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方法
中國大多數B肝病毒攜帶者來源於新生兒及兒童期的感染。由此可見,新生兒的預防尤為重要,所有新生兒都應當接種B肝疫苗。這是因為新生兒對B肝病毒最沒有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受染,很難清除病毒而成為B肝病毒攜帶者。其次,學齡前兒童也應進行接種。第三是HBsAg陽性者的配偶及其他從事有感染B肝危險職業的人,如密切接觸血液的人員、醫護人員、血液透析患者等。第四是意外暴露於B肝病毒的人,如意外地被HBsAg陽性血液污染的針頭刺傷,或被HBsAg陽性血液濺於眼結膜或口腔黏膜,輸入HBsAg陽性的血液等,均應接種B肝疫苗。
B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種共3 針,按照0、1、6 個月程式,即接種第1 針疫苗後,間隔1 及6 個月注射第2 及第3 針疫苗。新生兒接種B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後24 h 內接種。新生兒的接種部位為大腿前部外側肌肉內,兒童和成人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內注射。單用B型肝炎疫苗阻斷母嬰傳播的保護率為87.8%。
(1)如果新生兒的父母均沒有B肝,該新生兒在出生後應儘快(24小時內)給予基因工程B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新生兒為大腿前部外側肌肉1個月後,再打1支,6個月後再打1支,一共3針,此方案稱為0、1、6方案;兒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進行化驗,如果B肝三系統檢查均為陰性,轉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進行B肝疫苗接種(成人一般劑量加倍)。免疫成功率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標誌是B肝表面抗體轉為陽性,保護時間一般至少可持續12年,接種者可定期複查B肝三系統,只要表面抗體依然存在,證明免疫能力依舊。
(2)對於母親一方為單純表面抗原陽性的新生兒,單用B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B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報導認為第一針可打2支(10微克/l毫升)效果更好。
(3)對於母親一方為B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雙陽性的新生兒最好是聯合套用高效價的B肝免疫球蛋白和B肝疫苗。具體方法是新生兒採用注射2次高效價B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後立即及出生後1個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國際單位)及3次B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後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採取出生後立即注射1支高效價B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B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後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2個方案保護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
(4)對於意外暴露於B肝病毒的人,在意外接觸 HBV 感染者的血液和體液後,可按照以下方法處理:a.血清學檢測 應立即檢測HBsAg、抗-HBs、ALT 等,並在3 和6 個月內複查。b.主動和被動免疫 如已接種過B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10 mIU/ml 者,可不進行特殊處理。如未接種過B型肝炎疫苗,或雖接種過B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 或抗-HBs 水平不詳,應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並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一針B型肝炎疫苗 (20μg),於1 和6 個月後分別接種第2 和第3 針B型肝炎疫苗 (各20μg)。
(5)青少年是HBV的易感者,也可接種B肝疫苗,也要按“0、1、6免疫方案”進行接種,即先注射第一針,一個月後注射第二針,6個月後注射第三針。成年人、老年人、孕婦都可以接種B肝疫苗。只不過年齡越大,接種的成功率相對小一些。其實老年人接種B肝疫苗的實際意義並不大,一是成功率較低,二是感染HBv的機率不大,或老年人可能早已感染HBv。但是,如果老年人確實是一位HBv易感者,家裡和周圍又有HBv感染者,和他們密切接觸,接種B肝疫苗還是有益的。成年人和老年人接種B肝疫苗的劑量可增加一些,抗原劑量越大,免疫原性也越強,刺激免疫系統,更易於產生抗體。
B肝疫苗的接種需視具體情況並遵醫囑進行,接種疫苗後一般反應輕微,少部分人可能出現低熱、接種部位紅腫、壓痛等症狀,一般均在1~2天內消失,B肝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有可靠的保證。從免疫效果看,大量研究表明,受種者的抗體陽轉率在90%以上,接種疫苗後三年,保護率在80%以上;而且,只要疫苗合用方法適宜,疫苗HbsAg含量足夠並穩定,疫苗免疫阻斷母嬰傳播的效果也十分理想。
接種原因
首先,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是因為B肝疫苗可以很好的預防B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兒出生後成功接種B肝疫苗就能夠確保將來不會感染B肝,因此,新生兒需要接種B肝疫苗。
其次,B肝若不有效的治療就會向著肝硬化、肝癌的方向發展,因此說,有效的預防B肝就是成功的預防肝硬化,預防肝癌的發生,是預防肝硬化肝癌的第一針。B肝疫苗較便宜,每支三十幾塊錢,民眾都能接受。
B肝疫苗能預防B肝的原理簡單的說就是:B肝疫苗其實就是製備B肝病毒表面的某些有效蛋白,這些蛋白接種人體後,免疫細胞會產生“特異性武器”(抗體)來對抗B肝病毒,而接種者本身不會被感染。當人體再次接觸B肝病毒的時候,這種早已存在於體內的“特異性武器”就會立即“開火”,清除病毒,抵禦感染。
注意事項
注射B肝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項,在上臂三角肌肌內注射,每次一支。注射部位可能有紅腫,疼痛,發熱等反應。注意,使用時充分搖勻,有搖不散塊狀物等不得使用。
接種禁忌
B肝疫苗可以和流腦疫苗、脊髓灰質疫苗、乙腦疫苗、麻疹疫苗同時接種。
患急性傳染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種B肝疫苗患有皮炎、化膿性皮膚病、嚴重濕疹的小兒不宜B肝疫苗接種,等待病癒後方可進行B肝疫苗接種;患有嚴重心、肝、腎疾病和活動型結核病的小兒不宜B肝疫苗接種;神經系統包括腦、發育不正常,有腦炎後遺症、癲癇病的小兒不宜B肝疫苗接種;有腋下或淋巴結腫大的小兒不宜B肝疫苗接種,應查明病因治癒後再B肝疫苗接種;有哮喘、蕁麻疹等過敏體質的小兒不宜B肝疫苗接種;有血清病、支氣管哮喘、過敏性蕁麻疹及對青黴素、磺胺等一些藥物過敏者,不宜B肝疫苗接種。
發熱、體溫超過37.5℃應暫緩B肝疫苗接種感冒、輕度低熱等一般性疾病視情況可暫緩B肝疫苗接種;
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的,不宜B肝疫苗接種。低體重、早產、剖腹產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兒。嚴重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兒不宜接種。
對B肝疫苗成分過敏不宜接種B肝疫苗;空腹飢餓時不宜預防接種。
妊娠期婦女不宜接種B肝疫苗。
意外接觸病毒者應該注意
(1)對未接種過疫苗的接觸者,先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24小時內),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B肝疫苗。
(2)如果接觸者已接種過疫苗,但未經全程免疫,應在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後按B肝疫苗免疫程式補上全程免疫。
(3)接種過疫苗,並已產生B肝表面抗體的接觸者,應根據其抗體水平而定。如果B肝表面抗體水平足夠可不必處理;水平不夠應加強注射1針疫苗;如果初次免疫無應答者應儘早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和B肝疫苗各1針。
抗體產生
有些人抗體產生較晚,被稱為應答遲緩。對此可加注1~2針,第二針後有50%~70%可產生抗體左右,第三針後90%左右產生抗體;可採用0、1、2、12個月的免疫程式;在接種B肝疫苗同時,合用小劑量的白細胞介素-2;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對B肝疫苗的免疫應答,可配合使用。
而有的人注射後沒有抗體,需要加大劑量注射,但是仍有部分人由於遺傳的原因,在多次大劑量注射後仍是無法產生抗體,這類人群要避免和傳染源密切接觸,以防發生感染。
B肝疫苗接種後產生的抗體水平隨時間逐漸下降。一般接種疫苗,注射3針後1個月97%的人都可測到表面抗體;第2年仍保持在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體滴度也下降。是否需要再次接種疫苗,主要是要在測定B肝表面抗體的滴度後,決定何時再打B肝疫苗。B肝表面抗體滴度小於或者等於10國際單位/毫升者,應在半年內接種。抗體滴度大於10國際單位/毫升可在6年內複種。中國的很多醫學者建議免疫後3年內加強1次為好。
接種後不產生抗體
(1)更換疫苗。對接種血源性B肝疫苗無應答者,可改用基因工程重組B肝疫苗接種,使之成為低應答者;對接種無前S蛋白B肝疫苗後無應答者,可改用有前S蛋白的B肝疫苗。
(2)增加接種次數。有些人抗體產生較晚,稱為應答遲緩。對此可加注1~2針,或者重新接種疫苗,並且適當增加劑量。可採用0、1、2、12個月的免疫程式。
(3)在接種B肝疫苗同時,合用小劑量的白細胞介素-2。
(4)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對B肝疫苗的免疫應答,可配合使用。
(5)改變接種途徑。有人對肌肉注射疫苗後無應答者可改為皮內注射,每兩周一次,直到遲髮型變態反應呈陽性為止。
注射要求
B肝疫苗對B肝患者及B肝病毒攜帶者都無預防效果,無論打多少支B肝疫苗,都不會產生相應的保護性抗體——B肝病毒表面抗體,只是浪費疫苗和經費而已。對由於以往感染B肝病毒已經自然獲得有效的保護性抗體者(B肝“二對半”檢查表面抗體呈陽性),更沒有必要再接種疫苗,不過接種後也不會產生不良副反應,其B肝表面抗體水平可能會有所增高。如果是急性B肝患者,經積極治療後完全治癒並康復,檢查B肝病毒“二對半”表面抗原已陰轉,只剩下核心抗體為陽性,而保護性的B肝病毒表面抗體又始終不能自己產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注射B肝疫苗,促使表面抗體產生,使自己以後不再得B肝。
如何接種B肝疫苗?
如果未感染B肝,應儘快接種疫苗,最好全程免疫接種。
一般按照0-1-6方法注射,即第一針後1個月接種第二針,6個月後接種第三針。0-1-2的接種方法已經再套用的比較少了。
如果已經感染B肝,則注射疫苗無效。疫苗沒有治療作用,只有預防作用。
如果曾經注射過疫苗,並產生了抗體,考慮抗體會隨著時間減弱,所以有必要在成功接種後的5年內因該考慮再次接種加強針。
目前國內已經實現對新生兒免費全程接種三針B肝疫苗,而成年人一般要付費,各地防疫部門均可以接種B肝疫苗,費用大概在五十元左右。
全程接種後1~2個月應該複查B肝兩對半,如果曾經接種過,只是打加強針,沒有必要再次複查。
B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接種後多久能產生抗體?
一般B肝疫苗接種成功,抗體可以維持12年左右,但是這個年限因人而異,有少數人1~2年抗體就消失了,有人則可以維持十幾年之久。
如果一個人注射了B肝疫苗後長時間沒有接觸到B肝病毒,那么注射B肝疫苗形成的免疫就會慢慢消失(過3~5年再注射一次就是為了讓免疫細胞再次接觸到這種滅活病毒並再產生抗體)。
由於嬰幼兒和成人的免疫應答敏感性不同,所以有的人打疫苗容易產生抗體,而部分人不會產生抗體。B肝疫苗第一針後大概有30%左右的人產生抗體,而第二針後有50%~70%左右,第三針後90%左右產生抗體。一般要通過注射疫苗來產生抗體,至少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接種人群
處於HBV感染高度危險狀態的易感者(未感染過HBV的人)應接種B肝疫苗。主要包括:
①全部新生兒及幼稚園未接種過B肝疫苗的孩子;
②傳染科、口腔科、血液室、透析室和經常接觸血液的工作人員;
③新加入某一群體的人員,如新入伍的戰士、新入學的大學生;
④從事食品服務行業者及保育工作人員;
⑤發育障礙者,收容所中的患者和工作人員;
⑥血液透析患者;
⑦使用血液製品者;
⑧器官移植前的患者;需長期套用免疫抑制劑者;
⑨B肝病毒攜帶者的家庭接觸者;
⑩注射毒品成癮者;長期教養機構中的犯人。
有效期
中國當前臨床使用的B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製品,副作用小。人體接種B肝疫苗後,通過主動免疫方式產生抗體,使人體獲得對B肝的免疫力。統計資料表明,接種B肝疫苗後人體B肝表面抗體(抗一HBs)轉陽率在95%以上,有效保護期在5年以上,抗體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強,免疫保護持續時間也越長。
但也有極少數人在接種B肝疫苗後,體內產生的抗-HBs滴度很低,達不到保護值,這樣就不能有效地阻止B肝病毒的感染和複製。另外,B肝疫苗接種後,抗-HBs隨時間推移,滴度會逐漸下降,當抗-HBs滴度降至保護值以下時,也就不再對B肝病毒有免疫力了。因此,為保證預防效果,接種B肝疫苗後,應抽血化驗,查二對半,若抗-HBs呈陽性,說明接種成功,同時還應查抗-HBs滴度。
若抗-HBs滴度最高值僅為10~100mIU/ml,最好在6個月後複種1次;抗-HBs滴度最高值為101~1000mIU/ml時,應於首次接種後1~2年內複測抗-HBs;若抗-HBs在1001~10000mIU/ml時,應在2~4年內複測;當抗-HBs大於10000mIU/ml時,可在4~6年內複測;當發現抗-HBs滴度低於10mIU/ml時應複種,複種仍按初種的劑量和時間方案進行。還有少數人接種B肝疫苗後產生了高滴度的抗-HBs,但仍患了肝炎,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B肝病毒是一種高度變異的病毒,它發生變異後,可變成新結構、新屬性的病毒變異體,原來體內的抗體對新的變異株沒有免疫力,就失去了預防作用。
B肝疫苗接種是預防B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絕對的和一勞永逸的。接種後一定要檢驗接種效果和抗-HBs滴度,並根據抗-HBs滴度情況適時複測,當滴度小於保護值時,要及時補種,使體內經常保持有效的抗-HBs滴度,這樣才能有效地預防B肝病毒感染,真正達到預防B肝的目的。
疫苗加強針
所謂B肝疫苗加強針就是當注射B肝疫苗後,體內就會產生抗體(一種免疫球蛋白),抗體有一定的半衰期,當下降到一定水平時,不足以起保護作用,可通過再次注射疫苗,刺激機體,產生和提高抗體水平。這時注射的B肝疫苗就稱之為B肝疫苗加強針。
B肝疫苗不是萬能的,接種B肝疫苗後不會產生永久性B肝抗體,讓你一輩子不再感染B肝。接種B肝疫苗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體內的B肝抗體滴度會慢慢下降,如果B肝抗體滴度小於10MIU/ML,就不能確保我們不會感染B肝,也就是說我們失去了對B肝病毒的免疫力。統計資料表明,接種B肝疫苗後人體B肝表面抗體(抗一H )轉陽率在95%以上,有效保護期在5年以上,B肝抗體滴度越高,體內產生的B肝抗體滴度很低,達不到保護值,這樣就不能有效地阻止B肝病毒的感染和複製。
因此,為保證預防效果,接種B肝疫苗後,應抽血化驗B肝二對半,若B肝抗體呈陽性,說明接種成功,同時還應查B肝抗體滴度。若B肝抗體滴度最高值僅為10~100mIU/m1,最好在6個月後複種1次;B肝抗體滴度最高值為101~1000mIU/ml時,應於首次接種後1~2年內複測B肝抗體滴度;若B肝抗體滴度在1001~10000mIU/ml時,應在2~4年內複測;當B肝抗體滴度大於10000mIU/ml時,可在4~6年內複測;當發現B肝抗體滴度低於10mIU/ml時應複種,複種仍按初種的劑量和時間方案進行。
還有少數人接種B肝疫苗後產生了高滴度的B肝抗體,但仍患了B肝,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B肝病毒是一種高度變異的病毒,它發生變異後,可變成新結構、新屬性的病毒變異體,原來體內的抗體對新的變異株沒有免疫力,就失去了預防作用。
接種後一定要檢驗接種效果和B肝抗體滴度,並根據B肝抗體滴度情況適時複測,當滴度小於保護值時,要及時補種,使體內經常保持有效的B肝抗體滴度,這樣才能有效地預防B肝病毒感染,真正達到預防B肝的目的。
無效因素
疫苗因素
研究發現,按0、1、6個月免疫程式接種疫苗,產生抗體的滴度與注射疫苗的劑量、種類等相關。此外,與疫苗的保存也有關係,疫苗的最佳貯運溫度為2攝氏度~10攝氏度。一般而言,B肝疫苗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而一旦凍結,佐劑膠體完全被破壞,疫苗也隨之失效。有些人為圖方便,一次性把三針免疫程式疫苗帶回家中,但貯存方法不對,以致疫苗失效。
機體因素
研究表明,排除檢測試劑因素,一半以上無或弱免疫應答者本身為B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一般體檢僅查B肝表面抗原(HBsAg),若呈陰性便注射疫苗。但是,研究表明,B型肝炎患者中,HBsAg陰性的占5%~10%,這類患者對B型肝炎疫苗是沒有應答的。如果檢測B肝兩對半,提示抗-HBc陽性,說明既往感染過B肝病毒,有必要使用敏感試劑複查,並且檢測HBV DNA定量。有些甚至要做肝組織活檢,才能確定有無B型肝炎病毒的現症感染。
人類對HBsAg的免疫反應與年齡、體重也有很大的關係。疫苗接種後是否產生抗體,與機體本身的免疫功能關係密切,所以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愛滋病)、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如惡性腫瘤、糖尿病、腎透析等)、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都會降低機體對疫苗接種的抗體應答。研究還表明,含某種基因的人,對B肝疫苗的免疫應答較差。此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影響免疫效果,例如每天吸菸超過5支者,疫苗接種後抗-HBs應答率比不吸菸者低,嗜酒者亦然。
接種因素
實驗證明,接種部位以上臂三角肌最優,臂部其他部位的接種效果則較差,這是因為除上臂三角肌外,其他部位的脂肪較厚,疫苗接種後一般僅在脂肪層中緩慢進入血循環,從而影響了疫苗對體內免疫細胞的刺激。在一定範圍內,抗-HBs滴度隨疫苗接種次數的增加而提高。經大量人群實驗證明,目前使用的0、1、6個月的免疫程式效果最好,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方案0、1、2個月的免疫程式效果也不錯,但最好在第12個月加強一針。
保護能力
接種B肝疫苗是目前預防B肝最主要的方式,而且注射疫苗產生足夠濃度的抗體才會產生很好的保護性。所以注射了B肝疫苗(三針後)一定要去化驗確定產生抗體,如果沒有產生抗體或B肝抗體的滴度沒有達到可以保護的水平,就需要再打B肝疫苗加強針。關於須從以下幾點說明:
1、抗體的濃度:抗體濃度越高,所能抵禦的B肝病毒的量就越多,保護能力也就越強。
2、B肝病毒的變異:如果B肝病毒有亞型變異,那么可以逃避已有的抗體(免疫逃逸),仍然有可能感染B肝。(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極小)。所以說,注射B肝疫苗產生抗體不能完全杜絕B肝的傳播,只能是最大限度的進行保護。
3、感染病毒的量:如果有足夠濃度的抗體了,那么一般性的接觸就可以完全避免感染了。但是如果是輸入B肝攜帶者的血液,這種大量的病毒進入體內那還是無法保證安全的。
化學醫理術語
關於一些化學,醫學方面的知識,我們的里了解都不是很全面,在日常生活里又起著很大的作用,我們有必要對此有一定的認知。 |
疫苗的種類
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多種造成生命和財產巨大損失的疫症,而在預防和消除這些疫症的過程中疫苗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
B肝疫苗 | 卡介苗 | 脊髓灰質炎疫苗 | 百白破疫苗 | A群流腦疫苗 | 麻疹疫苗 | 乙腦疫苗 | 麻腮風三聯疫苗 | 風疹疫苗 | 腮腺炎疫苗 | A肝疫苗 | 肺炎疫苗 | 水痘疫苗 | 麻風腮疫苗 | 流感疫苗 | 狂犬病疫苗 | 支氣管炎疫苗 | 流腦疫苗 | 傷寒疫苗 | 痢疾疫苗 | 宮頸癌疫苗 | 霍亂疫苗 | 愛滋病疫苗 | 甲型H1N1流感疫苗 | 風疹疫苗 | 麻疹疫苗 | 百白破疫苗 | 乙腦疫苗 | 流腦疫苗 | 狂犬疫苗 | 腮腺炎疫苗 | HIB疫苗 | 輪狀病毒疫苗 | 風疹疫苗 | B型肝炎疫苗 | 肺炎鏈球菌疫苗 | 肺炎球菌疫苗 | 口服痢疾活疫苗 | 傷寒VI多糖疫苗 | 炭疽活疫苗 | 流行性出血熱疫苗 | 狂犬病疫苗 | 水痘減毒活疫苗 | 流行性感冒疫苗 | 輪狀病毒疫苗 | A肝疫苗 | 風疹疫苗 | 麻風腮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