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傷寒論》
原文: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組成
![麻黃桂枝各半湯](/img/9/844/nBnauM3XxEDN2UTOwAzMxEjM4QTM4QTO1EDOzQTNwAzMxAzLwM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注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有如瘧狀之寒熱,熱多寒少者,其人不嘔,小便清白,此里和不受邪,雖為欲自愈,然必審其如瘧狀寒熱,一日二三度,輕輕而發,診其脈微而且緩,那知邪衰正復,表里將和,始為欲愈也,若脈微不緩,正未復也,更惡寒者,邪未衰也,雖不能自愈,但已為前之汗吐下虛其表里,故不可更發汗更吐更下也,脈微惡寒,表里俱虛,面色當白,今色反赤,是猶有表邪佛郁,不能得小汗出宣發陽氣,故赤面身癢,未欲解也,宜桂枝麻黃各半湯,小小汗之以和榮衛,自可愈也。
中藥方劑之麻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