: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諸生在鹹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妖言以亂黔首。”由此可見,秦始皇因為盧生等欺騙他感情而怒不可遏,以及於聯想到他以為所召的文學之士(大多是儒生,因為秦始皇焚書的原因之一,即儒生惑亂黔首),他想讓這些人輔佐他開創太平盛世,結果這些文學之士反而以“妖言”蠱惑百姓,所以秦始皇決定對這些人痛下殺手,以儆效尤。人在煩心憤怒時,往往會聯想到近期發生的其他憤恨之事,加重其憤慨之情,秦始皇由於方士忽悠他,聯想到與方士同時召入宮的文學之士,這不足為奇。

焚書坑儒莫須有?儒生們冤枉秦始皇了嗎?

至於秦始皇為何認為文學之士們在惑亂黔首,這就得回到焚書的事情上。秦始皇為何焚書,因為靠法家強大的大秦帝國,提倡因時而變,主張嚴刑酷法治國,眼觀向前看注重改革。而當時宮中的儒生卻與秦始皇唱反調,他們鼓吹仁義道德治國,觀點保守,提倡守舊,熱衷於以古非今。這一點秦始皇憤憤不平,其丞相李斯更是恨得咬牙切齒,於是他上書始皇,大肆抨擊儒生,大概是說儒生迂腐,好以古非今、訕君賣直,以此沽名釣譽、禍亂黔首,國家若想穩定,就必須限制儒生的言論,甚至是焚燒儒家經典。

從這一事件中不難看出,那些惑亂黔首的文學之士,確實基本上就是儒生。秦始皇早已認為儒生惑亂黔首,焚燒了其書,這些儒生難免心懷怨恨,在私底下說秦始皇的壞話,並更為賣力的宣傳自己的學說,即秦始皇所謂的惑亂黔首(戰國時期的讀書人是很囂張的,秦雖一統天下,但風氣猶存)。秦始皇派人一查,果然沒錯,加之方士欺騙他感情已然使他怒髮衝冠,在極度憤怒之下,便下令坑儒。

言及至此,還有個問題,既然秦始皇坑儒事真,司馬遷為何不直接記載為“坑儒生”呢?原因在前文中也提及,秦始皇坑儒之事是由方士忽悠他導致,那么坑儒的同時也必然坑了不少方士(盧生等有沒有被坑殺,不得而知),因此以“坑儒”來記載這一事件並不準確,故書之為“坑術士”(術者,技藝也,術士,即懷有技藝的讀書人)。況且,秦始皇所召的“文學之士”也未必儘是儒生,非議法家(惑亂黔首)的也未必儘是儒家學者,如此就更不能以坑儒概括,這也體現了司馬遷修史的嚴謹。

最後,我們可以根據前面推測得出結論,秦始皇所坑殺的“術士”中,絕大多數是儒生,包括少數方士,不排除坑殺了其他學派讀書人的可能。也就是說,批判秦始皇坑儒,是事實,並不存在含血噴人之說。然,秦始皇坑儒之事的確事出有因,而且非一般“因”,絕非他天性暴戾以殺人為樂,究竟該如何評價,我就不在此討論,交由諸位吧。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周知惟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