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戰國蜀王墓

馬家戰國蜀王墓,出土於四川盆地,墓中出土的銅器即達170多件,館藏文物中最豐富多彩的古代藝術品則是漢代畫像磚和陶俑,這些高規格的青銅,反映出這是華夏王侯規則的墓地。

基本信息

介紹

人們曾指出“巴蜀”作為一個涵蓋四川盆地及其鄰近地區(包括今陝南、隴東南等)的地域概念是戰國秦漢時形成的,見於《史記》《漢書》等典籍。殷墟卜辭和周原卜辭中都有“蜀”是可以肯定的,而殷墟卜辭有無“巴”則頗有爭議。“巴蜀文化”是抗戰時提出來的,建國後的考古發現(如船棺葬、羊子山土台、水觀音遺址、銅器窖藏等)使巴蜀文化成為我國的區域文化中主要的一支。三星堆的考古發現更使四川盆地、尤其是成都平原的“早期蜀文化、古蜀文明、古蜀國”成為學術熱點,至今不息,而且大體上有了一個面目

歷史

《四川古代史稿》記載:"開明王朝時期4的古銅器文化可以新都馬家木槨大墓和成都百花潭中學十號墓為代表。新都大墓的槨長8.3米,寬6.76米,又用木枋把槨內隔成棺室和8個邊箱,棺室內有船形獨木棺1架。船形獨木棺反映了它是華夏民族的墓葬。學者根據墓葬地望及葬制規模,推論其可能是開明王世的陵墓。該墓雖早遭盜掘,但槨室中部下的木構腰坑中的器物尚保存完好,計出土青銅器共20多類188件,有鼎、、壺、、甑等飲食器,、短劍等兵器,削、鑿、印、鋸、雕刀等工具,其組合相當特別,每種多以2件或5件成組,可能在蜀地有特殊的尚五習俗(如五丁、五包、五婦)。其中一鼎蓋內有"邵之食鼎"4字,字型為春秋戰國時楚地流行風格。有不少器物光潔如新,有些銅器如短劍、鋸、雕刀等物及其上面所附加的木板和綁槨的繩索也保存完好,使人們能看到2000多年前器物的原貌。

新都馬家山蜀王墓中出土的銅器即達170多件.館藏文物中最豐富多彩的古代藝術品則是漢代畫像磚和陶俑.
該墓的年代似以定在戰國早中期為宜。出土這些高規格的青銅器在年代相近的涪陵小田溪巴王墓、成都羊子山172號蜀侯墓、新都馬家蜀墓等侯王貴族墓葬中也曾有發現。因此羅家壩M33也應屬於侯王級的貴族墓葬。M33的發現提升了羅家壩戰國墓地的規格,這裡應是一處有侯王貴族與平民共葬的族墓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