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馬安彩陶石,又名馬安石、彩陶石,深藏40米河底兩億多年,因表面有一層罕見的天然彩釉而得名,主要產於廣西合山市馬安村紅水河的“十五灘”紅水河段,故又名馬鞍石。該石是深潭中的臥底石,其石色和石質如彩陶,表面有蠟狀光澤;具有翠綠、墨黑、橙紅、棕黃、灰綠、棕褐、淺藍、青灰、古銅等色澤,石上天然過度色極佳,色澤條紋層次分明;石膚潤澤,有的似陶色,有的像古瓷;形狀多為塊狀,常有高低錯落的方圓角;石質堅硬,形色質紋俱佳,打撈出水的奇石,光亮如新,水洗度極隹。尤以綠彩陶(綠玉石)最為珍貴;而綠質黃釉的彩陶石具有唐三彩之神韻;一石青黑二色的鴛鴦石亦獨具特色;黑彩陶石(黑珍珠)質細滑,潤澤感佳;青、黃色的葫蘆石,色彩斑斕,石皮細膩厚滑,最是迷人;此外,尚有淺藍色、青灰色、古銅色的等等,均為珍稀石種之一。由於長達十多年的瘋狂打撈,如今的馬安彩陶石已將臨近枯竭,特別是綠玉石已不可再有,所以擁有一方真正的馬安石,是玩石者感到自豪。
分類
在張家志教授等主編的《合山奇石》一書中,把馬安彩陶石分為兩大類:一類表面光潔,石質堅韌,無釉面光澤,像不上釉的陶質,這類歸為素陶石;另一類具有光亮、潤滑而堅韌的釉狀石膚,又具綠、黃、紅、墨等色彩,這類歸為彩釉石。多年來大家習慣上把素陶石、彩釉石籠統稱為彩陶石。
物理性質
該石是深潭中的臥底石,其石色和石質如彩陶,表面有蠟狀光澤;具有翠綠、墨黑、橙紅、棕黃、灰綠、棕褐、淺藍、青灰、古銅等色澤,石上天然過度色極佳,色澤條紋層次分明;石膚潤澤,有的似陶色,有的像古瓷;形狀多為塊狀,常有高低錯落的方圓角;有綠玉石、黑釉石、黃釉石、粽釉石等多個種類。
馬安彩陶石屬沉積岩,石質以矽質粉砂岩或矽質凝灰岩為主構成,硬度約5.5度,石形以多邊形的幾何形體居多,水洗度很強,表面光滑細膩,各種礦物組成的顏色鮮亮,一般以豆綠、灰色、墨色為常見,而以綠色為上乘。馬安彩陶石的外形變化較小,大多欣賞石頭的形狀、顏色和質地。
品質
彩陶石見有象形、景觀等狀;黑彩陶石質地細滑,潤澤感佳;彩釉石則多見方柱稜角之形,石膚溫潤如脂,石色釉面光彩怡人,尤以翠綠色為貴;鴛鴦石以下部墨黑而上部翠綠色者為上品;而綠質黃釉石具有唐三彩之神韻;尤其是綠玉石,色調沉靜優雅,純淨無暇。彩釉石類產出極少。其顏色的種類、濃淡主要取決於致色離子、致色元素及帶色礦物的性質、含量,也取決於岩石所處的氧化還原環境等因素。
墨色彩釉石以純黑油亮為佳,它給人以神秘莊重感;黃色彩釉石以金黃油亮為上品,它作為金碧輝煌、富貴吉祥的象徵,被石友及各界人士廣泛接受;紅色彩釉石亦是以其顏色取悅於人;鴛鴦石則以奇取勝,它是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顏色伴生於同一塊石上,常見為黑色與棕色、灰綠色、褐黃色伴生,或暗綠色與棕褐色伴生。
綠色彩釉石是彩釉石中的“貴族”,其中以翠綠尤為名貴,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因為以綠類比碧玉而名貴;
二是取“福、祿、壽”中“祿”之諧音;
三是因為綠色象徵生機勃勃的自然界。隨著有限的彩陶石資源的大量開採而日見枯褐,綠色彩釉石身價不斷看漲,以致於一些見利忘義之徒製造鷹品魚目混珠。而有些天然的綠色彩釉石,放久了尤其是置於室外,其顏色會有所變化,這是它與自然環境中的氧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所致。
造型
彩釉石的造型變化不大,多呈塊面的幾何形體。彩釉石能在眾多石種中脫穎而出,廣受青睞與魅力主要得益於彩釉石表面那層細密光亮、端麗油潤的釉質,極富中國陶瓷之韻味;而其方塊造型則被視為剛正穩重、不偏不倚的人格象徵。
形成
馬安彩陶石深藏於紅水河河床底部,是1992年初冬於十五灘發現的新石種。此石的產地很狹窄,紅水河在此地暗礁側伴衝出一條很深的河道,旁邊形成一條長約三百多米的回水灣,水灣中的石頭千百萬年來被紅水河湍急的流水帶著砂石沖刷磨勵而形成彩陶石。
贛南彩陶石
與廣西合山市馬安村彩陶石有所不同,“贛南彩陶石”顏色較豐富,紅、黃、綠三原色,外加黑色。純色石和鴛鴦石,色彩明亮,把石頭切開,表面反應出的顏色也滲透其中,
表里如一。水沖度極好,天然釉面光澤。特別是鴛鴦石,顏色的變化對比,形成一幅幅美妙絕倫的圖案;而且有些形狀奇特,讓人們愛不釋手。經地質部門鑑定,按地質學分類為酸性岩體中的沉積岩,其成分為:sio269.17%、Al2o311.72%、Cao4.15%、Mgo2.5%、Fe2o33.15%、K2o2.28%、Na2o2.73%、Tio20.11%。由於是沉積岩,其石質細潤,硬度6.5—7度。除觀賞性外,還可用作雕刻。有些石友雕刻作印章,效果很好。各地奇石種類
奇石,系指形狀不一般的石頭,其材質、造型、色彩及花紋不同尋常,能夠滿足人們的獵奇或審美習性,可供觀賞把玩,或者出於賞玩目的的買賣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