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
【處方】麻油2兩,巴豆14粒,蓖麻子14粒,斑蝥7粒。【製法】以麻油熬煎三味枯黑,去滓,卻入白蠟五錢,蘆薈末三錢,攪勻,瓷罐收貯。
【功能主治】諸癬。
【用法用量】括破塗之。
【摘錄】方出《醫學入門》卷六,名見《東醫寶鑑·雜病篇》卷八
中藥方劑之麻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麻豆膏,中醫湯劑,用於治療諸癬。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入水者,別煎)。[1] 犀角主治:熱腫。用法用量:以故帛塗膏貼腫處,及瘡上。製備方法:上銼如麻豆大,與地黃汁相和,經宿,別煎豬脂,濾去筋膜停溫,入諸藥,以微火煎半日,去滓膏成,用瓷盒盛。[2] 同名方劑匯總犀角膏...
同名方劑匯總 參考資料咽乾,口瘡,牙癰,心肺熱盛。 製備方法: 除蜜並地黃汁外,上銼細,如麻豆大,以水5升,煎至1升半,去滓,下蜜與地黃汁,慢火煎成膏。
參考資料源自中醫典籍《醫便》中的一種中藥,主治癰疽、腸風瀉血、氣喘不止
藥物組成 處方來源 方劑主治 製備方法 用法用量紫蘇膏是一款藥膳,製作原料主要有紫蘇子(炒)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大黃(銼,炒)半兩等。
方劑名稱 藥物組成 處方來源 方劑主治 製備方法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七。 方劑主治:風毒眼,癢痛赤澀,生瘀肉。 製備方法:上銼,如麻豆大。
百點膏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來源於《蘭室秘藏》卷上。主要用於散風清熱,去翳除障。
正文 來源 組成 用法 功用商陸粉2兩(生), 赤芍藥1兩, 白芍藥1兩,
木蘭皮膏,中藥方,《聖惠》卷四十,《聖濟總錄》卷一三三均有記載,主治酒毒渣皰,熱瘡等。
木蘭皮膏-《聖惠》卷四十。 木蘭皮膏-《聖濟總錄》卷一三三。簡介【來源】(《外科發揮》卷四)。【異名】四順湯《聖濟總錄》卷五十。【組成】貝母(去心)桔梗(炒)紫菀(去苗,土)各30克甘草(...
簡介 開宣肺氣 名家論述 祛痰止咳 藥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