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白蕉(1907—1969),本姓何,名治法,又名馥,字遠香,號旭如,又署復翁、![白蕉](/img/1/341/nBnauM3XxcjNzATNzMDO2kDM2ITMxQjM2IzMwADMwAzMxAzLzg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人物生平
1907年11月3日,白蕉出生於上海金山縣張堰鎮。1919年,白蕉12歲時, 五四運動爆發,中國政局陷入混亂,所以在學生時代,他積極投入報國愛國的熱潮,曾擔任重山縣青年部長,並與進步同鄉創辦進步刊物《 青年之聲》,宣傳愛國思想,同千百萬工農民眾去迎接北伐軍。1923年,白蕉16歲時,告別故鄉,考入上海英語專修學校,通過同學蔣丹麟結識徐悲鴻,與 徐悲鴻、 周練霞、 徐建奇,和 戚石印夫婦一起加入蔣梅笙組織的詩社。稍後,白蕉又結識 于右任,現存白蕉最早作品即1926年與于右任合作的書法長卷。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內政局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愛國青年慘遭殺害,白蕉因此失學。後應 鴻英圖書館董事長 黃炎培之邀,到圖書館任《人文月刊》編輯,抗戰爆發,圖書館基金告罄,擬遣散館員,陳寶鴻建議推選白蕉為館主任,白蕉做了大量工作,使圖書館賴以維持。在任圖書館主任期間,白蕉寫成《 袁世凱與中華民國》一書,影射蔣介石不要重蹈袁世凱之覆轍,受到黃炎培、 柳亞子、 葉楚傖讚賞,此書是研究近代史的重要資料。內戰時,難民饑寒交迫、陳屍街頭,上層統治者卻花天酒地,白蕉憤然作《悲上海》詩,痛斥當局的腐敗。1937年,抗戰爆發,白蕉避難上海,執教於上海光華大學附中,與 高逸鴻、 唐雲、 張炎夫等組織“天風書畫社”,並以詩書與郭晴湖訂交。同時,![白蕉書作](/img/2/f21/nBnauM3XxETM4UTO2MDO2kDM2ITMxQjM2IzMwADMwAzMxAzLzg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藝術特色
白蕉的理論清澈而深入,非常自然、輕鬆地闡釋了許多大而複雜的問題。如論執筆,“怎樣去執筆,這問題又正和怎樣去用筷子一樣,簡單而平凡。”論選帖,“選帖這一件事真好比婚姻一樣,是件終生大事,選擇對方應該自己拿主意。”論碑與帖,“碑與帖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碑版多可學,而且學帖必先學碑。”“碑宏肆;帖蕭散。宏肆務去粗獷,蕭散務去 側媚。”論字兒的神采,“作字要有活氣,![白蕉畫作](/img/c/c68/nBnauM3XyYDO4UzN5MDO2kDM2ITMxQjM2IzMwADMwAzMxAzLzg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三絕詩書畫
白蕉自稱詩第一,書第二,畫第三,傳統文藝修養相當全面。他善畫蘭,在上世紀之三四十年代﹐他和徐悲鴻、鄧散木被稱為“藝壇三傑”,且有“白蕉蘭﹑(申)石伽竹﹑(高)野 侯梅”三絕之譽。白蕉作畫惟蘭,卻是深見工夫的,當時人評價也很高。謝稚柳說:“雲間白蕉寫蘭,不獨得筆墨之妙﹐為花傳神﹐尤為前之作者所未有。”“以書法寫蘭﹐粉蝶翠荷﹐不入前人一筆。”沈禹鍾說:“(白蕉)書法逼二王﹐畫蘭也無敵。”唐雲說:“萬派歸宗漾 酒瓢﹐許誰共論醉良宵﹔憑他筆挾東風轉﹐驚倒揚州鄭板橋。”白蕉的蘭花,題繪皆堪品味,故一生中屢次書寫自己題蘭的文字。![白蕉書作](/img/6/f3b/nBnauM3XxIjM0UzN3QDO2kDM2ITMxQjM2IzMwADMwAzMxAzL0g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白蕉諸藝,以書法最高,一般判定:他主要在魏晉唐宋間用功,尤其致力於晉人,但根據資料看,他晚年還受到日人藤原行成的影響。從其代表作《蘭題雜存長卷》、《雜書題蘭舊句》、《自書詩卷》看,他的書法,的確是得到了晉人的神髓。二十世紀帖學陣營的代表書家, 沈尹默長在風格多樣, 吳玉如長在跌宕奔放,白蕉則長在蕭散灑脫。白蕉的學生孫正和曾說:“沈尹默先生傳羲之書風如鑑湖之風,澄澈明淨。馬公愚先生傳羲之書風似會稽之酒,芳香醇厚。鄧散木先生傳羲之書風如越王之台,嚴峻高聳。白蕉先生傳羲之書風如蘭亭之竹,瀟灑脫俗。”這是十分有見地的。白蕉書法,從早年到晚年,基本上經歷了“楷書——行書——行草——草書”的過程,早期多為楷書和字字獨立的行書,越往後,草書的成分越大,晚年方有純粹的草書作品。而且,他的書法一步一個腳印,也是“暮年方妙”,到了1961年後,才達於顛峰,令人不可企及。白蕉的楷書,學習歐陽詢、 虞世南、 鍾繇《 薦季直表》、《 宣示帖》和二王等。有史料稱:白蕉臨 歐陽詢的《 九成宮醴泉銘》,將臨本的字和宋拓本上的字在太陽光下比照,能重合起來,一時傳為美談。這足以說明白蕉楷書積功之深。白蕉行草書,固守帖學的“書寫性”,最有書卷氣。但是,說到純粹凝練、蕭散脫略,恐怕要在1947年寫《出蜀旌旗自作詩二首行書扇面》以後,或者還要稍晚一點,如1955年寫給翁史焵的信札。白蕉早年的作品,多為剛剛解散楷法的行書,或者沒有多少變化的二王書法,如1940年作《 桃花源記》,字字獨立,結字豎長,一方面來源於歐、虞楷書,一方面來源於 王羲之《 聖教序》等法帖,還很少有“自我”存在,如“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美”字、“落”字、“英”字等,基本是歐、虞的楷字;“先世避秦時亂”的“亂”字,“此人一一為具言”的“此”字,“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的“林”、“數”、“百”等字,基本都是王字的原樣。白蕉這時,雖然沒有擺脫前人的籠罩,但是在“與古人合”方面,做得已經很到家了。白蕉作品到了1955年左右,可說真正找到了“自我”,如1955年寫的《致翁史焵信札》(一、二、三)和1956年 6月3日寫給作家、翻譯家周煦良的《自書詩卷》,個人面貌已經十分突出,尤其是墨韻墨變之妙,絕不在林散之之下。到1961年後,白蕉已經打通帖學史,作品如《蘭題雜存長卷》(約書於1963年)《雜書題蘭舊句》等,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胡傳海云:“(《蘭題雜存》)疏宕處採用了《平安·何如· 奉橘帖》的安詳舒逸的布局方法;流暢處表現了《 得示帖》、《 鴨頭丸帖》勢如轉珠的轉承技巧;跌宕處嫡傳了《 二謝帖》頓挫有致的用筆方式;俊逸處汲(按:應為吸)收了《喪亂帖》氣勢開張的結字方式。”又說:“白蕉也不是一味地再現二王的面貌,細細品位仍然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別:白蕉用筆更追求起落無痕跡,折筆相對減少;結字求簡;行筆速度更快些;字距安排也力求變化。可以說,白蕉在二王的基礎上還運用了一些現代的用筆技巧。從而避免了他的作品一味崇古的嫌疑。……白蕉在書寫中或行取楷意,舉止投足顧盼有致;或行融草法,行色匆匆不失態度,於此可見,白蕉真可謂是一代高手。”(胡傳海《揮灑魏晉風流》,上海書畫出版社《白蕉蘭題雜存》1999年3月版跋語)沙孟海《白蕉蘭題雜存卷跋》:“白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夫。造次顛沛,馳不失范。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這件作品為白蕉分次完成,每有所感,輒補記之,然“不齊中有大齊”,總體風格十分統一,瀟灑流落,氣息蕭散,其墨韻墨變之妙,令人嘆為觀止,這正是白蕉超過沈尹默、 潘伯鷹、吳玉如、 馬公愚、鄧散木諸人的地方。其書出於二王,卻已大有獨造之妙,此時,他已把二王的藝術語言化成了自己的血肉,象使用“自己發明的新詞”一樣,借古人的語言敘說自己的心聲,融“晉韻”和宋明“意”、“態”於一爐而冶之,縱橫有氣,技巧圓熟而風格鮮明。更難能可貴的是,作品氣勢跌宕,酣暢淋漓,這在白蕉其他作品中是少有的。不但當時,置諸三百年帖學書法中間,亦是罕見的優秀之作。白書晚年,似乎有大的變異,如行草《辛棄疾詞·水龍吟》二種(約書於1964到1966年文革開始前)。到這時,白蕉書法似乎不那么文雅了,心緒也似乎有點亂,白蕉好象忘記了“技法”,所有筆墨都好象是“從腦子裡流出來的”,所以,白蕉這時的作品,與飽受折磨後的哀傷和大禍即將臨頭的不安心理相表里,真正成了自己滄桑心史的記錄。正如旅德的周師道說:此作“老筆縱橫”,“從氣象上接近宋明,情思鬱郁,當寫於64年林彪吹毛到66年文革初,寫出了當時有識之士對大禍將臨之預感及憂患,為時代書法空前傑作。”此時的白蕉,已具備創作更為偉大作品的條件,可惜1966年開始的文革,終於奪去白蕉的生命,於是歷史給人留下的,只有一個大大的嘆號了。白蕉書法以行草為主,為適應行草書流暢婉轉的要求,大量使用“弧形內白”和“弧形外白”。我們認為,這是行草書與楷書極不相同的特點:即孫過庭所謂“草以使轉為形質”,“使轉”是行草書極為重要的動力學因素,弧形內白和弧形外白分量加大,這是筆法上“轉”多於“折”的緣故。楷書則不然,內白和外白多方形、三角形,故字型為“方塊”,具有穩固的特點。白蕉的楷書取法歐陽詢和虞世南,是正南正北的方塊字,其內白、外白多方形、三角形,端若古佛之容。白蕉早期行書《桃花源記》的黑白處理多為方形、三角形,流動性不是很強,趣味性大於抒情性,但到了《蘭題雜存》,弧形內白和弧形外白增多,流動性增強,筆勢圓通,《辛棄疾詞“水龍吟”》二種更是如此,於白書中最為氣使,善於“密者密之”,數畫並施,密不透風,甚至數畫集為一畫、融為一體。密處更密,自然疏處更疏,於是輕重、節奏都產生了變化,收到了老筆任意的效果。作為打通整個帖學史的書家,白蕉學魏、晉、唐、宋,而魏、晉、唐、宋皆不能牢籠之,相反,在他的創作中,體現了極高的“自由度”。他的書法,無論結字、用筆,還是用墨,都表現出一種融會貫通的能力,所以他的字雖然“勢圓”,卻並非一味纏繞,而是時出方折之筆,故流動中有凝重、有跌宕、有頓挫。
作為傑出的畫家,白蕉書法的用墨,成功地借鑑了繪畫的成分,尤善運用漬法和淡墨,燥潤相間、濃淡相雜,敢於運用漬法,任其滲化,故作品水氣淋漓,一片化機。書法上對於淡墨的運用,世人多讚譽林散之先生,以之為林老獨造之境,實際上白蕉的《蘭題雜存長卷》,墨法的創造絲毫不讓於林老,1956年的《自書詩卷》,更儼然在林老之上。白蕉書畫,建國前很有影響。40年代,他多次在上海舉辦個人書畫展,名噪一時。有人認為他寫的王字為當今第一。
藝術成就
白蕉書法宗王羲之、獻之父子,始從唐歐陽詢入手。行草筆勢灑脫,小楷特能,多參 鍾繇法,大字俊逸偉岸,亦具風致。工寫蘭,無師承。所作秀逸有姿。能篆刻,取法秦漢印,泥封,而又參權、量、詔版文字,有古秀蘊藉之趣。精書法,亦擅長畫蘭。出身於書香門第,才情橫溢,為海上才子,詩書畫印皆允稱一代,但生性 散澹自然,不慕名利。詩論亦富創見,詩名蠻聲文壇,寫蘭尤享盛譽。能詩文,曾主編《人文月刊》,著有《雲間談藝錄》、《濟廬詩詞稿》、《客去錄》、《書法十講》、《書法學習講話》等。他還治印,只是難得為人奏刀。沙孟海《白蕉題蘭雜稿卷跋》云:“白蕉先生題蘭雜稿長卷,行草相間,寢饋山陰,深見功夫。造次顛沛,馳不失范。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著述理論
白蕉的理論著作不多,但質量很高,份量很大,主要有《雲間談藝錄》、《濟廬詩詞稿》、《客去錄》、《書法十講》、《書法學習講話》等。他的理論特色,與他出色的文風相得益彰,著名的《書法十講》(散見與1996年-1998年的《書法雜誌》)為1962年在上海所作一系列書法講座的底稿,幽默流暢、清澈深入、娓娓道來、如拉家常,自然、輕鬆地闡釋了許多大而複雜的問題,講座的實況,比文章更為生動活潑。如論選帖,“選帖這一件事真好比婚姻一樣,是件終生大事,選擇對方應該自己拿主意。”“如果你把選帖問題去請教別人,有時就好象舊式婚姻中去請教媒人一樣。一個媒人稱讚柳小姐有骨子;一個媒人說趙小姐漂亮;一個媒人說顏小姐學問好,出落得一幅福相;又有一個媒人說歐陽小姐既端莊又能幹。那么糟了,即使媒人說的沒有虛誇,你的心不免也要亂起來。”(《選帖問題》)如論執筆,“怎樣去執筆,這問題又正和怎樣去用筷子一樣,簡單而平凡。”又說:“(正確的執筆)三個月後酸痛減,一年以後便不抖,功到自有好處。”(《執筆問題》)談運筆,說“折釵股”、“屋漏痕”、“錐劃沙”、“ 印印泥”、“端若引繩”、以及米芾的“無往不收,無垂不縮”等均源自蔡邕“ 藏頭護尾,力在字中”八字,“這樣看來,後世各家的議論,儘管花樣翻新,正好比孫悟空一筋斗十萬八千里,卻終難跳出如來佛的手掌。”(《運筆問題》)他還精到地分析了運筆的“力”、“永字八法”,糾正了對“八法”的迷信。論書髓,說“大概書法到了‘爐火純青’,稱為‘合作’的地步,必定具備心境、性情、神韻、氣味四項條件。”並認為“四者除了天賦、遺傳關係之外,又總歸於學識,同時與社會歷史的環境和條件也是分不開的。有天資而不加學,則識不進。”(《書髓》)並論證了“學識與心境的關係”、“學識與性情的關係”、“學識與神韻的關係”、“學識與人品的關係”,皆極精到,限於篇幅,不能細數,諸君不妨找《書法十講》細細一讀。論碑與帖,說“碑與帖本身的價值,並不能以直接書石的與否而有所軒輊,原刻初拓,不論碑與帖,都是同樣可貴的”;“取長補短,原是遊藝的精神,只有如此,才有提高有發展。”“碑版多可學,而且學帖必先學碑。”“碑宏肆;帖瀟散。宏肆務去粗獷,蕭散務去側媚。書法宏肆而瀟散,乃見神采。”(《碑與帖》)論神采,則說“作字要有活氣,官止而神行,如絲竹方罷,而餘音裊裊;佳人不言而光華照人。”白蕉對前人的批評,能牢牢地把握感覺,十分到位地說出來,如論康有為用筆,說“頗似一根爛草繩”;論包慎伯草書用筆,“一路翻滾,大如賣膏藥好漢表演花拳秀腿。”這樣的理論,現在實在太少了。人物年表
1907[光緒三十三年,農曆丁未(羊)年]。西曆11月3日,農曆九月二十八日,白蕉(旭如、復生)生於上海金山縣張堰鎮。 1908[光緒三十四年,農曆戊申(猴)年]。白蕉1歲。
1909[宣統元年,農曆已酉(雞)年]。白蕉2歲。張之洞卒,時年七十七歲。
1910[宣統二年,農曆庚戌(狗)年]。白蕉3歲。
1911[宣統三年,農曆辛亥(豬)年]。白蕉4歲。
1912[民國元年,農曆壬子(鼠)年]。白蕉5歲。
1913[民國二年,農曆癸丑(牛)年]。白蕉6歲。吳昌碩出任西泠印社社長。
1914[民國三年,農曆甲寅(虎)年]。白蕉7歲。楊守敬卒,時年七十六歲。
1915[民國四年,農曆乙卯(兔)年]。白蕉8歲。羅振玉《殷墟書契考釋》。
1916[民國五年,農曆丙辰(龍)年]。白蕉9歲。王闓運卒,時年八十五歲。
1917[民國六年,農曆丁巳(蛇)年]。白蕉10歲。
1918[民國七年,農曆戊午(馬)年]。白蕉11歲。
1919[民國八年,農曆已未(羊)年]。白蕉12歲。五四運動爆發。
1920[民國九年,農曆庚申(猴)年]。白蕉13歲。李瑞清卒,時年五十四歲。
1921[民國十年,農曆辛酉(雞)年]。白蕉14歲。
1922[民國十一年,農曆壬戌(狗)年]。白蕉15歲。沈曾植卒,年七十三。
1923[民國十二年,農曆癸亥(豬)年]。白蕉16歲,告別金山張堰故鄉,來到繁華的大上海求學,考入上海英語專修學校,通過同學蔣丹麟結識徐悲鴻⑴。羅振玉輯《貞松堂唐宋以來官印集存》一冊。羅振玉書《為頤兒授室書聯》。康有為書《聽泉大字行書軸》。陳衡恪卒,時年四十八歲。
1924[民國十三年,農曆甲子(鼠)年]。白蕉17歲。
1925[民國十四年,農曆乙丑(牛)年]。白蕉18歲。
1926[民國十五年,農曆丙寅(虎)年]。白蕉19歲,《白蕉、於右任行楷長卷》(存疑)⑵。章炳麟書《贈鷗篆書聯》。
1927[民國十六年,農曆丁卯(兔)年]。白蕉20歲。吳昌碩卒,時年八十四歲。康有為卒,時年七十歲。
1928[民國十七年,農曆戊辰(龍)年]。白蕉21歲。
1929[民國十八年,農曆已巳(蛇)年]。白蕉22歲。沈尹默將所作詩詞輯為《秋明集》上下二冊,由北京書局出版。
1930[民國十九年,農曆庚午(馬)年]。白蕉23歲。
1931[民國二十年,農曆辛未(羊)年]。白蕉24歲。余紹宋撰《書畫書錄解題》。
1932[民國二十一年,農曆壬申(猴)年]。白蕉25歲,書《屈原九歌長卷》⑶。於右任在上海組建『標準草書社』。袁克文卒,時年四十三歲。郭沫若撰《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印行。
1933[民國二十二年,農曆癸酉(雞)年]。白蕉26歲,為徐悲鴻《孝女曹娥圖》題寫小楷《孝女曹娥碑》⑷。
1934[民國二十三年,農曆甲戍(狗)年]。白蕉27歲。馬宗霍著《書林藻鑒》。孫海波《甲骨編》完成。西泠印社輯《現代篆刻》一至九集。文成郁《書法輯要》刊行。
1935[民國二十四年,農曆乙亥(豬)年]。白蕉28歲,作《出水亭亭圖》⑸。羅振玉編纂《三代吉金文存》二十卷,翌年書成。馬宗霍著《書林紀事》。容庚《金文續編》由商務印書館刊行。
1936[民國二十五年,農曆丙子(鼠)年]。白蕉29歲。章炳麟卒,時年七十歲。於右任出版《標準草書千字文》。顧廷龍撰《古陶文孴錄》。周樹人卒,時年五十六歲。有《魯迅書信墨跡選》行世。
1937[民國二十六年,農曆丁丑(牛)年]。白蕉30歲,因抗戰爆發而避難上海,曾執教於上海光華大學附中,遂以詩書與郭晴湖訂交⑹,是年與高逸鴻、唐雲、張炎夫等組織『天風書畫社』。徐悲鴻書《豈有蛟龍詩軸》。吳玉如書《贈振華仁兄草書七言聯》。中國印學社輯《吳昌碩印譜全集》。
1938[民國二十七年,農曆戊寅(虎)年]。白蕉31歲,與摯友鄧散木舉辦『杯水書畫展』。
1939[民國二十八年,農曆已卯(兔)年]。白蕉32歲,與唐雲合作《羅漢、草書成扇》⑺。河南安陽武官村商代大墓出土《司母戊鼎》。
1940[民國二十九年,農曆庚辰(龍)年]。白蕉33歲,書行楷四屏《桃花源記》⑻,4月書《贈立鼎先生書軸》⑼,在1940年上海聯華廣告公司刊行的《小說月報》之《今人詩文錄》中刊登《書二書人》一文⑽。羅振玉卒,時年七十六歲。有《石鼓文考釋》、《讀碑小箋》、《再續寰宇訪碑錄》、《貞松堂名人法書》、《百爵齋名人法書》等宏富撰述行世。
1941[民國三十年,農曆辛巳(蛇)年]。白蕉34歲,與金學儀成婚⑾,徐悲鴻贈送《雙青毛竹圖》中堂⑿。於右任創辨《草書月刊》,共出四期。易孺卒,時年七十歲。有《大廠集宋詞帖》、《大廠居土遺墨選刊》、《魏齋印集》等行世。
1942[民國三十一年,農曆壬午(馬)年]。白蕉35歲,4月,書《『和氣謙恭』行書八言聯》⒀,6月,集聯八幅書成扇⒁,書《與立(按:或為『之』字)風先生行書扇面》⒂;書《意在何妨瘦行書扇面》⒃;書《與仲林行書『人或毀己』斗方》⒄;書《與□□(疑為德潤)先生單片》(存疑)⒅;作《幽蘭》立軸⒆。陝西岐山出土《禹鼎》。李叔同卒,時年六十三歲。有《李爐印譜》、《臨古法書》、《李息庵法書》等行世。
1943[民國三十二年,農曆癸未(羊)年]。白蕉36歲,再書《桃花源記》行書四屏⒇。鄧散木輯自刻印成《廁簡樓印存》四冊。沈子善等創辦之《書學》雜誌刊行,四期後停刊(1945)年。
1944[民國三十三年,農曆甲申(猴)年]。白蕉37歲,作《芝壽蘭馨圖》軸(21)。
1945[民國三十四年,農曆已酉(雞)年]。白蕉38歲,白蕉與吳曼青合作《醉仙圖》(22),題1941[民國三十年,農曆辛巳(蛇)]年所作舊詩二章於上。
1946[民國三十五年,農曆丙戌(狗)年]。白蕉39歲。
1947[民國三十六年,農曆丁亥(豬)年]。白蕉40歲,為運凡書《出蜀旌旗自作詩二首行書扇面》(23),八月十五日,適為日寇投降二周年紀念日,同社共賦,白蕉得七絕五首(24)。
1948[民國三十七年,農曆戊子(鼠)年]。白蕉41歲,錢君陶先生為白蕉治印二枚,為錢君陶書《『勝地善人』行書六言聯》(存疑)(25);為《書法大成》書草書範例,包括《『桓公問』草書斗方》、《『張飛雖實武人』草書斗方》、《『日者知日(?)草書斗方》(均存疑)(26)。趙熙卒,時年八十二歲。
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農曆已醜(牛)年]。白蕉42歲,《書法大成》出版,收白蕉書《草書『桓公問』斗方》、《『張飛雖實武人』草書斗方》、《『日者知日(?)草書斗方》,與鄧散木合寫《鋼筆字范》,對於促進鋼筆在中國的推廣傳播起了巨大作用。董作賓成《殷虛文字》甲、乙編。按,此前董氏首為殷虛甲骨文字劃分斷代五期,分析其書法風格之時代特徵。丁輔之卒,時年七十一歲。余紹宋卒,時年六十七歲。
1950[農曆庚寅(虎)年]。白蕉43歲,上海解放一周年紀念日凌晨書自作詩十二首(27),作《『新歲晴和』行書成扇》(28)。台灣印學社成立。壽石工卒,時年六十三歲。有《重玄瑣記》行世,頗受日本書界推重。
1951[農曆辛卯(兔)年]。白蕉44歲,2月,與張大壯合作《秋菊草蟲、魯迅文談》成扇(存疑)(29)。高劍父卒,時年七十三歲。有《春睡藝談》、《聽秋閣畫跋》行世。
1952[農曆壬辰(龍)年]。白蕉45歲。沈尹默書《題徐平羽所藏明人手札》、《徐平羽藏鄭板橋自敘冊跋》。胡小石書《楷書五言聯》。
1953[農曆癸巳(蛇)年]。白蕉46歲,7月,為陸儼少《山水扇面》(30)題背(存疑);秋,白蕉赴京開會,和徐悲鴻相聚,與南社重臣姚婉雛邂逅於徐悲鴻畫室,書《敬步婉雛詩老原韻》(31)。期間,徐悲鴻陪同白蕉拜訪齊白石先生,齊為白畫《芭蕉圖》(32)。白蕉在徐府逗留一周,臨行,徐送白蕉近作一卷,翌日,徐悲鴻突然逝世,時年五十三歲,白蕉作輓詩悼之,寄與在京友人艾青,囑其交治喪委員會。吳敬恆卒,時年八十八歲。有《上下古今談》等撰述行世。
1954[農曆甲午(馬)年]。白蕉47歲。鄧爾雅卒,時年七十一歲。生前撰有《印雅》、《藝觚草稿》、《文字源流》等。
1955[農曆乙未(羊)年]。白蕉48歲,春三月,白蕉為黃賓虹送殯(33),留杭州三日得詩四首,同行有賴少其、江寒汀、賀天健、唐雲、林風眠、趙延年諸家。4月11日,作《致翁史焵信札(一)》(34)、《白蕉致翁史焵信札(二)》(35)、《白蕉致翁史焵信札(三)》(36),書《行書自作詩二首》(37)及《行書『泛湖』自作詩》(38)等詩贈翁史焵。是年上海中國畫院籌建。
1956[農曆丙申(猴)年]。白蕉49歲,二月廿九日,上海美術工作者三十三人專車去常熟虞山寫生,前後四日,得素材二百餘幅,白蕉有詩十首紀行,五月上旬,上海國畫作者孫雪泥、賀天健、錢瘦鐵、沈邁士、江寒汀、唐雲、吳青霞、俞子才、張守成及西畫雕塑家張充仁等二十三人去蘇州旅行寫生,日程為天池、華山、靈岩、天平及諸園林名勝、洞庭東西山,則以雨阻,未果去,先後七日,統計得素材二百餘幅,白蕉得十絕句。6月3日,合舊詩二十三首書與周煦良(39),當為精心之作;作《白蕉致翁史焵信札(四)》(存疑)(40)。
1957[農曆丁酉(雞)年]。白蕉50歲,被錯劃為右派。齊白石卒,時年九十五歲[一九五七年九月十六日,白石老人在京逝世,白蕉無限悲傷,連夜寫了『悼人民藝術家白石老人』,以表哀悼之情](41)。武威《儀禮》簡策出土。
1958[農曆戊戌(狗)年]。白蕉51歲,與方去疾書《雜書高爾基語、郭沫若詩、民歌及毛主席語成扇》(存疑)(42)。蕭蛻庵卒,時年九十六歲。
1959[農曆乙亥(豬)年]。白蕉52歲,上海解放十周年,白蕉作《行草自作詞『清平樂』二首》(43),作《『山高慣伍』草書自作詩》(44),10月,作國慶十周年作《頌人民公社詩》(45),並作《節日夜遊》(46)書贈翁史焵。
1960[農曆庚子(鼠)年]。白蕉53歲。王福庵卒,時年八十二歲。
1961[農曆辛丑(牛)年]。白蕉54歲,是年摘掉『右派』帽子,4月8日,『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成立(47)。
1962[農曆壬寅(虎)年]。白蕉55歲,是年與任政一起,積極協助沈尹默、潘伯鷹先生作書法的普及、挽救工作,曾在由沈尹默先生創辦的上海市青年宮書法學習班執教(48)。胡小石卒,時年七十五歲。有《書藝略論》行世。潘伯鷹《中國書法簡論》刊行。
1963[農曆癸卯(兔)年]。白蕉56歲,作《蘭題雜存長卷》(存疑)(49);書行草手卷《雜書題寫蘭舊句》贈童雪鴻(50);10月,書《花農頌》(51)行書立軸。商衍鎏卒,時年九十歲。鄧散木卒,時年六十六歲。有《書法學習必讀》、《續書譜圖解》、《篆刻學》等著述行世。沈尹默撰《歷代名家學書經驗談輯要釋義》(上),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影印出版。
1964[農曆甲辰(龍)年]。白蕉57歲,夏,為王青作《草書扇面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52)及《草書扇面『重陽』》(53);書《毛澤東詞『詠梅』》(斗方)、《毛澤東詞『北戴河』》(斗方)、《毛澤東詞『重陽』》(斗方)、《毛澤東詩『為女民兵題照』》(斗方)、《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斗方),(以上斗方均存疑)(54)。於右任(1879—1964)卒,時年八十歲。有《右任墨存》等書跡刊行。謝無量卒,時年八十一歲。徐生翁卒,終年九十一歲。
1965[農曆乙巳(蛇)年]。白蕉58歲,春節期間,應安徽省博物館、合肥師大、省文聯邀請赴合肥講學;書《辛棄疾『水龍吟』》二種(存疑)(55),為王青作《行書毛澤東『滿江紅』詞》(56)。由郭沫若《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敘〉的真偽》和高二適《〈蘭亭敘〉真偽駁議》二文引起一場關於《蘭亭敘》真偽的大論辯。張宗祥卒,時年八十五歲。有《冷僧書畫集》行世。 沈尹默《二王法書管窺》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影印出版。
1966[農曆丙午(馬)年]。白蕉59歲,文革開始,被批鬥。潘伯鷹卒,時年六十八歲。有《潘伯鷹墨跡選》行世。
1967[農曆丁未(羊)年]。白蕉60歲。
1968[農曆戊申(猴)年]。白蕉61歲。葉恭綽卒,時年八十八歲。有《葉恭綽書畫選集》行世。
1969[農曆已酉(雞)年]。是年西曆2月3日,為戊申(猴)年十二月十七日,白蕉卒,終年六十一歲。唐醉石卒,時年八十四歲。有《醉石山農印稿》。劉孟伉卒,時年七十六歲。馬公愚卒,時年八十一歲。有《書法史》、《公愚印譜》、《耕石簃墨痕》等。
相關連結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9/548823.s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208844.htm?fr=al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