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華夏出版社著眼於提高出版物的文化和科技含量,致力於培育有長久生命力的傳世之作,形成了以人文社科、經濟與管理、文化教育、文學藝術、醫藥衛生和殘疾人讀物為主的六大出版板塊,並立足於教育的專業出版。華夏出版社以特有的精益生產方式向社會奉獻了一批優秀精神食糧,特別是內容涉及科學技術等領域的各類科普圖書,深受廣大讀者歡迎。
辦社宗旨
華夏出版社隸屬於中國最大的NGO組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成立於1986年,以“傳播人道主義,弘揚華夏文化”為辦社宗旨,注重企業文化建設,以“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為社訓,以“人道、廉潔、奉獻”為行為準則,努力倡導“有用、有根、有情、有趣”的閱讀生活。為信息社會裡的書香情懷的復興而上下求索。
社長介紹
高文柱,1951年11月21日生,河北灤南人。1975年畢業於唐山煤礦醫學院,1979年考取天津中醫學院著名醫史文獻學家郭靄春教授碩士研究生,1982年畢業,留校任講師、副教授;1988年考取中國中醫研究院博士研究生,1991年畢業,留任副研究員、研究員;1997年初調入華夏出版社任醫學科學事業部主任;1999年初調入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任副主任,兼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學院院長、中國康復醫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雜誌主編;2002年7月調任華夏出版社黨委書記、副社長、副總編輯;2002年底主持華夏出版社全面工作,現任華夏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中醫研究院兼博士生導師。.
出版內容
文學領域
在文學出版領域,實施暢銷書戰略,出版了一批激盪時代風雲的名家名作,成為先鋒寫作與閱讀的重鎮,同時十分重視中國文學偉大傳統的繼承與出版,曾系統推出“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百部”、“中國現代文學百家”,成為文學經典閱讀的基本文獻。
傳統文化領域
貫徹積累與普及並舉原則,出版了大型系列文獻叢書“中華道藏”(49冊)、“房山石經”(30卷)、“歷代中醫名著集成”(12卷)、“中國本草全書”(410卷)。同時又出版了一批便攜口袋本“中國古典文化小叢書”,傳統書法鑑賞、學習系列叢書,深受大眾市場歡迎。
海外合作出版
華夏出版社十分重視國際出版資源的開發與海外合作出版,已引進了經濟、管理大師薩繆爾森、麥可·波特、菲利普·科特勒等大師的核心著作,如《經濟學》、《競爭戰略》、《競爭優勢》、《市場行銷導論》,組織了名家名著系列,如“哈佛商學經典”叢書、“IBM系列教材”、“現代西方思想文庫”、“中歐-華夏經理人書架系列”、及傳播學、社會學、政治學經典譯叢,經過七年的運作,推出世界三大品牌辭書之一的《拉魯斯百科全書》。成為辭書世界裡的新貴。
殘疾人及殘疾人事業
華夏出版社是以編輯出版殘疾人和殘疾人事業需要的各類讀物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出版機構,除了出版面向殘疾人和社會保障事業的各項專著外,還肩負著出版寫殘疾人、殘疾人寫、為殘疾人事業服務的各類讀物,包括適合殘疾人、殘疾人工作者和各類人群閱讀的政治經濟理論、思想文化修養、各類文藝作品以及醫學醫藥知識等方面的作品,藉以提高殘疾人和各類讀者的科學水平和文化素質。
有愛的世界沒有殘缺
不畏嚴寒,不懼冰雪,在大地荒涼蕭瑟之時,梅花也會倔強地綻放。兩個心中滿溢著愛的人,一個腦癱,一個腿殘,但他們勇敢相愛、矢志相守的故事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弦。他們走出小“我”,投入社會的大潮,擔當起播撒幸福的使命,在更多的殘疾人朋友的心中埋下了愛的種子。他們說,有愛的世界沒有殘缺,每個人都像小小的花朵,只要盡情地揮灑自己的芬芳,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的溫暖。
相關新聞
寫序
陳嘉映為《西方大觀念》寫序
《西方世界的偉大著作》是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的一套叢書,60卷,選取了西方哲學、文學、心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及一些自然科學的煌煌巨著,涵蓋的時代自荷馬起至薩繆爾·貝克特止。這套叢書的前兩卷,Syntopicon,我們稱之為“西方大觀念”。它包括了代表西方文化最主要特徵的102個觀念,如存在、民主、藝術等等,其意在為後面各卷的偉大著作提供一個總論性的概述和主題索引。每一章對待一個大觀念。其文字並不是對該的詳盡分析,而是勾勒出該觀念的基本輪廓,引導讀者去閱讀支撐著該觀念的一批西方偉大著作。《西方大觀念》也可以看作一部問題集合,我們所關心的“哲學問題”,差不多都包括在這裡了。在本書的總論後面,都隱藏著有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而這本書恰可以供我們作為探討的起點,因為本書對這些基本觀念的基本闡論執中穩靠。愛好思索的朋友,在深入思考之前和之際,了解前人的基本思想,助莫大焉。任何人的思想都是在傳統中生長起來的,今天,我們的論理辭彙多數是從西方移植過來的,不深入西方的思想傳統,我們就無法認真論理。
2005年春,華夏出版社的朋友和我商量,由我充作中譯本的主編,請相關專家學者把這部大書翻譯出來,貢獻給中文讀者。我自知能力低,又怕麻煩,主編之類一向不敢接。但這部書的確讓人動心。我在外國讀書工作時,時不時會用到《西方世界的偉大著作》叢書,前兩卷,即擺在眼下的《西方大觀念》,是必要的索引;單獨閱讀也很有益,能夠對這些大觀念獲得粗線條的整體理解。把它譯介給中文讀者,對學術發展定能起到促進作用。三說兩說,竟不自量力把這事接下來了。
接下這個活計,從自己動手翻譯其中數章和找譯者開始,平添了不少辛勞,自不必說。所有譯稿我都審讀過,有一半以上認真改了,還有不少因時間不夠只能草草修正。原初,著作權方答應提供一套電子版,我希望把它發在一個網站上,譯者們也把自己的譯文發上去,供同好批評指正,這樣可以把本書的翻譯過程變成一個同好切磋的過程。可惜,著作權方後來說電子版因損毀無法提供。這讓我原初的構想落了空。類似的不順利還有一些。不過,兩年多的辛勞,最終換來了眼前這一百多萬字的成果,自然也讓人快慰。此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數十名譯者。所邀請的譯者,看看譯者名單就知道,頗多著名的翻譯家,如鄧正來、童世駿〔可酌增幾個名字〕。我尤其要感謝陸丁、周濂、張卜天等年輕譯者,要么他們的中英文勝過我們,要么他們的工作態度更認真,出自這些年輕譯者的譯稿,我覺得總體水準並不低於前輩,有些還譯得更好些。華夏出版社的陳希米、褚朔維、李靜韜、李玉璞、王霄翎等人,為這部書注入了大量心血,從譯者到文稿到版面式樣到與著作權方的無數交涉。我與這些出版人朋友的合作始終互信互諒。做這件事情,讓我明白,學術的進益,一半在學術人的工作,一半在出版人的默默努力。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是由中國各類殘疾人代表和殘疾人工作者組成的全國性殘疾人事業團體,簡稱中國殘聯。1988年3月1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它是在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1953年成立)和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1984年成立)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宗旨: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發展殘疾人事業;動員社會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鼓勵殘疾人堅持愛國主義和樂觀主義,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為社會貢獻力量。
任務:代表殘疾人的共同利益,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團結教育殘疾人,為殘疾人服務;承擔政府委託的任務,開展殘疾人工作;動員社會力量,發展殘疾人事業。機構:中國殘聯實行全國代表大會制度,設有主席團、執行理事會、評議委員會等機構。代表大會和主席團是中國殘聯的決策和權力機構;執行理事會是常設執行機構,代表聯合會負責日常工作;評議委員會是監督、諮詢機構。中國殘聯分設中國盲人協會、中國聾人協會、中國肢殘人協會和中國智殘人、精神病殘疾人親友會等殘疾人專門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市(自治州)、縣(區)成立的各級殘疾人聯合會是中國殘聯的地方組織,受同級政府領導、民政部門代管、上級殘聯指導。街道、鄉鎮及殘疾人比較集中的企業、事業單位建立的殘疾人基層民眾組織,受當地殘聯的業務指導。
推薦作品
清朝的故事
革命功成,私史雜出,排斥清廷無遺力;甚且摭拾宮閫事,橫肆譏議,識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無失德也,則垂至億萬斯年可矣,何至鄂軍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時之燕書郢說,則罪且浮於秦政隋煬,秦隋不數載即亡,寧於滿清而獨水命,顧傳至二百數十年之久歟?昔龍門司馬氏作《史記》,蔚成一家言,其目光之卓越,見解之高超,為班范以下諸人所未及,而後世且以謗史譏之;烏有不問是非,不辨善惡,並置政教掌故於不譚,而徒采媟褻鄙俚諸瑣詞,羼雜成編,即詡詡然自稱史筆乎?以此為史,微論其穿鑿失真也,即果有文足征,有獻可考,亦無當於大雅;勸善懲惡不足,鬻奸導淫有餘矣。
民國的故事
回憶辛亥革命,全國人心,方以為推翻清室,永除專制,此後得享共和之幸福,而不意狐埋狐搰,迄未有成。袁氏以牢籠全國之材智,而德不足以濟之,醉心帝制,終歸失敗,且反釀成軍閥干政之漸,貽禍國是。黎、馮相繼,迭被是禍,以次下野。東海承之,處積重難返之秋,當南北分爭之際,各是其是,各非其非,豆萁相煎,迄無寧歲,是豈不可以已乎?所幸《臨時約法》,絕而復甦,人民之言論自由,著作自由,尚得蒙約法上之保障。草茅下士,就見聞之所及,援筆直陳,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此則猶受共和之賜……
宋朝的故事
若夫宋代小說,亦不一而足,大約荒唐者多,確鑿者少。龍虎爭雄,並無其事;狸貓換主,尤屬子虛。狄青本面涅之徒,貌何足羨?龐籍非懷奸之相,毀出不經。岳氏後人,不聞朝中選帥;金邦太子,曷嘗胯下喪身?種種謬談,不勝枚舉。而後世則以訛傳訛,將無作有,勸善不足,導欺有餘。為問先民之輯諸書者,亦何苦為此憑虛捏造,以誣古而欺今乎?此則鄙人之所大惑不解者也。
圖說周易
《周易》在中國素有“群經之首”的美譽,是公認的中華文化之源頭,是中華文化的聖經,號稱蘊有“鬼神莫測”之智慧。只有學習《周易》,才能懂得中華文明的源流,知道中華智慧的神妙與博大精深。這種智慧,數千年來,從帝王到百姓、從鴻儒博士到江湖術士,從世外高人到凡夫俗子,無不為之傾倒。無論是國家的治亂興亡,還是個人的生死得失,人們無不企望從《易》中找到合理的解釋,企望借《易》以趨吉避凶。然而,《周易》又是中國歷史上最難讀懂的經典,故又有“天書”之稱。為了使這部“天書”能讓人讀懂,歷代的注《易》、解《易》之作不計其數。隨著中華文化的復興,國學熱的興起,作為中華文化元典的《周易》,自然又成為了人們學習與研究的重要對象。出版界出現了一股不小的出版《周易》的熱潮,各種《周易》的通俗讀物不斷面世。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人們的種種努力似乎都改變不了這樣一個事實:除了極少數研究《周易》的專家,即使是在有很高文化程度的知識群體中,不知道《周易》究竟講什麼的仍大有人在,至於從頭至尾看過《周易》的人,則更是寥寥無幾。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一種弔詭的局面,除了《周易》確實深奧難讀,也與人們一直找不到一種行之有效的解讀《周易》的方法有極大的關係。雖然不少《周易》普及讀物都自稱“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但是,所謂的“通俗”、“淺出”卻往往是以犧牲《周易》的真實面貌為代價的,他們大多屬於作者的一家之言,看似融會貫通,頭頭是道,細究之下,則似是而非,讓人莫名所以。那么,怎么來解讀《周易》,才能創作出一本既不失其原貌又真正通俗易懂的《周易》呢?《圖說周易》一書可以說是找到了一種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