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到了10-13世紀的宋代,據傳蘇東坡在中岩書院就讀時,就用竹扇驅蚊納涼。漢族民間盛傳:蘇東坡與青神才女王弗在中岩相戀後,王弗見東坡在中岩山上讀書,常被山上的蚊子咬一身皰塊,十分痛心,於是,回家請篾匠教她編了一把很精美的宮扇,送給東坡,作為“定情物”。訊息傳開後,篾工巧匠們就開始學編宮扇,被稱為“東坡宮扇”,青神扇子從此就出了名。漢族民間竹編用品也增多,形成了竹製品生活、生產用具市場。
到了14-17世紀的明代,青神人余承勛考中進士,官授翰林院修撰(人稱余翰林)。他進京做官時用的竹編書箱、膳食盒就是用很細的竹絲編製成的,樣式非常精美,後收藏於“中國竹編博物館”。
到了1875年-1908年清代光緒年間,青神的竹編藝術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當時編的“宮扇”相當精美,被列為朝廷貢品,現有一把收藏於瀋陽故宮博物院。據傳:青神貢生文筆超,是清代同治貢生,想進京會試。當時科舉考試,賄賂考官風氣盛行。他家境又不甚富裕,沒有銀兩可送,聽說“東坡宮扇”很有名氣,於是便帶了幾把進京,送給主考大員。主考大員覺得青神竹編宮扇非常典雅秀美,決定送給皇上討賞。皇上得到此扇,很是喜歡,因此下旨:青神竹編宮扇作為朝廷貢品。文筆超因為考試失誤落第,光緒三年還鄉,撰寫了《青神縣誌》54卷。隨著養蠶業的迅速發展,青神成了當時“西南第二大絲市”。養蠶用的竹簟、簸箕、背篼、篩子等形成了龐大的竹製品市場。
20世紀中的民國時期,青神竹編工藝水平又有了新的發展,能夠在扇面上編花、編字了。特別是20世紀中期的抗日戰爭時期,天廟竹編藝人艾正星一家,開始用很薄、很細的竹絲編成有“抗戰到底”字樣的扇子,送朋友。縣內進步人士還組織了幾十名竹藝巧手,用細竹絲編成斗笠,邊沿寫上“抗戰到底”字樣,用以慰勞抗日將士。青神農村養蠶業更加發展,1933年,全縣蠶繭產量達34萬公斤,漢陽古鎮辦起了大型繅絲廠,蠶絲經樂山、成都、運出川外。因而,青神養蠶的曬簟、簸箕也大量生產,銷售到外地。竹編業得到快速發展,家家戶戶都用竹編器具。
生產條件
青神縣竹資源十分豐富,農家房前屋後,溝邊山坡遍布慈竹、斑竹等幾十種竹子,具有竹筒長、節稀、纖維長、拉力好、韌性強、易於啟篾絲以及耐水、耐酸、耐鹼、在冷熱驟變時也不起化學反應等特性,多年來,民眾在不斷實踐中形成了多種類型的竹編藝術產品。
榮譽認證

生產情況

地理標誌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專家對青神竹編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進行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青神竹編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自2011年12月29日起實施保護。
產地範圍
青神竹編產地範圍為四川省青神縣所轄行政區域。
專用標誌使用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要求。
1.種源:慈竹[Sinocalmusaffinis(Rendle)Mcclure]。
2.立地條件:保護區範圍內海拔≤1000m,土壤類型為水稻土和壤土,有機質含量≥1.1%,土壤pH值5.8至8.6。
3.竹材:保護區範圍內生長的一年生優質慈竹,選取整根竹子顏色基本一致、無傷痕、無斑點、竹質細膩、節長在45cm至80cm的中間竹節。
(二)生產工藝。
1.工藝流程:工藝按選竹、砍竹、剔丫、去節、刮青、削平、分塊、分層、啟篾、三防處理、染色、分絲、編織等流程進行。
2.關鍵技術要求:
(1)刮青:將採伐後的原料竹在兩天內刮掉竹表面的青色膠質層,使其外觀色層一致。
(2)分塊:以竹筒外圓基本平面為準,按竹筒大小不同,分出不同寬度的竹塊。
(3)啟篾:根據編織對象的不同,將分出的竹塊沿竹材的徑向剖啟成薄篾層。
(4)三防處理:將竹篾放入30%的雙氧水按1:2配製的溶液中煮沸(時間依色層而定),達到防蟲、防麻斑、防霉變,脫脂增白的效果,使色層顏色更加接近。
(5)染色:將染料用白酒溶成糊狀,倒入煮開的沸水中,充分攪勻。要求竹篾色澤均勻一致。
(6)分絲:以編織用篾絲的寬度需要為準,用排針將竹篾分成寬度一致、絲數精確的竹絲,並去掉篾絲上的竹纖維絲,保持篾絲的光潔。
(7)編織:把圖樣作為底稿用竹絲按圖樣編織。產品規格尺寸、圖形應與底稿保持完全一致。
(三)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幾何圖形完整,無霉變,編織圖案清晰逼真、色澤協調、不易褪色、立體感強,整幅產品厚薄一致,篾路通順,編織緊密,不拋擠、不現接頭,手感光滑,無毛刺,沿邊整齊圓潤、無虛針、漏針和脫針,展開後幅面平整、不曲翹、邊角曲直自然,捲曲後能恢復原狀,符合規定外形。
2.分級要求:
產品等級 | 指標 | |
---|---|---|
絲數(根/cm) | 允差(根) | |
二級 | 12~14 | ±1 |
一級 | 16~2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