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球菌性細菌性關節炎

非淋球菌性細菌性關節炎是一種嚴重的疾病,病死率為5%~10%。25%~40%的患者有關節損傷與功能障礙。預後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感染的長期性、細菌的特性、累及的關節、宿主的抵禦能力以及一些治療原則的套用等但根據美國蒙大拿州立生物醫學中心統計,即使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非淋球菌性化膿性關節炎仍比淋球菌性關節炎有更高的併發症、致殘率及致死率。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肺炎球菌性關節炎多見於兒童。革蘭陰性細菌性關節炎的發病率已增至非淋球菌性關節感染的15%~20%多見於新生兒老人、受創傷者以及靜脈內用藥者。2歲以下兒童多見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桿菌、腸桿菌、肺炎桿菌及流感嗜血桿菌所引起。老年人、靜脈內用藥者及慢性病患者也多見。惡性腫瘤糖尿病鐮狀細胞貧血、結締組織疾病以及腎移植更易並發革蘭陰性的細菌性關節炎。近來厭氧菌性關節炎發病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細菌培養技術的改進,以及增加對厭氧感染的認識。

病因

成年患者中革蘭陽性球菌是非淋球菌性化膿性關節炎中最常見的致病菌,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占60%。近來革蘭陰性菌及非A型鏈球菌引起的關節炎變得越來越普遍,同時肺炎球菌更少。此外厭氧菌的發現較為常見可能與厭氧菌培養技術的改進有關。肺炎球菌性關節炎在抗生素發明前相當常見,目前僅占細菌性關節炎的5%。常見於創傷患者或嗜酒者50%病人有關節外感染,如肺炎球菌或腦膜炎。多見於兒童。海洛因吸毒者以銅綠假單胞菌及腸桿菌屬更為多見感染部位多見於胸鎖關節,骶髂關節以及椎間關節,考慮與細菌從注射部位進入有關。

發病機制

1.革蘭陽性細菌性關節炎
(1)金黃色葡萄球菌性關節炎:關節中大部分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甲氧西林(二甲氧苯青黴素)有抵抗力靜脈藥物注射嗜好者患有金黃色葡萄球性關節炎時,常對二甲氧苯青黴素或苯甲異惡唑青黴素有耐藥性。類風濕或其他慢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感染約80%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
其他一些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也能引起關節感染但較少見。它們對多種抗生素有耐藥性,但對萬古黴素是敏感的。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關節炎特點為漿液期短,膿性期長,膿液為黃白色、稠、厚、軟骨及骨破壞較早。
(2)鏈球菌性關節炎:為另一常見的膿性關節炎,近來非A族鏈球菌性關節炎的報告增多,其特點是病情嚴重,感染很難根除。溶血性鏈球菌常在健康個體中引起關節炎細菌常自皮膚或上呼吸道擴散而來。鏈球菌關節炎的特點是常為單關節只有10%~25%A族和B族鏈球菌性關節炎是多關節的。關節炎表現為漿液期較長,膿性期短,膿液稀薄帶血性,關節破壞出現較晚。
(3)肺炎球菌性關節炎:在抗生素髮明前相當常見,目前僅占細菌性關節炎的5%。常見於創傷患者或嗜酒者。50%病人有關節外感染,如肺炎球菌或腦膜炎多見於兒童。關節炎一般發生於肺炎第三期,特點為漿液期短,膿性期長,膿液呈黃色含大量纖維蛋白,軟骨破壞,關節強直。
2.革蘭陰性細菌性關節炎 本病的發病率已增至非淋球菌性關節感染的15%~20%,多見於新生兒、老人、受創傷者以及靜脈內用藥者。
2歲以下兒童多見,致病菌常為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桿菌、腸桿菌、肺炎桿菌及流感嗜血桿菌。患兒通常是健康的只是因為6個月後已失去了母體對流感嗜血桿菌的抗體,而本身還未產生有效水平的抗體,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或腦膜炎。
老年人、靜脈內用藥者及慢性病患者也多見。惡性腫瘤糖尿病、鐮狀細胞貧血、結締組織疾病以及腎移植更易並發革蘭陰性的細菌性關節炎。大部分感染來源於泌尿道或皮膚。常累及單關節,大腸埃希桿菌多見。海洛因吸毒者以銅綠假單胞菌及腸桿菌屬更為多見,感染部位多見於胸鎖關節,骶髂關節以及椎間關節,考慮與細菌從注射部位進入有關。由於無明顯疼痛,骶髂關節感染的診斷較困難。髖關節主動、被動運動時才感疼痛並放射到臀部,骶髂關節有壓痛。大腸埃希桿菌感染的膿液稠厚、味臭,關節破壞明顯。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常見於銅綠假單胞菌敗血症,膿液稀薄,呈綠色或草綠色。
嗜水氣單孢菌在白血病或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患者中有發現金氏桿菌及摩拉克菌屬存在於正常鼻咽部,它們也可引起化膿性關節炎。臨床表現為無痛,細菌生長緩慢,因此容易延誤診斷常伴有皮疹,革蘭染色像淋球菌,容易誤診。這些細菌對青黴素是敏感的。
出血敗血性巴斯德菌是貓或其他動物的正常菌種,被動物咬傷、抓傷或免疫機制減弱的病人中可發生化膿性關節炎。
沙門菌除了引起血源性化膿性關節炎外,還可引起骨髓炎或無菌性的反應性關節炎。鐮狀細胞疾病及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最易並發沙門菌性關節炎。其特點是無痛,滑膜液中白細胞增多不明顯。然而免疫機制低下或紅斑狼瘡患者並發沙門菌性關節炎時,可表現為典型的單關節急性炎症治療常不滿意,而且很難確定這些病人以前是否有腹瀉。
3.厭氧菌和多種微生物性化膿性關節炎 近來厭氧菌性關節炎發病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細菌培養技術的改進,以及增加對厭氧感染的認識。大消化球菌脆弱擬桿菌、各種梭形桿菌和棒狀桿菌是主要的厭氧菌。常見手術後傷口感染特別在關節成形術後。也可發生在功能低下的患者脆弱擬桿菌屬的化膿性關節炎常發生在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中,梭狀芽孢桿菌的化膿性關節炎大部分是細菌直接侵入,或者腹部和盆腔內感染擴散的結果。
臨床特徵是惡臭的滑膜液X線顯示關節內有氣體厭氧菌生長緩慢培養至少2周許多厭氧菌對青黴素有抵抗力,因此常規作抗生素敏感試驗。
其他一些微需氧的細菌有蠟樣芽孢桿菌、嗜二氧化碳細菌屬、痤瘡丙酸桿菌以及腐蝕埃肯菌等。
多種微生物的細菌性關節炎占淋球性關節炎的2%~10%幾乎50%的厭氧菌關節感染是由多種微生物引起的,常見厭氧、需氧菌並存,多發生在重病患者術後傷口感染或腹內、盆腔內感染直接擴散到髖關節。

臨床表現

典型的表現:①突然發作關節疼痛與腫脹。②有明顯的關節內滲出,主動及被動運動受限。③80%~90%的患者僅累及單個關節。若多個關節被侵犯,提示患者伴有嚴重的慢性病或慢性關節炎,如類風濕關節炎等。多關節化膿性關節炎常見的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G族鏈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桿菌。死亡率2倍於單關節化膿性關節炎。④好發部位為膝關節,約占成年人感染關節的50%以上。兒童的髖關節感染更多見,特別在新生兒中。⑤低熱,寒戰的兒童不多見。

併發症:
革蘭陰性的細菌性關節炎老年人靜脈內用藥者及慢性病患者。易並發惡性腫瘤、糖尿病鐮狀細胞貧血結締組織疾病沙門菌性關節炎最易並發鐮狀細胞疾病及系統性紅斑狼瘡。革蘭陰性細菌性關節炎2歲以下兒童易並發中耳炎或腦膜炎。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滑膜液的細菌培養及檢查,輔助檢查特點即可診斷。

鑑別診斷:
應與骨髓炎結核性關節炎相鑑別。膠乳粒子凝集以及協同凝集,特別是帶有包囊的抗原,均可幫助鑑別如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球菌的診斷。

檢查

實驗室檢查:
1.滑膜液的細菌培養和檢查 明確診斷的最初和最重要的方法是關節穿刺、滑膜液培養應在無菌條件下,儘可能多地取出滑膜液,直接放在肉湯和固體培養液上,也可接種到需氧和厭氧的血培養瓶中。懷疑有奈瑟菌或嗜血桿菌的滑膜液應放在朱古力瓊脂上,並在5%~10%的二氧化碳環境中孵化。髖肩關節的造影可用來確定關節的滲出並幫助確定穿刺部位。用螢光檢查法及CT來指導胸鎖關節或骶髂關節等中軸關節的穿刺。必要時用關節鏡或手術切開來取得可以確診的滑膜液。但大量利多卡因不能接觸滑膜液,以免干擾細菌生長滑膜液培養幾乎均為陽性。革蘭染色的陽性率有所不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陽性率為75%,革蘭陰性菌的陽性率僅50%。吖啶橙染色對革蘭陰性菌而言,比革蘭染色更好。
滑膜液中白細胞數量、分類及葡萄糖的測定均有助於診斷。一般白細胞總數大於50×109/L嗜中性粒細胞大於80%。早期約有30%的滑膜液白細胞總數少於50×109/L。類風濕或產生結晶的關節炎的白細胞數也常增多,需鑑別。革蘭陰性的細菌性關節炎的白細胞數可低至10×109/L。
禁食2~4h後,若滑膜液中葡萄糖水平低於同時測得血糖的50%提示細菌性關節炎。若葡萄糖特別低,每100ml為0-25mg,提示化膿性關節炎。
氣液相色譜法(gas liquid chromatography,GLC)可用作輔助診斷細菌的代謝產物包括脂肪酸是能揮發的,它能通過GLC進行分析。
乳酸和琥珀酸水平升高。乳酸酶和乳酸脫氫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的測定有助於那些用過抗生素,滑膜液培養陰性患者的診斷。乳酸鹽或LDH水平低時,可以幫助排除細菌性關節炎。乳酸水平的提高與滑膜液中白細胞增高,pH值降低以及葡萄糖在厭氧的條件下轉化成乳酸有關。
滑膜液中細菌抗原的鑑定是更專業化的診斷方法。對流免疫電泳(countercurrent immunoelectrophoresis,CIE)、膠乳粒子凝集以及協同凝集均可幫助診斷。特別是帶有包囊的抗原,如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球菌的診斷更有幫助
2.血培養 幾乎50%的血培養為陽性。有時滑膜液培養為陰性,而血培養卻為陽性此外關節外的感染灶也應作革蘭染色和培養例如,泌尿道感染可能引起革蘭陰性菌性關節炎。皮膚感染又常為革蘭陽性球菌的入口
3.外周血 67%患者白細胞增多,但無特異性。
4.血沉 幾乎所有病人的紅細胞沉降率增高
5.C反應蛋白(CRP)陽性但均無特殊的診斷意義

其它輔助檢查:
X線檢查:早期X線片無明顯感染的改變。僅揭示關節內滲出和脂肪墊移位,還可除外鄰近的骨髓炎。一周后可見骨質疏鬆,以後關節間隙變窄,關節外形改變,這些改變取決於細菌的毒性。關節內氣體形成提示有大腸埃希桿菌或厭氧菌感染的可能,不易看清的關節可用關節造影、螢光鏡檢查或CT。此外放射核素的閃爍照相,對早期化膿性關節炎的診斷有所幫助。

治療

1.一般療法,包括休息、加強營養、補液。給予大量維生素B1B6以及維生素C。
2.抗生素對急、慢性病例均重要。四環素族療效較好,如多西環素(強力黴素),2次/d每次100mg,療程共4周。利福平或第三代頭孢菌素療效也較好。此外提倡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結合治療,如慶大黴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鏈黴素和甲氧苄啶(甲氧苄氨嘧啶)。脊柱炎患者宜延長療程。慢性的、對抗生素有抵抗力的布氏桿菌性關節炎,需聯合套用免疫調節劑,如左鏇咪唑(左鏇四咪唑)等以增強免疫功能。

預後預防

預後:
非淋球菌性細菌性關節炎是一種嚴重的疾病病死率為5%~10%25%~40%的患者有關節損傷與功能障礙。預後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感染的長期性、細菌的特性、累及的關節宿主的抵禦能力以及一些治療原則的套用等。

預防:
1.消除和減少或避免發病因素改善生活環境空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感染,注意飲食衛生合理膳食調配
2.注意鍛鍊身體,增加機體抗病能力,不要過度疲勞過度消耗,戒菸戒酒。
3.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堅持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