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簡稱鼠傷寒)是鼠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來源
這些年來,發病數有增多趨勢。鼠傷寒沙門氏菌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自然界分布較廣,許多家禽( 雞、鴨、鴿等)、家畜(豬、牛、羊、馬、狗、貓等)、鼠類和飛鳥的腸道中儲有這種細菌,所以家禽、家畜、鼠類、病人和帶菌者是主要的傳染源。蒼蠅、跳蚤是傳播媒介。感染主要通過受污染的食物傳播。鼠傷寒沙門氏菌為侵襲性細菌,主要侵犯迴腸和結腸,也可侵犯整個胃腸道。季節性
鼠傷寒全年均可發生,夏秋季(6~9月)發病率高,可散發,也可暴發。2歲以內患者占半數以上,6個月內患病數更多。病情危重。由於接觸傳播,可在產院嬰兒室和兒科新生兒病房發生流行。症狀
臨床表現可分為四型,即胃腸炎型、敗血症型、病灶感染型和無症狀帶菌型。
胃腸炎型最常見,約占80%。潛伏期8~24小時,發病較急,主要表現為高熱、厭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體溫多在39℃以上,可為弛張熱型(高熱,每日體溫上下波動2℃以上)、稽留熱型(高熱,每日體溫上下波動不到1℃)及不規則熱型。腹瀉每日數次至30餘次,大便性狀多變是小兒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的特點,大便可為不消化稀便、黃綠色粘液便、水樣便、膿血便,有腥臭味。新生兒鼠傷寒可排出白色便,可能與膽總管和十二指腸乳頭部炎症水腫、膽汁排出受阻有關。重症腹瀉患兒可迅速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甚至發生休克。大便顯微鏡檢查可見多數白細胞和紅細胞。大便排菌時間長,絕大多數病人大便可培養出鼠傷寒沙門氏菌,為確診鼠傷寒的主要依據。半數病人有呼吸道感染症狀,表現為咽充血,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少數病人可有敗血症和泌尿系統感染的臨床表現,可做血、尿培養加以證實。肥達氏反應陽性率很低,對診斷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幫助不大。用凝集方法測血鼠傷寒沙門氏菌抗體多為陽性反應。胃腸炎型鼠傷寒為自限性疾病,國外不主張用抗生素治療,國內治療嬰兒和新生兒鼠傷寒多數主張用抗生素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