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黃河志·卷一·黃河大事記
編纂單位: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志總編輯室
編纂人員:袁仲翔,王質彬,徐福齡
出版單位: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1年11月
ISBN:7-215-01442-8
內容時限:0000-1987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從古代夏商至1987年黃河的大勢大略及治黃的歷史背景
本書目錄
黃河大事記卷一
圖片
毛澤東主席視察黃河
序
前言
凡例
黃河志編纂委員會
黃河志總編輯室
《黃河大事記》編寫人員
編輯說明
目錄
一、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
大禹治水(公元前21世紀前)
商都數遷(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
陝西岐山地震(公元前780年)
葵丘之會(公元前651年)
禹河大徙(公元前602年)
引漳十二渠(公元前422年)
開鴻溝運河(公元前361年)
楚伐魏決河(公元前359年)
趙國決河灌齊魏(公元前332年)
趙伐魏決河(公元前281年)
開鄭國渠(公元前246年)
秦灌大梁(公元前225年)
二、秦漢時期
整治河防(公元前215年)
河決酸棗(公元前168年)
濮陽瓠子河決(公元前132年)
關中漕渠建成(公元前129年)
引汾溉皮氏(公元前128年~前117年)
開褒斜道(公元前128年~前117年)
開龍首渠(公元前120年~前111年)
開六輔渠(公元前111年)
河決館陶分出屯氏河(公元前109年)
西北邊陲溉田(公元前104年)
開鑿白渠(公元前95年)
齊人延年建議改河(公元前95年)
河決鳴犢口(公元前39年)
館陶及東郡金堤河決(公元前29年)
孫禁建議改河(公元前17年)
開寬三門河道(公元前17年)
賈讓治河三策(公元前7年)
張戎論黃河水沙(公元4年)
河決魏郡(公元11年)
王景治河(公元69年)
建八激堤(公元113年)
河溢金城(公元178年)
遏淇水入白溝(公元204年)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伊、洛河大水(公元223年)
伊、洛、河、漢皆溢(公元230年)
河、洛、伊、沁皆溢(公元271年)
杜預建橋(公元274年)
刁雍修渠(公元444年)
崔楷議治河(公元516年)
四、隋唐五代時期
開廣通渠(公元584年)
開通濟渠(公元605年)
開永濟渠(公元608年)
引黃灌溉(公元624年)
河溢河北縣(公元637年)
水入會州城(公元713年)
引洛灌溉(公元719年)
博州棣州河決(公元722年)
辟開元新河(公元741年)
李銑決河(公元759年)
開延化、鹹應等渠(公元791年)
《吐蕃黃河錄》問世(公元798年)
黎陽開分洪道(公元813年)
修復光祿渠(公元820年)
開特進渠(公元824年)
河口北徙(公元893年)
朱全忠決河(公元896年)
梁決河拒晉(公元918年)
梁決河拒唐(公元923年)
修酸棗至濮州堤防(公元930年)
河決滑州(公元944年)
河決澶、滑、懷諸州(公元946年)
楊劉至博州河溢(公元954年)
五、北宋時期
河決陽武(公元965年)
歲修之始(公元967年)
河決滑州(公元983、984年)
河決鄆州(公元1000年)
李垂上書(1012年)
河溢滑州(1019年)
舉物候為水勢之名(1021年)
宋代卷埽(1021年)
河決橫隴(1034年)
河決商胡(1048年)
塞商胡回橫隴故道(1056年)
黃河分出“二股河”(1060年)
閉北流開二股河(1069年)
制定農田水利法(1069年)
利用多沙河道大放淤(1070~1080年)
設疏浚黃河司(1073年)
河決曹村(1077年)
導洛通汴(1079年)
河決小吳埽(1081年)
回河東流(1081~1094年)
東流斷絕(1099年)
寬立堤防(1101年)
瀛州滄州河決(1117年)
六、金元時期
杜充決河(1128年)
河決李固渡(1168年)
整飭河防(1187年)
河決陽武(1194年)
頒布《河防令》(1202年)
決黃河寸金淀(1234年)
修復古渠(1264年)
考察河源(1280年)
開鑿運河(1282~1293年)
河決開封等縣(1286年)
河決蒲口(1297~1298年)
編著《河防通議》(1321年)
河決白茅口、金堤(1344年)
賈魯堵口(1351年)
七、明代
河決曹州(1368年)
寧夏修漢、唐舊渠(1370年)
蘭州建黃河浮橋(1372年)
河決開封(1375年)
耿炳文浚涇陽洪渠堰(1375年)
河決蘭陽、封丘等地(1378年)
河決原武、祥符等地(1381年)
河決朝邑、滎澤等地(1382年)
僧宗泐路經河源(1382年)
黃河連決河南各地(1384~1397年)
修築河南各地堤防(1404年)
開封、陳州河決(1409~1410年)
宋禮修浚會通河(1411年)
河南黃河繼續決溢成災(1418年)
寧夏靈州河患(1428年)
浚封丘荊隆口河道(1431年)
修筑陽武等縣河堤(1437年)
河決范縣(1437年)
寧夏修浚古渠(1439年)
王永和奉命治河(1448年)
寧夏河決漢、唐二壩(1448年)
徐有貞治河(1453年)
河續決開封等地(1456~1460年)
開封、蘭州黃河決溢(1461年)
項忠修鄭、白舊渠(1465年)
專設總理河道之職(1471年)
沁河發生特大洪水(1482年)
平涼一帶引涇開渠(1485年)
白昂治河(1489年)
劉大夏治張秋決河(1493年)
河南歸德連續決口(1500年)
黃河河道北徙(1509年)
南流北流之議紛起(1526年)
劉天和治河(1534年)
河決野雞岡奪渦入淮(1540年)
周用倡溝洫治河議(1543年)
河決曹縣(1547年)
河決徐州(1552年)
陝西華州發生強烈地震(1555年)
河再決曹縣(1558年)
朱衡開新河(1565年)
蘭州創製天車提黃河水灌田(1566年)
河連決沛縣、邳州等地(1571年)
漢、唐渠以石建閘(1572年)
萬恭治河(1572年)
潘季馴第三次出任總河(1578年)
潘季馴四任總河(1588年)
《河防一覽》刊印成書(1591年)
楊一魁分黃導淮(1596年)
袁應泰大修廣濟渠(1600年)
河州黃河見底(1602年)
李化龍開泇避黃(1603年)
曹時聘大疏朱旺以下河道(1605年)
徐州上下接連潰決(1616年)
河決河南陽武(1619年)
靈州河大決(1622年)
徐州、淮安一帶連年泛濫(1626年)
河決曹縣、睢寧(1629年)
河決原武、封丘等地(1631年)
孟津及泗州等地河水泛濫(1632年)
總河劉榮嗣等獲罪(1635年)
沿河連年大旱(1641年)
開封為黃水淪沒(1642年)
八、清代
河決溫縣等地(1644年)
楊方興出任河督(1644年)
河決考城等地(1645年)
河決蘭陽(1648年)
河決封丘荊隆(1650年)
封丘、祥符、邳州河決(1652年)
河決祥符、陳留(1657年)
河決山陽、陽武(1658年)
河決陳留、虞城(1660年)
河決原武、祥符等地(1662年)
河決睢寧(1663年)
河決杞縣、祥符(1664年)
河決河南及安東等地(1665年)
河決桃源、蕭縣(1667年)
河再決桃源(1668年)
河決清河(1669年)
河決曹縣、單縣(1670年)
寧夏河溢(1670年)
蕭縣、清河黃河溢決(1671年)
河決蕭縣、邳州等地(1672年)
河決桃源(1674年)
河決徐州、宿遷等地(1675年)
河決宿遷、清河等地(1676年)
靳輔出任河督(1677年)
河決宿遷楊家莊(1677年)
河決蕭縣(1678年)
靳輔治河獲獎(1678年)
建碭山等處減水壩(1679年)
河決宿遷(1682年)
康熙帝南巡河工(1684年)
靳輔議修中河(1684年)
靳輔巡視河南堤工(1685年)
朝廷命浚海口(1686年)
工部劾靳輔治河不力(1686年)
靳輔免職(1688年)
中河成後康熙帝肯定靳輔功績(1688年)
康熙帝再次南巡河工(1689年)
靳輔復任河督(1692年)
河決儀封、安東等地(1696年)
《河防述言》刊印成書(1698年)
康熙巡河指示方略(1699年)
張鵬翮出任河督(1700年)
康熙帝議修石堤(1702年)
《禹貢錐指》刊印成書(1702年)
康熙帝再至江南視河(1703年)
移建中河口(1703年)
拉錫、舒蘭探河源(1704年)
河決豐縣(1707年)
寧夏開大清渠(1708年)
河決蘭陽、儀封等地(1709年)
以皮混沌傳遞水情(1709年)
青銅峽設立報汛水尺(1709年)
康熙帝派人測量河源(1717年)
河溢武陟(1718年)
河再決武陟等地(1721年)
河決武陟馬營口等地(1722年)
齊蘇勒出任河督(1723年)
河決中牟、武陟等地(1723年)
嵇曾筠任副總河(1724年)
加修太行堤(1724年)
河決睢寧、儀封(1725年)
《行水金鑒》刊印成書(1725年)
寧夏開惠農、昌潤渠(1726年)
雍正帝褒揚齊蘇勒(1729年)
分設江南、河東兩河道總督(1729年)
嵇曾筠任南河總督(1730年)
高斌任南河總督(1733年)
《河防奏議》刊印成書(1733年)
白鍾山出任東河總督(1734年)
寧夏發生強烈地震(1738年)
河決豐縣、沛縣(1742年)
胡定建議中游築壩攔沙(1743年)
河決阜寧(1745年)
河決陽武(1751年)
河官李焞等受極刑(1753年)
蘭州河漲(1753年)
開始用捆廂船法進占堵口(1753年)
孫嘉淦議引河水入大清河(1753年)
河決銅山孫家集(1756年)
寧夏橫城堡修河防工程(1759年)
蘭州修築挑水壩(1760年)
黃河多處決口(1761年)
陝州、鞏縣、武陟設水志報汛(1765年)
河決韓家堂(1766年)
《治河方略》刊印成書(1767年)
朝邑沿河發生水災(1772年)
郭大昌堵口(1774年)
大修寧夏諸渠(1777年)
儀封大工費帑五百餘萬兩(1778年)
寧夏等地黃河泛濫(1780年)
青龍岡堵口費帑兩千萬兩(1781年)
阿彌達探河源(1782年)
河決睢州(1784年)
河決桃源(1786年)
河決睢寧(1789年)
蘭州修建河防工程(1791年)
河水漫朝邑縣城(1793年)
河決豐縣(1794年)
河再決豐縣(1796年)
河決碭山、曹縣等地(1797年)
河決睢州(1798年)
河決徐州、碭山等地(1799年)
河決豐、蕭二縣(1802年)
河決封丘衡家樓(1803年)
河決宿縣、睢寧等地(1806年)
嘉慶帝斥河工弊端(1806年)
近海河堤多處潰決(1807年)
蘭州黃河水漲成災(1808年)
江南境河決多處(1811年)
陳鳳翔革職枷號河乾(1812年)
睢州河決(1812年)
河工用款劇增(1818年)
徐州河道淤積嚴重(1818年)
蘭陽、武陟決口(1819年)
儀封堵口(1820年)
議於東河推廣石工(1821年)
黎世序卒後受表揚(1824年)
張井奏報東河淤積狀況(1825年)
張井等會勘海口(1826年)
蘭州黃河水溢(1827年)
林則徐任東河總督(1831年)
河決祥符(1832年)
桃源人為扒口(1832年)
《續行水金鑒》刊印成書(1832年)
栗毓美任東河總督(1835年)
黃河西移逼洛改道(1835年)
祥符張家灣決口(1841年)
桃源河決(1842年)
魏源主張改河北流(1842年)
中牟九堡大工(1843年)
吳城等地河決(1849年)
寧夏河漲成災(1850年)
蘭州一帶河漲受淹(1850年)
豐縣河決(1851年)
河再決豐縣(1853年)
銅瓦廂決口黃河改道(1855年)
蘭州黃河浮橋沖斷(1858年)
黃贊湯奏報河決後情況(1859年)
沈兆霖主順河水之勢入海(1860年)
江南河道總督裁撤(1860年)
黃水泛流災害嚴重(1863年)
譚廷勷主疏馬頰、徒駭以減河水(1863年)
滎澤十堡決口(1868年)
河淹蘭州、榆中灘地(1868年)
黃河南流北流之爭(1868年)
英人艾略斯考察河道(1868年)
李鴻章反對河歸故道(1873年)
甘肅靖遠修築河堤(1873年)
菏澤賈莊合龍(1875年)
南北兩岸續修堤防(1876年)
沿河各省發生罕見旱災(1877年)
武陟、開州、惠民等地決口(1878年)
河決歷城、陽穀(1879年)
齊河、歷城、東明河決(1880年)
歷城、濮州、齊河決口(1881年)
山東黃河多處決溢(1882年)
潘底特測量河源(1882年)
山東凌汛多處決口(1883年)
游百川提出治河建議(1883年)
山東加緊築堤(1883年)
山東復堤工程完成(1884年)
山東新堤多處潰決(1884年)
山東設河防總局(1884年)
普爾熱瓦爾斯基探河源(1884年)
山東長清等縣河決(1885年)
山東黃河複決(1886年)
張曜再提回河南流之議(1886年)
鄭州十堡大工(1887年)
黃河口試用挖泥船挖泥(1889年)
山東利津等縣河決(1889年)
朝邑縣築壩防河(1890年)
河南至山東河道圖測成(1890年)
山東河工添設鐵車運土(1890年)
齊河趙莊建分水閘(1890年)
山東瀕河之民遷往堤外(1892年)
李鴻章奉命勘河(1898年)
李鴻章建議沿堤安裝電話(1898年)
河東河道總督裁撤(1902年)
貽谷將蒙旗水利收歸官辦(1902年)
周馥治河建議(1903年)
山東議架兩岸電線(1903年)
黃河上游漲水成災(1904年)
鄭州黃河鐵橋建成(1905年)
測量後套烏加河(1905年)
科茲洛夫探河源(1906年)
台飛探河源(1907年)
濟南津浦鐵路黃河大橋興建(1908年)
蘭州黃河鐵橋建成(1909年)
開州、濮州、東明等地河決(1911年)
孫寶琦主張統籌治河(1911年)
九、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
黃河下遊河務改歸各省都督兼管
泰安設立雨量站
山東省設立三遊河防局
濮州葵丘堌堆決口
民國2年(1913年)
河南省設立河防局
濮陽雙合嶺決口
濮、范民埝多處決口
沁河多處決口
直隸省設立東明河務局
沁堤改歸官辦
民國3年(1914年)
河南筑成蘭封小新堤
施測黃河流域地形圖
民國4年(1915年)
南城子水文站設立
濮陽雙合嶺堵口合龍
老大壩竣工
民國5年(1916年)
河南修築溫孟大堤
民國6年(1917年)
山東河防局改組
冀、魯間民埝多處決口
河口變遷
汾河陡漲
沁河方陵、北樊決口
楊家河渠開工
直隸省北岸民埝改為官民共守
寧夏建成新南渠
費禮門來華研究治河
民國7年(1918年)
直隸省設立北岸河務局
鄆城門莊凌汛決口
順直水利委員會成立
李儀祉考察黃河
沁河多處決口
濮縣雙李莊決口
上游首航機輪
山東河務總局成立測量組
民國8年(1919年)
設立陝縣、濼口水文站
壽張、鄆城數處決口
調查黃河流域地質
運河工程局測量黃河堤岸
下游三省河務機構改組
調查寧夏、綏遠灌區
民國9年(1920年)
《濮陽河上記》出版
孟津築成鐵謝民埝
華北大旱
民國10年(1921年)
利津宮家決口
黃、沁河多處決口
河南修築華洋民埝
民國11年(1922年)
河南培修老安堤
陝西施測引涇灌區地形圖
濮縣廖橋決口
梅里樂、塔德調查引涇工程
李儀祉《黃河之根本治法商榷》發表
民國12年(1923年)
黃、沁河多處決口
《豫河志》出版
恩格斯教授作黃河丁壩試驗
民國13年(1924年)
《制馭黃河論》譯成中文
金陵大學設定徑流泥沙試驗小區
民國14年(1925年)
李升屯、黃花寺決口
山東加強汛期河防
張含英查勘黃河下游
利津虎灘決口
綏遠收回黃土拉亥河灌區
民國15年(1926年)
李升屯、黃花寺堵口合龍
河口改道
東明劉莊、利津盧家園決口
綏遠楊家河灌區收歸官有
山東、河南黃河大堤闢作公路
《豫河續志》出版
民國16年(1927年)
潘鎰芬創修柳箔工程
《歷代治黃史》出版
河南創立黃河平民學校
沁河北樊、高村決口
民國17年(1928年)
利津棘子劉、王家院決口
河南河務局建立造林場
《山東河務特刊》創刊
河南舉辦機引黃水灌溉工程
華北水利委員會測量黃河地形
蘭州越城引黃灌田
黃河流域大旱
民國18年(1929年)
國民政府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條例公布
直隸省黃河河務局改組
利津扈家灘凌汛決口
黃河水利委員會籌備處在南京成立
《淮系年表全編》出版
河南舉辦虹吸引黃工程
綏遠民生渠開工
東明黃莊決口
中牟搶險
河口改道
河南河務局改組
綏遠成立包西各渠水利管理局
陝西在黃河東岸建立平民縣
陝、甘大旱
方修斯教授來華
民國19年(1930年)
國民黨中央通過開發黃、洮、涇、渭等河提案
施測壺口瀑布
濮縣廖橋決口
陝西涇惠渠開工
山東成立黃河上遊民埝專款保管委員會
民國20年(1931年)
濮縣廖橋、利津崔莊凌汛決口
湟水流域洪水成災
伊、洛河發生大洪水
利津尚家屋子決口
內政部召開黃河河務會議
陝西省成立渭北水利工程委員會
民國21年(1932年)
冀魯豫成立三省黃河河務聯合會
恩格斯教授作黃河模型試驗
汾河決堤成災
王應榆、張含英視察黃河下游
《豫河三志》出版
首次黃河河床質泥沙顆粒分析
武陟沁河決口
民國22年(1933年)
綏遠磴口凌汛決口
李儀祉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
華北水利委員會查勘黃河
齊河董橋、東阿邵莊決口
長垣土匪扒決石頭莊大堤
陝縣水文站出現大洪水
京漢鐵橋被沖毀
下游堤防橫遭決溢
安立森應聘任職
李儀祉召開六省黃河防汛會議
劉莊架通過河電話線路
黃河水利委員會正式成立
國民政府成立黃河水災救濟委員會
黃河水利委員會舉行委員會議
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測量隊
馮樓堵口開工
航測下游災區水道堤防圖
黃河水利委員會遷至開封
我國第一個水工試驗所成立
山東舉辦四處虹吸引黃工程
太原修建上蘭村水電站
沁河武陟北王村決口
民國23年(1934年)
《黃河水利月刊》創刊
李儀祉制訂《治理黃河工作綱要》
秦廠水文站設定無線電台
青海省擬訂開發黃河水利計畫
塔德兩次勘測汾河
首次用土鑽鑽探壩基
山東六縣人民申請將民埝收歸官守
黃河流域進行精密水準測量
陝西洛惠渠開工
黃河流域測定八處天文經緯度
長垣決口四處
首次進行懸移質泥沙顆粒分析
孫慶澤被撤職查辦
綏遠臨河縣黃河決口
李儀祉視察黃河上游
河口改道
山東河務局局長獲獎
邵鴻基彈劾孔祥榕
李儀祉寫出《黃河水文之研究》
黃河流域增設水文站
《黃河志》編纂會正式成立
利津兩處決口
山東專用電話全部暢通
甘、寧兩省興辦水利工程
黑崗口敷設河底電纜
民國24年(1935年)
國聯專家來黃河視察
孔祥榕接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副委員長
李儀祉視察北金堤
兩報發表社論評議治河
汾河流域水災
陝西渭惠渠開工
貫台堵口合龍
培修北金堤工程開工
《黃河志》三篇志稿完成並出版
黃河水利委員會改隸全國經濟委員會
伊、洛河大水
鄄城董莊決口
蘭州、寧夏黃河暴漲
李儀祉建議黃水入蘇補救辦法
李儀祉辭職
《黃河年表》出版
日本空攝黃河下游
李儀祉寫出大量治河論著
德人高鈞德應聘任上游測勘隊隊長
甘肅水渠設計測量隊成立
民國25年(1936年)
恩格斯榮獲我國一等寶光水利獎章
塔德兼任黃河水利委員會顧問
歷城王家梨行凌汛決口
董莊堵口合龍
建立苗圃兼作防止沖刷試驗
孔祥榕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
孔祥榕、韓復榘視察河口
萬晉發表《黃河流域之管理》
入汛日期改為7月1日
鑽探寶雞峽壩址
推銷黃災獎券形成攤派
《治河論叢》出版
成立靈寶防制土壤沖刷試驗區
航空測量黃河陝縣至包頭段
民國26年(1937年)
修正公布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法
豫、魯兩省河務機構改組
范縣、壽張多處民埝決口
菏澤地震波及堤壩
黃河水利委員會兼辦阻塞長江航道禦敵工程
日機連續轟炸黃河堤壩
山東省境年內決口七處
武陟沁河決口
黃河流域大旱
民國27年(1938年)
國民黨軍炸毀京漢鐵路黃河鐵橋
日偽成立山東河務工賑委員會
日本空攝黃河中下游
黃河水利委員會西遷
扒決中牟趙口黃河大堤
扒決鄭縣花園口黃河大堤
李西河設立水位站
王郁駿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
陝西梅惠渠竣工放水
河南修築防泛西堤
甘肅洮惠渠竣工放水
日偽修築防泛東堤
扒決沁堤
《中國水利史》和《中國之水利》出版
民國28年(1939年)
日偽堵塞趙口口門
日本東亞研究所成立第二調查(黃河)委員會
日偽籌堵花園口口門
陝甘寧邊區建成裴莊渠
陝北織女渠竣工放水
日軍修築汴新鐵路
孔祥榕再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
日軍擴大花園口口門
日本空攝黃泛區
李書田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副委員長
黃河水利委員會在渝設立兼辦各項水道測量工程聯合辦事處
加修花京軍工堤
日軍殘殺治河民工
整理沙河
山陝間架起一道索橋
鄭縣金水河改道
安徽省修築防泛堤
多處扒決沁堤
鄭肇經查勘蘇北黃泛區
民國29年(1940年)
黃河水利委員會設立林墾設計委員會
綏遠水淹日軍
第一次林墾設計會議提出開展水土保持工作
黃河水利委員會設立防泛新堤尉氏段搶堵臨時工程委員會
河南修防處恢復沁西總段
李儀祉遺著刊印成書
黃河水利委員會設立黃河上游工程處
中央水工試驗所在武功設立水工試驗室
《黃河問題》在歐美引起討論
黃河水利委員會在花園口修築河防禦敵工程
民國30年(1941年)
黃河水利委員會設立隴南水土保持試驗區
中央水工試驗所在扶風設立黃土防沖試驗場
日偽河南省政府加修防泛東堤
河南修防處修築河防軍工壩
聯合偵察班潛入敵後偵察
寧夏舉辦黃河裁彎取直工程
日偽在河南境黃河北岸挑挖長溝
日軍在鄭州一帶沿河肆虐
日偽再次籌堵花園口口門
黃河水利委員會設立關中水土保持試驗區
張含英接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
河南修防處進行引河南流查勘
日本東亞研究所完成黃河治水及水力發電報告
甘肅省成立水利林牧公司
沁河又有四處決口
民國31年(1942年)
河南修防處加修軍工挑水壩
甘肅溥濟渠竣工
陝西黑惠渠竣工
甘肅湟惠渠竣工
查勘甘肅省水利水土保持
寧夏黃河水枯
陝縣水文站觀測洪水位發生失誤
黃河水利委員會改隸全國水利委員會
臨泉會議討論防範泛水南侵
擬定花園口堵口復堤計畫
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水文總站
日偽補修防泛東堤
沁河決口
《再續行水金鑒》出版
民國32年(1943年)
整修黃泛工程部署防汛
行政院組織考察西北水土保持
甘肅舉辦高抽引黃工程
河南沿黃大旱
日偽舉辦引黃濟衛工程
甘肅永樂渠放水
綏遠復興渠竣工放水
趙守鈺接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
巴里特查勘黃河
中央水利實驗處調查甘青兩省黃河水利
民國33年(1944年)
黃河水利委員會勘測整理蘭寧段航道
甘肅汭豐渠建成放水
吳以斆等赴美實習考察
擬定黃泛區善後救濟計畫
民國34年(1945年)
黃河水利委員會設立寧夏工程總隊
關中水土保持試驗區建成一座溝壑土壩
天水水力發電廠建成
整理湟水航道工程竣工
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花園口堵口工程處
甘肅靖豐渠基本建成
《歷代治河方略述要》出版
花園口堵口大型模型試驗在四川進行
民國35年(1946年)
冀魯豫行署調查黃河故道
黃河水利委員會遷汴
花園口堵口復堤工程局成立
晉冀魯豫邊區成立治黃機構
花園口堵口工程開工
趙守鈺求見“三人小組"
開封會談達成協定
黃河水利委員會建立河北修防處
白崇禧、劉峙視察花園口
菏澤協商達成協定
行政院聘請外國專家成立治黃顧問團
渤海解放區建立治黃機構
宋子文反對延緩堵口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就黃河堵口發表談話
中共中央發言人發表談話
南京會談達成協定
周恩來同聯總代表達成口頭協定
山東解放區各界致電聯總反對國民黨兩月內合龍
解放區開展復堤工程
國民黨故意拖撥復堤糧款
渤海解放區布告沿河男子均有治黃義務
劉季青代表在濟南被扣
整理洮蘭段黃河航道竣工
塔德等評論國共兩區復堤
花園口堵口工程受挫
渤海解放區成立河防大隊
黃河水利委員會擴大無線電通訊設備
周恩來向馬歇爾提出暫停堵口
上海會談達成協定
周恩來向張璽等部署工作
朱光彩接任花園口堵復局局長
水利委員會成立黃河治本研究團
國民黨軍隊掠奪解放區治河物資
黃河上游出現大洪水
解放區培訓治黃測繪人員
渤海解放區治黃工程計畫編出
花園口堵復局恢復堵口
國民黨軍炮轟救濟物資
故道居民遷移救濟費撥付辦法定出
導黃入衛測量完竣
蔣介石電促堵復花園口口門
張秋會談無結果
張方出任冀魯豫黃委會副主任
山東修防處遷回濟南
寧夏工程總隊改組為寧綏工程總隊
治黃顧問團查勘黃河
航空測量三花間地形
黃河水利委員會測量黃泛區地形
防泛新堤多處決口
民國36年(1947年)
蔣介石再次限期完成堵口工程
邯鄲會談
周恩來就黃河堵口發表聲明
河南舉行泛區善後建設會議
上海會談未獲結果
艾格頓向宋子文提出堵口復堤建議
花園口堵口工程再次受挫
國民黨軍政要人到花園口視察
再次舉行上海會談
冀魯豫邊區黃河河防指揮部建立
花園口增挖引河竣工放水
郭萬莊治黃會議開幕
黃河花園口堵口合龍
冀魯豫、渤海解放區部署造船
《黃河治本論》出版
冀魯豫邊區行政公署將治黃列為中心工作
董必武就花園口合龍發表聲明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召開治黃會議
黎玉抗議聯總助蔣放水
渤海解放區確定柳蔭地範圍
河南修防處接管沁黃舊堤
冀魯豫邊區召開復堤會議
冀魯豫行政公署號召民眾復堤自救
堵復局慶祝堵口合龍
趙明甫撤離開封
灃惠渠竣工放水
黃河水利委員會改組為黃河水利工程局
劉鄧大軍渡黃河
復堤混合委員會會議無結果
王漢才等為人民治黃捐軀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通令表揚治黃幹部
解放區完成全年復堤工程
解放區部署防汛
冀魯豫黃委會增設第五修防處
山東大馬家和王莊大搶險
史王莊民眾搶堵漏洞
沁河大樊決口
張含英寫出《黃河治理綱要》
冀魯豫黃委會揭露國民黨軍破壞治黃
國民黨軍扒決貫孟堤
山東河務局在宮家修建窯廠
潘鎰芬任黃河水利工程局副局長
山東河務局建立估工報批制度
澇惠渠竣工放水
解放區調查黃河歸故後所受損失
解放區召開安瀾大會
陝西洛惠渠竣工
錢正英任山東河務局副局長
民國37年(1948年)
中央善後事業委員會成立黃泛區復興事業管理局
水利部公布冀魯豫三省修防處組織規程
冀魯豫黃委會召開復堤會議
河南修防處全部遷汴
渤海解放區行署發出春修指示
解放區布置植樹護堤
渤海解放區調整治黃民工待遇
趙明甫任冀魯豫黃委會副主任
冀魯豫黃委會派人赴平陸設立水文站
解放區布置防汛
高村搶險
劉德潤兼代黃河治本研究團團長
中共中央發言人發表緊急呼籲
黃河水利工程局改稱黃河水利工程總局
冀魯豫邊區行政公署規定黃河搶險可直接調用民工
冀魯豫黃委會完成造船任務
渤海解放區治黃防汛總指揮部成立
渤海解放區制定工程隊員待遇
中共冀魯豫區黨委作出黃河防汛決定
堵復引黃濟衛進水口
冀魯豫黃委會首次考察黃河
黃河水利工程總局部分人員南遷
靖樂渠竣工
山東河務局接收山東修防處
冀魯豫黃委會隸屬關係變更
李賦都接任上游工程處處長
渤海解放區民眾踴躍獻石
華北人民政府冀魯豫黃委會成立駐汴辦事處
山東河務局頒發工程勘估要點
西柏坡會議籌建統一治黃機構
民國38年(1949年)
渤海解放區規定治黃幹部要相對穩定
冀魯豫黃委會駐汴辦事處召開中原區治黃會議
冀魯豫黃委會調整下屬治河機構
山東河務局成立黃河航運公司和石料公司
渤海解放區治黃總指揮部成立
冀魯豫黃委會印發復堤須知
沁河大樊堵口合龍
西安軍管會接管水利機關
山東河務局編出三年治黃決算
三大區聯合治黃機構成立會議在濟南召開
河南、山東黨政分別作出黃河防汛決定
貫台搶險
黃河水利委員會向沿河機關首次發出通知
戰勝1949年大洪水
黃委會在濮陽壩頭建立前方防汛指揮部
平原省黃河河務局建立
渤海區黃河防汛總指揮部發布秋汛工作綱要
黃委會向華北人民政府報送治理黃河初步意見
平原省建立省地縣三級防汛指揮部
十、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