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劉處玄(公元1147--1203)字通妙,一說字道妙,號長生子。東萊(今山東掖縣)人。自幼喪父,事母謹孝,不慕榮華,清靜自守。大定九年從王重陽學道,游寓齊豫,乞食鍊形,重陽君去世後,與馬譚邱守孝廬墓三年,遵師遺言隨譚長真奔赴洛陽,亦如譚長真以遊方乞食為生,花街柳巷煉性。與譚常有書信往來。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繼任全真掌教,大定十六年(公元1176)返回掖縣老家,大弘教法,金章宗聞風征請,待如上賓,官僚士庶絡繹相仍,戶外之履,無時不盈。承安四年(公元1198)乞歸,賜名“靈虛”。
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仙去。至元六年贈“長生輔化明德真人”,世稱“長生真人”。為“北七真”之一。以修煉、傳承他的教理、思想為主的門人派別稱為全真隨山派. 簡稱隨山派。
史實
金大定九(公元1169)年,王重陽雲遊至掖縣,掖縣武官人劉長生聞訊前來迎接。早在此年春,劉長生就在鄰家牆壁間,人所不及的隱秘處,看到二頌,其中寫道:“武官養性真仙地,須有長生不死人。”大字筆力雄勁,墨跡尚新。劉長生看後,心下頗感奇怪。此時與王重陽師徒相遇。重陽祖師相顧而笑,問道:“壁間墨痕,汝知之乎?”劉長生這才恍然大悟。於是提出拜師請求,重陽祖師“仍取壁間語意,以長生為之號,處玄為之諱,通妙為之字。”時劉長生年21歲,至此,邱、譚、馬、劉四大士始得相聚 。
金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劉長生在山東萊陽主持齋醮,設壇祈雨,頗有靈驗。
劉長生至武宮築堂修道,鄉人誣之有殺人命案,長生真人並不辯白,由是羈押獄中近百日,真人識字本不多,反得以在獄中勤讀苦練,翰墨絕妙,有龍蛇飛舞之形。真人之出獄,乃由於殺人者自首之故。
拜師學道
劉處玄於皇統七年(1147年七月十二日在山東東萊武官莊出生,幼年喪父,以謹慎侍奉母親而聞名。大定九年(1169年)春天,傳說劉處玄在鄰居牆壁上忽然看到“武官真仙地,須有長生不死人”的語句,因而決心信奉道教,並於同年九月在萊州拜全真道祖師王重陽為師。王重陽送贈一詩:
釣罷歸來又見鰲,已知有分列仙曹;
鳴榔相喚知予意,濯出洪波萬丈高。
並替他改名處玄,字通妙,號長生。這年劉處玄23歲。
關中修煉
大定九年冬天,王重陽率領馬鈺、譚處端、劉處玄和丘處機四名弟子前往河南汴州。次年春天,王重陽在汴州逝世,遺命尚未悟道的劉處玄聽從師兄譚處端的教誨。隨後在馬鈺的率領下,四人將王重陽暫葬於汴州,接著前往長安和終南山,拜會王重陽的道友和德謹、李靈陽,以及其早期弟子劉通微、史處厚和嚴處常。大定十二年(1172年),又在馬鈺的帶領下,眾人將王重陽遺體遷葬於終南山,並在墓旁結廬為亡師守喪。
大定十四年(1174年)守喪期滿,於中秋節時,馬鈺、譚處端、劉處玄和丘處機在秦渡鎮真武廟夜話,這時劉處玄表示會以“鬥志”為修煉方向。與同門分別後,劉處玄前往洛陽,混跡於處身市井和花街柳巷之中,以磨練自己的心性。
山東弘道
大定十六年(1176年),劉處玄返回家鄉山東萊州武官莊,從此長期在山東弘道。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他在武官莊興建道觀(後名靈虛觀),並註疏《道德經》和《黃庭經》。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掌教馬鈺逝世,劉處玄與王處一合力辦理他的喪事。次年,劉處玄在萊陽和登州主持齋醮時,信眾目睹王重陽和馬鈺顯靈。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譚處端逝世,劉處玄繼任為全真教第四任掌教。
應詔赴京
承安二年冬天(1197年),劉處玄應金章宗的邀請前往燕京。金章宗詢問劉處玄甚至是“至道”,他回應:“道之要,寡嗜欲則身安,薄賦斂則國泰”。次年三月他離開燕京,返回山東萊陽。
傳承及著作
泰和三年(1203年)二月初六日,劉處玄在東萊武官莊靈虛觀逝世,享齡五十七歲。至元六年(1269年),元世祖詔贈為“長生輔化明德真人”。
劉長生門下弟子眾多,較為著名者有大弟子離峰老人和於道顯。於道顯以苦修知名,在金末影響較大,宋披云為長生子門下掌教大弟子、後主修《道藏》,創建宮觀,對全真教發展貢獻巨大。
主要著作有《仙樂集》、《至真語錄》、《道德經注》、《陰符演》、《黃庭述》等。
金元兩代的詞作者
詞是古代一種文體,但是只興盛於宋代,詞的最初特點是以詩文配上曲調,可以演唱。宋之後的金元兩朝代,都有哪些詞作呢。本任務就來細說金元兩代的詞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