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餛飩

食療餛飩食療餛飩

概述

餛飩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很受人們歡迎的食品。將餛飩的美味與療疾的良藥聯繫起來,雖不是時珍的首創,但從《本草綱目》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醫家們良苦的用心及其豐富的想像力。現將書中有關餛飩的食療項目摘錄。

功效

治療大便下血
用荊芥炒為末,每次飲服二錢,婦人用酒下,亦可拌麵作餛飩食之。
治療諸痢
春月采嫩艾作菜食,或和面作餛飩如彈子,吞三五枚,以飯壓之。治一切鬼惡氣,長服止冷痢
冷痢不止,生薑煨研為末,共乾薑末等分,以醋和面作餛飩,先以水煮,又以清飲煮過,停冷,吞二七枚,以粥送下,日一度。
小兒疳痢困重者,用樗白皮搗粉,以水和作棗大餛飩子。日曬少時,又搗,如此三遍以水煮熟,空肚吞七枚。重者不過七服。忌油膩、熱面、毒物。
水谷下利及每至立秋前後即患痢,兼腰痛。取樗根一大兩搗篩,以好面捻作餛飩(如皂子大),水煮熟。每日空心服十枚。並無禁忌,神良。
小兒久痢,沒石子二個,熬黃研末。作餛飩食之。
赤白下痢腰痛,用豬腎二枚研爛,入陳皮、椒、醬、作餛飩。空心食之。
治療乾糞塞腸,脹痛不通
用毛桃花濕者一兩,和面三兩,作餛飩煮熟,空心食之。日午腹鳴如雷,當下惡物也。
治療體虛
脾胃弱乏人痿黃瘦。黃雌雞肉五兩,白面七兩,切肉作餛飩,下五味煮熟,空心食之。日一作,益顏色,補臟腑。
治療老人噎食不通
黃雌雞肉四兩(切),茯苓末二兩,白面六兩,作餛飩,入豉汁煮食,三五服效。
治療心腹脹滿
野雞一隻(不拘雄雌),茴香(炒)、馬芹子(炒)、川椒(炒)、陳皮、生薑等分,用醋以一夜蒸餅和雉肉作餡料,外以麵皮包作餛飩,煮熟食。
治療瘧疾
胡椒、吳茱萸、高良姜各二錢,為末。以豬脾一條,作膾炒熟,一半滾藥,一半不滾,以墨記定,並作餛飩煮熟。有藥者吞之,無藥者嚼下。一服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