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DG辱華事件愈演愈烈,人們最先感受到DG不友好的地方,來自於宣傳廣告片中那位女模特手中的筷子,笨拙的動作、滑稽的音樂以及不平等的比較,讓人感覺到其中所傳達出的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嘲笑。
對於中國人來說,筷子承包了我們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位置,這個流傳了上千年的東西,雖然不起眼,卻從來不可缺少,它其中所包含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絕不是一個奢侈品品牌所能比擬的。
棄叉用箸
中國廚房文化博物館收藏有一個漢灶,其上有筷子的浮雕,這件實物證據,表明中國人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使用筷子,而在文字記載中,筷子出現的次數則要高出很多。《禮記·曲禮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救篇》說:“箸,一名梜,所以夾食也“。由此可見,筷子至少在先秦就已經出現。
不過令人吃驚的是,早在4000年前,中國古人也曾經發明使用過餐叉,河南洛陽的戰國墓葬中曾出土過51枚餐叉,不過在戰國以後,文獻中就再沒有關於餐叉的記載,轉而被筷子所替代。
所以說,在歷史的進程中,中國人發現筷子使用起來要比餐叉更為方便。當然,這其實是與古人的飲食文化相關的。
被飲食文化塑造的筷子
在筷子出現之前,中國古人使用的餐具是勺子和叉子,勺子更適合吃穀物製作的粥,叉子則可以方便的食用肉食,這是與當時人們的飲食方式相關的,當人們的飲食方式出現變化,新的工具也就被發明了。
在農耕時代,中國人的主食是黍,也就是小米,這種穀物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顆粒小,一個是難以脫皮,所以人們通常會將其搗碎來煮粥食用,為了豐富口感,人們還會在其中加入野菜和樹葉。這樣的食物直接吃起來並不容易,勺子也不好使,於是有人就發明出了用小木棍夾東西的方法。
但是這兩個小木棍並不能稱之為筷子,因為筷子的使用是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則的,所以如今西方人才會對使用筷子極度的頭疼。
“艱難”的使用
想要正確的使用筷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最為傳統的方法是,上面的筷子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下面的筷子要固定,只動上面的筷子,兩根筷子頭部合起來,筷子尖對準,很容易就能夾起吃的東西。
如今,筷子的使用並不僅限於中國,東亞地區也有多國使用:
日本繼承中國的固有制筷工藝。日本筷子 流行尖頭的筷子,款式十分繁多,通常都是木製,也有包漆的,也有特別為烹調用的巨型長筷,日語稱為“菜箸”。
朝鮮人是最早引入筷子文化的中華境外地區,約有一千多年,他們的筷子都是扁平的兩片金屬製成,稱之“젓가락”。
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也都曾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有使用筷子的習慣。
筷子的使用同樣影響了飲食文化的發展,正因為如此,中國的食物才被做成了這種適合筷子的樣子,與西方飲食有了明顯的區別。所以對於中國人來說,筷子代表了一種文化傳承,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東西。
飲食文化 筷子 杜嘉班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