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原書論述
關於此方,在原書《傷寒論》不同版本中存在不同條文,特此列出。
宋本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林古本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脈浮大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湘古本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湯。若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當歸四逆湯。
臨床套用

各家論述

桂枝二越婢一湯,中藥名方,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用於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屬外感風寒,內有鬱熱之輕證。有桂枝(十八銖)、芍藥(十八銖、)麻黃(十八銖)、甘草(十八銖)、大棗(擘、四枚)組成,生薑(切、一兩二銖)、石膏(碎、棉裹、二十四銖)。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關於此方,在原書《傷寒論》不同版本中存在不同條文,特此列出。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脈浮大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湯。若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當歸四逆湯。
越婢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中。為利濕劑。具有疏風解表,宣肺利水之功效。主治風水證。症見發熱、惡風寒、一身悉腫、口微渴、骨節疼痛;或身體反重而...
歌訣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傷寒論湯證新編》作者是郭子光 , 馮顯遜,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編輯推薦 目錄桂枝芍藥知母湯是一種湯藥,該方含麻黃附子湯、芍藥甘草附子湯、甘草附子湯、桂枝加附子湯(去棗)。主要功能是祛風除濕、通陽散寒、佐以清熱。主治諸肢節疼痛、身...
來源 處方 用法 方劑歌訣 各家論述]建中湯[卷之一\桂枝湯]桂枝麻黃各半湯[卷之一\桂枝湯]桂枝二麻黃一湯[卷之一\桂枝湯]桂枝二越婢一湯[卷之一]麻黃湯[卷之一\麻黃湯]麻黃杏仁...[卷之一\麻黃湯]小青龍湯[卷之一\麻黃湯]小青龍加石膏湯[卷之一]越婢湯...
簡介 內容 參考資料]桂枝麻黃各半湯[卷之一\桂枝湯]桂枝二麻黃一湯[卷之一\桂枝湯]桂枝二越婢一湯[卷之一]麻黃湯[卷之一\麻黃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卷之一...]小青龍湯[卷之一\麻黃湯]小青龍加石膏湯[卷之一]越婢湯[卷之一\越婢湯]越婢...
簡介 內容《中國湯液經方傷寒論傳真》是2009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世綸。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中國湯液經方傷寒論傳真》是人民軍醫出版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為馮世綸,2009年出版。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傷寒論湯證發揮》是2008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文錄。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