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熱湯 承載了洛陽的千年文化史

說到洛陽,大家會想到什麼?牡丹、龍門石窟、十三朝古都……總之,在大家的印象中,洛陽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氣息。不過,洛陽還有一個非常出名,而且非常接地氣的東西——湯,各種美味的湯。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洛陽的湯文化。

在中國,我們很難再找到另外一個像洛陽這樣視湯如命的地方了,一天三頓飯,頓頓不離湯。粗略的統計,在洛陽當地有二三十種湯:羊肉湯、牛肉湯、驢肉湯、胡辣湯、不翻湯、豆腐湯、丸子湯、冬粉湯等等。湯就像黃河水一樣,滲透到了洛陽民間的大街小巷,哺育了洛陽人民。

洛陽牛肉湯洛陽牛肉湯

洛陽人喝湯的起源,如今已經很難考究,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歷史中了解湯在洛陽的發展歷程。

洛陽市孟津縣在夏朝時,北通都城朝歌,南連故都西亳,西達關隴,東行大海,為天下之咽喉。《尉繚子》記載:“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盟津。”《古史考》也有類似記載:“呂望嘗屠牛於朝歌,賣飲於孟津。”由此可見牛肉湯在洛陽最早可以追述到夏朝。

隋唐時期,國力昌盛,周邊各國都到中原地區朝拜天朝。當時,洛陽作為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節點,有很多的胡商來往於此。胡商大多生活在北方和西部,那裡的氣候寒冷乾燥,尤其是冬季。為了抵禦寒冷和乾燥的氣候,胡人就經常以熱湯作為食物。他們的這種飲食習慣被帶到了洛陽,影響了當地的飲食文化,洛陽的湯文化也就初具雛形。

武則天武則天

武則天同樣喜歡喝湯,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武則天主導了洛陽水席的出現。洛陽水席之所以有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宴席中的熱菜全都有湯。洛陽水席是曾經是洛陽民間的傳統名吃,後來武則天將洛陽水席帶到皇宮,經過宮廷廚師改進,成為宮廷宴席,後又從皇宮傳回民間,由此奠定了洛陽水席在洛陽飲食文化中的地位。有了當朝皇帝的推廣,湯自然也就成為百姓最重要的一種食物。

宋朝之後,洛陽因為交通不便逐漸被冷落,而且由於西部開墾過度,致使水土流失嚴重,氣候逐漸變得乾旱起來。而這種氣候也逐漸影響到洛陽,每到初春時節,洛陽總會大風頻起。湯這種食物也就彌補了洛陽百姓的飲食。由此,喝湯這種飲食習慣也就逐漸融入洛陽人的生活。

洛陽的湯從古傳承至今,已經不單單是一種食物,更多的是承載了洛陽百姓的生活習慣,成為洛陽的一種象徵。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