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義解釋
不過目前最廣為接受的定義是:
那些在出生的時候根據其性器官而被指定了某個性別,但是卻感覺到那個性別是對他們一種錯誤或不完整的描述的人。 另外一種說法是:那些對其出生時被指定的性別感到無法認同的人。 儘管意義不確定,但下面的這個定義已經被廣泛的接受:跨性別,是指那些不認為自己的性別與他們出生時基於生殖器官而被決定的性別表現為一致的人。或者說各人真實性別沒有在其出生時被真實的反映出來。 跨性別者可能會也可能不會進行醫學性別重整治療(medical gender reassignment therapy),而且他們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對這種步驟感興趣。有些跨性別者不主張通過手術來改變,而有一部分跨性別者通過手術改變自己的生殖性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變性人。 當我們說到兩個基本的跨性別“方向”時,通常使用的名稱為:Transman,用來指稱從女性跨越成為男性者(female-to-male,可能會縮寫成FtM),以及Transwoman,用來指稱從男性跨越成為女性者(male-to-female,可能會縮寫成MtF)。在過去總是會認為 transwoman的數量要比transman多上許多。然而實際上的比例接近1:1。 跨性別包括了許多次分類,比如變性者(transsexual)、變裝者(cross-dresser)、扮裝者(transvestites)、扮裝國王(drag kings)與扮裝皇后(drag queen)。通常戀異性裝癖者(transvestic fetishist)不包含在這裡面,因為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這並不是一個性別議題(gender issue)(不過在實踐上很難分辨)。 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不涉及性別的問題,變裝癖(transvestic fetishist)不能歸到跨性別這個類別里。也就是說,跨性別者是認為自己心理性別和生殖性別不一樣,導致了他/她的變裝;而變裝癖的變裝則不是基對對自己生殖性別的不認同,而是純粹迷戀該等服飾之功能以達求滿足自身性慾幻想之目的。 許多人就只是單純把自己定義為跨性別者,儘管他們也可能符合以上所述的其中一個分類。 跨性別的相反詞是cisgender(大約的意思是本性別)。 醫學界會使用性別焦慮症(gender dysphoria)與“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這些名詞來將這些傾向解釋成是一種心理狀況以及對社會的心理反應。 關於雌雄同體的人(intersex)是否應該包含在跨性別這個分類裡面是受到爭議的。並非所有的雌雄同體者會對他們在出生時被指定的性別感到有疑問,也並非所有的雌雄同體者會有性別認同的問題。不過,有這些問題的雌雄同體者就常常會被包含在跨性別之中。
跨性別與變性者
有人認為跨性別者是變性者的一同義詞。這種用法的問題是,它混淆了跨性別者和變性者之間的區別。正如上面提到的,跨性別者認為自己是不同於男性和女性的另一種性別;而變性者則認為自己是在“女性身體裡的男性”或“男性身體裡的女性”,進而希望通過手術“改變性別”。
基於這個原因,很多變性者反對使用跨性別者來指他們,不管是作為同義詞還是作為一個包含變性者在內的集合名詞。他們的理由主要是,第一,跨性別這個詞不能準確的反應變性者自己的特點,而且,使用跨性別這個集合名詞,將會導致變性者群體的發展歷史、變性者的身份認定和存在狀態邊緣化。第二,跨性別者認為自己是不同於男性或女性的另一種性別,而變性者則認為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只是這與他們出生時被賦予的生殖性別有衝突。第三,跨性別者沒有改變性別一說,而變性者則希望通過醫療手段“改變性別”。 所以,為尊重不願意使用跨性別這個字的人,變性者這個詞仍然被使用。
跨性別-電影
玫瑰少年(比利時1997)
男孩別哭(美國 1999)美國Teena Brandon的真實故事改編。
人妖打排球(泰國2000)1996年一個大半由男同性戀與變性人組成的排球隊(外號“鐵娘子”)贏得全國排球大賽冠軍的故事。
人妖打排球續集(泰國 2003)
蒂蕾茜亞(法國2003)
美麗拳王(泰國 2003)泰國有名的變性女人泰拳冠軍帕莉亞的真實故事改編。
艷光四射歌舞團(台灣2004)基隆一位是道士也是扮裝皇后的角色的愛情故事。
窈窕老爸(又名尋找他媽的故事或穿越美國)(美國 2005)美國一位還未動手術的MtF變性女人與兒子相處的故事。
肥皂(瑞典/丹麥2006)
會更好的(泰國電影2012)
雙面羅密歐(德國Transgay電影2011)
逃離 (中國大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