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西山區團結鎮,距鎮政府所在地0.5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區20公里。轄小村、大河、樂居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985戶,有鄉村人口3880人,其中農業人口3880人,勞動力265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32人。
全村國土面積37.2平方公里,海拔2200米,年平均氣溫13.2℃,年降水量92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171畝,人均耕地1.08畝,林地49715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64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77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山砂運輸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71畝(其中:田1142畝,地 3029畝),人均耕地1.08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4971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46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62畝,主要種植蘋果、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50畝,其中養殖面積350畝;荒山荒地1562畝,主要有山砂資源。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985戶通自來水,有985戶通電,有98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8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99.5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8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37戶(分別占總數的99.59%和95.12%)。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86輛,拖拉機11輛,機車27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101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90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6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27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09戶,其中有55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6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643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28萬元,占總收入的3.13%;畜牧業收入1072萬元,占總收入的4.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845頭,肉牛14頭,肉羊201頭);漁業收入428萬元,占總收入的1.62%;林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0.01%;第二、三產業收入24077萬元,占總收入的91%;工資性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0.1%。農民人均純收入4977元,農民收入以山砂.運輸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2 人(占勞動力的2.33%),在省內務工42人,到省外務工20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山砂銷售,主要銷售往國內。2006年全村銷售總收入308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1.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水果種植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業。擁有企業12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1個。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5264.02平方米,擁有教師26人,在校學生431人,距離鎮中學1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42人,其中小學生431人,中學生211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3個。人文地理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和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滯後,資金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充分利用自然生態資源,發展生態旅遊。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二)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
佛山行政區劃百科
佛山市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如春,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