蜆肉

蜆肉

蜆肉,中藥名。為蜆科動物河蜆Corbiculafruminea(Muller)或其近緣動物的肉。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具有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用於消渴,目黃,濕毒腳氣,疔瘡癰腫。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性味

味甘、鹹,性寒。

歸經

歸脾、腎經。

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

主治

用於消渴,目黃,濕毒腳氣,疔瘡癰腫。

相關配伍

1、治疔疽惡毒:蜆肉杵爛,除。(《外科集要》)

2、治反胃吐酸:田螺殼、蜆殼各適量。研細末,以米汁和勻,做成團,再燒存性,研細。以人參5g,砂仁3g。煎湯送服,每次25g,每日服2次。(《中國動物藥》)

3、治瘡毒:蜆殼粉。調膽汁塗。(《湖南藥物志 第5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煮食。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不宜多服;虛寒滑遺者禁服。

採集時間

全年均可捕采,捕後置沸水中燙死,待殼張開,取肉,曬乾。

形態特性

河蜆又名:扁螺、黃蜆、沙蜊、金蚶、蟟蚌、蟟仔,貝殼中等大小,略呈正三角形。殼質稍厚而堅硬。成體一般殼長40mm,殼高37mm,殼寬20mm。左、右兩殼相等。殼頂被有暗褐色的殼皮,有時稍帶黃色。表面生長紋輪狀,較老個體殼頂常脫落而露出石灰質。殼內面紫白色。鉸合部有主齒3枚,中央者最大。足大,呈舌狀。

生長環境

生活於河川、湖沼,多棲息於泥質的水底。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藥理作用

1、促進淋巴流量

2、抑制血細胞凝集作用。

3、促進造血功能及肝功能的恢復。

相關論述

《綱目》:“生蜆浸水,洗痘癰無瘢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