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紀事
唐穆宗死,敬宗立長慶四年(八二四)正月廿二日夜,穆宗因服用方士金丹,病發而卒,年三十歲。太子湛立,年十六,是為敬宗。穆宗原名宥,憲宗第三子,貞元十一年(七九五)生。元和元年(八0六),封遂王。七年,冊為皇太子,改名恆。十五年正月繼位,次年正月改元長慶。穆宗即位時,唐王朝由於憲宗大刀闊斧削藩伐叛,國內初步統一,但藩鎮之政治、經濟和軍事基礎尚未根除,穆宗採納宰相崔植等“銷兵”之議,遂導致河朔三鎮再度叛亂。穆宗發兵討伐,歷年無功,以罷兵言和告終。從此,唐再失河朔,迄其亡而未能收復。長慶時期,牛、李兩黨已正式形成,相互傾軋前後歷四十年之久。穆宗本人好雜戲遊樂,政事荒廢,信方士,欲長生不老。自長慶始,唐朝進入晚期。
李程拜相
長慶四年(八二四)五月,敬宗命李逢吉薦舉宰相,逢吉列出當時大臣有資歷者,以吏部侍郎李程為首。七日,詔以李程與戶部侍郎、判度支竇易直並同平章事。
黃洞蠻攻陷陸州
長慶四年(八二四)十一月三日,安南(今越南河內)都護李元喜奏稱黃洞蠻與環王國(又名林邑,今越南南部)合兵攻陷陸州(今廣西犀牛腳),殺刺史葛維。
文化紀事
李逢吉與八關十六子長慶四年(八二四)四月十六日,以布衣姜洽為補闕,試大理評事陸洿、布衣李虞、劉堅為拾遺。時宰相李逢吉專制朝政,所親用者張又新、李仲言、李續之、李虞、劉棲楚、姜洽及拾遺張權輿、程昔范八人,又有依附者八人,朝中惡李逢吉者,稱之為“八關十六子”。(關謂關要,喻掌權者)按:李逢吉系牛黨,故為李黨攻擊之最。所謂“八關十六子”乃出自當時人李讓夷所撰《敬宗實錄》,讓夷乃李黨,故有此編織之辭。憲、穆、敬、文、武、宣六朝《實錄》,撰人屢易,其溢美、溢惡,大都類此。
吐蕃求《五台山圖》
長慶四年(八二四)九月十九日,吐蕃遣使求《五台山圖》。十月,貢氂牛及銀犀牛、羊、鹿各一件。
韓愈卒
長慶四年(八二四)十二月廿三月,吏部侍郎韓愈卒。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郡望昌黎(今遼寧義縣),世稱韓昌黎。愈三歲喪親,依伯父扶養,刻苦讀書。貞元八年(七九二)中進士,署宣武(今河南開封)觀察推官。累遷監察御史,上書言宮市等朝廷弊政而被貶山陽。憲宗即位,召為國子博士,遷史官修撰、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等職。力主討伐淮西吳元濟叛亂。裴度出任宣慰處置使,奏為行軍司馬。元和十四年(八一九),諫阻憲宗迎佛骨,貶潮州(今廣東)刺史。穆宗朝,召為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崇奉儒學,力排佛老,主張恢復孔孟道統,維護封建等級制度。他還倡導文學革新運動。反對駢文,提倡古文,認為文以載道,要求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他對各種文體,無不擅長,善於錘鍊語言、推陳出新。風格雄奇奔放,富於曲折變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歌於李杜之外獨成一家,但存在以文為詩和追求僻字險韻的傾向,成就不如其古文。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傳世。
李肇撰成《唐國史補》
長慶年間(八二一—八二四),李肇撰成《唐國史補》三卷。李肇,生卒年不詳,元和(八0六—八二0)時曾任監察御史,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等職。此書系其任尚書左司郎中時所撰。該書記載開元(七一三—七四一)至長慶一百餘年間史事,共三百0八條,是對劉餗《國朝傳記》的續補,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元稹編成《白氏長慶集》
長慶四年(八二四),元稹在浙東(今浙江紹興)觀察使任上,與杭州(今浙江)刺史白居易詩篇唱和,往來頻頻。二人還常常會面談論,數日而別。是年底,元稹為白居易詩文結集,題名《白氏長慶集》。
雜譚逸事
渤海大聰睿等入朝宿衛長慶四年(八二四)二月二日,渤海國送大聰睿等五十人入朝,請為宿衛。
靈州疏特進渠
長慶四年(八二四)七月十四日,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疏浚特進渠,置營田六百頃。
龍州役民塞補牛心山
長慶四年(八二四)八月,龍州(今四川平武東南)刺史尉遲銳奏稱境內牛心山上有仙人李龍遷祠堂,頗顯神靈。該祠系天寶末年玄宗幸蜀時所立。敬宗遣宦官張士謙赴龍州查看,回奏牛心山上有地方在則天時被掘斷。群臣皆言應須修補,敬宗詔許,命龍州徵發數萬人修築塞補,百姓疲弊不堪。
波斯大商獻沉香亭子材
長慶四年(八二四)九月二日,波斯大商李蘇沙獻沉香亭子材。左拾遺李漢切諫,以為以沉香木為建造亭子的材料,何異建造瑤台、瓊樓。敬宗不聽。
楊巨源辭官歸里
長慶四年(八二四),楊巨源辭官歸故里。楊巨源,字景山,後改為巨濟,河中(今山西永濟西)人。生於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卒年不詳。貞元五年(七八九)中進士,官至國子司業,與韓愈等為好友。工詩,代表作有《城東早春》等。
薛用弱任光州刺史
長慶年間,薛用弱出任光州(今河南潢川西)刺史(一說大和中自儀曹郎出任光州刺史)。薛用弱,唐傳奇作家,字中勝,河中(今山西永濟西)人,生卒年不詳。撰有傳奇集《集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