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資料

學名:鄧士傑,
號:為鐵、糞翁、散木
生卒:1898年~1963年
職業:篆刻家
籍貫:上海
簡介

鄧散木先生一生勤於藝事,幾十年間,黎明即起,臨池刻印,至日出方才進早餐,曾手臨《說文》十遍,《蘭亭》也臨過幾十遍,去世前幾天還在伏案工作。他又十分熱心書法教育事業。舉辦講座,編印講義。著有《篆刻學》一書就是他治印的經驗之談,《書法百問》、《三長二短印存》、《廁簡樓編年印稿》、《雙散木詩詞選》等。1955年曾應北京人民出版社之邀擔任簡化字字模的書寫工作,還書寫了不少課本及各種普及讀物,學生字帖,在書法的普及教育方面貢獻很大。
特點

一足等,以字行。江南大書家蕭退庵的弟子。鄧散木在近代,是以篆刻著稱的。當年印壇所謂“北齊南鄧”,就是指北京的齊白石與江南的鄧散木。鄧散木的篆刻老師,是“虞山派”開山鼻祖趙古泥。他的篆刻,追求的是汪洋恣肆、不計工拙的效果。但顯得有些破碎,境界不高。書法也如此,這可能是天分使然。
鄧散木的篆刻之所以根深底厚,風格獨特,在於他深刻領悟古璽封泥、秦權漢印及明、清兩朝諸大家篆刻作品的藝術精髓。他早年得李肅之先生髮蒙,壯年又得趙古泥、蕭蛻庵兩位先生親授,30年代即以篆刻而揚名藝壇。自古以來印章就是及文字、圖案、裝飾於一體的藝術。在發揮印章圖案化、裝飾化方面,鄧散木可謂推陳出新、獨具面貌。他的圖案化印作,悅目勝於賞心,趣味勝於境界,給人與閒暇、怡靜的感覺。
個人履歷

從二十年代起,他的書法和篆刻便名揚海內,他由於不滿時政,佯狂避世,行為古怪,被稱為怪傑。
他因喜操刀治印,原先常常用“鐵”字來做藝名。與吳昌碩(苦鐵)、王冰鐵、錢瘦鐵,號稱“江南四鐵”。他將字取為“鈍鐵”,有自謙之意。
年輕時,他對“國父”孫中山極為崇拜,成為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並參加了國民黨。蔣介石政變後,他對國民黨的信任產生了危機感,繼而由失望變成絕望,遂公開宣布“脫離”國民黨。他取“糞除”(掃除)之意,改名“糞翁”,並將居所命為“廁簡樓”,以示要同污穢腐朽的世風分庭抗禮。
他晚年有一首《六十自訟》詩中說:“行年當三十,去姓字以糞。非敢求驚人,聊以託孤憤”。鄧散木一生清高孤傲,落拓不羈,文壇流傳有不少他的軼事。鄭逸梅先生《寫市招的聖手唐駝》中說:“其時尚有兩位名書家,商店素不請教,一鄧糞翁,這糞字太不順眼。一錢太希,商店唯一希望是賺錢,這個姓和賺錢有牴觸,”舊時文人生活清苦,寫市招(商店招牌)取得潤筆費是書法家藉以貼補家用的重要來源。一次,某富商求他寫字,潤筆從豐,只求落款不用“糞”字,他聽後當即拍桌大罵。1936年報紙上曾記載,當時國民黨一名“中委”,仰慕鄧散木的書法,托人送來巨資請為亡母寫碑文,只是“心憾翁之名糞,因請更易”。鄧散木憤而答曰:公厭我名耶?美名者滔滔天下皆是,奚取於我?我寧肯餓飯,不能改名,“我心匪石,不可轉也”,糞翁取意“糞除”“蕩滌污穢”,還含有“視金錢、權貴如糞土”的胸襟。
抗戰勝利後,他企望能出現一個清平世界,自己也想為社會多做一些好事,但總是事與願違。他痛感自己無能,他借用《莊子·人間世》“散木”之喻的,遂改名“散木”以自嘲。
晚年鄧散木遷居北京,然而不幸降臨在他身上——因血管堵塞不得不截去左下肢。但他並沒有悲觀沮喪,而是樂觀地署名為“一足”,寫詩道:“腿乎腿乎別矣汝勿憂,汝存我命危,汝去我命留。我命留,猶得為社會主義建設備一籌。”雖只有一隻腳,但足矣!
名字由來
鄧散木原名鐵,字鈍鐵,號糞翁,更號夔一足。生於上海,在印壇上有“北齊(白石)南鄧”之譽。善長書法並篆刻,真、行、草、篆、隸各體皆精。
自從他的書法篆刻在三十年代崛起於上海藝苑後,社會上競相效仿,改名為“鐵”的一下子出現了許多,他對此感到膩厭,乾脆來個“人取我棄,人棄我取”的辦法,於是易名“糞翁”,併名居室為“廁簡樓”,自號“廁簡子”,書齋稱“廁簡樓”。一曰“豹皮室”;又一曰“三長兩短齋”。所謂“三長兩短”,在上海人的話里也有意外之意,但鄧先生毫不忌諱。按他自己的說法,“三長”者,是篆刻、作詩、書法;“兩短”者,則是繪畫、填詞。能如此坦白自己的藝術水平,實屬不易。
從此再也無人效尤了。
其實,這裡的“糞”字取的是“糞除”之意,並非指穢物。六十年代初,鄧散木因血管堵塞而截去左下肢,此後便署款為“一足”表示自己只有一隻腳。然而,禍不單行,不久就病腕,右手腕傷筋不能執筆握刀,他只能改為左手。憑著堅韌的毅力和意志作書篆刻,他的左手書刻不僅不比右手遜色,反而別有一股奇倔之氣
個人事跡

在中國現代篆刻史上,鄧散木的名字可謂如雷貫耳,他早年學於李肅之先生,壯年以後又歸於趙古泥、蕭蛻庵兩位先生門下,30年代便以篆刻而揚名海上,在藝壇上有“北齊(白石)南鄧”之稱。另外,鄧散木先生的書法雄渾拙樸,在書壇上有“江南祭酒”的美譽。
鄧散木先生生於上海,為人憤世嫉俗,自號糞翁,齋名則稱“廁簡樓”,足見其狂生性情。1960年先生因患動脈硬化而截去一腿,故晚年又號一足、夔。篆刻、書法非我所長,故不敢枉自評論,但先生的性情常使我擊節讚嘆,嘆為真“名士”,非一般獐頭鼠目的“雅士”可比。
藝壇上的“北齊南鄧”在性情上也有驚人的相似。齊白石早年曾為木匠,據說在他二十七歲時,村里來了一個在當地頗有名氣的篆刻家,齊白石也拿了一方章慕名前去求印,卻不知此“撮鳥”嫌章的質量太差,看都不看一眼便隨手往邊上一扔,氣得齊白石回家後拿起木匠用刀,甩開膀子自己刻了起來,這一刻卻刻出了一代宗匠。齊白石有一方閒章“大匠之門”,刀法酣暢淋漓,老辣蒼勁,大氣磅礴,用一句現在的話說,就是“牛”,從中也可看出齊白石心高氣傲的狂放氣概。
鄧散木先生好酒,且酒量驚人,據他夫人說,“糞老”曾與人打賭,一下子喝了一壇黃酒,足足有五十斤,嚇得別人目瞪口呆。“糞老”家中的院子裡分兩邊放酒罈子,一邊是滿的,一邊則是空的,且他買酒從來不是像我們一瓶一瓶地買,他則是一次進好幾壇黃酒,放在院子裡,喝完了就扔在空的一邊。“糞老”性烈如火,喝醉後常常針砭時弊,破口大罵,旁若無人。
而最有趣的是,“糞老”新婚時,不是像別人一樣將新房布置得喜氣洋洋,而是將新房裝點得像一個靈堂,仿佛不是結婚,而是祭奠。他的一幫“狐朋狗友”也心領神會,送來的不是喜錢,而是一串冥幣。新娘由於知道糞老的性情居然也不以為忤,可新娘的姐姐卻受不了,上前與之論理,沒想到“糞老”張口就說“我與你妹妹結婚又不是和你結婚”。“糞老”由於性情純真之極而時常像個孩子,像這樣的婚禮大概可算是“絕版”。
鄧散木先生去世已近四十年,每當想起他種種的“怪癖”總有一種神往,如此真性情的“名士”如今已不復存在,曾有七絕贊曰:酒色才氣是真人,雕蟲小技也成尊,縱有千杯還不醉,人間不復鄧糞翁。
鄧散木藝術年表
1898年10月16日生於上海,初名土傑,後名鐵,字鈍鐵,30歲後改為糞翁,抗戰勝利後易名散木。晚年居北京,因病截去一足,因號“一足”、“夔”。1913年16歲在原英人所設華童公學肄業。因不願接受洋奴教育,憤然離校,自習國文和書法。
1924年27歲辦南離公學,任校長。
1926年29歲4月,與張建權女士結婚。
1928年31歲從虞山趙石(古泥)先生學習篆刻、虞山蕭蛻先生學習書法,因稱“虞山弟子”。
1931年34歲在上海覺林首次舉辦金石書法個展,至1948年,先後在上海等地舉辦個展及師生合展12次。
1935年38歲在南京環球旅社舉辦書法篆刻個展,結識畫家徐悲鴻先生。
1936年39歲在杭州為淨慈寺書寫巨型扁額“佛殿”兩大字,每字高丈余。
1938年41歲在上海大新公司展廳舉辦“杯水”展覽,將作品義賣,以所得支援抗戰。
1950年53歲上海解放,參加居委會工作並當選為二屆上海市新成區人民代表及市政府委員。參加上海市文職土改工作隊到紹興道墟工作,同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5年58歲應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請赴北京,用簡化字書寫國小語文課本及學生字帖,對於我國文字簡化,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此後定居北京,在京二年成《京華新詠》八十六首。
1957年反右鬥爭中,被錯劃為“右派”。
1960年63歲患血管堵塞症,截去左下肢。
1961年64歲右手腕傷筋不能握筆,此後間或以左手作書。此時刻印有時以錘子鑿成。
1962年65歲因胃病切除胃臟三分之二,發現是胃癌。
1963年66歲10月8日下午5時,因癌病逝於北大醫院。
1979年宣布“右派”問題徹底平反,恢復名譽。所書《篆刻學》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0年8月,民盟北京市委員會、中國美術館、人民美術出版社三單位在北京主辦“鄧散木金石書法展”,之後又在天津、杭州、青島等地展出。
1981年《篆刻學》及《鄧散木印譜》九集在日本翻譯出版。
1983年鄧散木夫人張建權女士將鄧散木先生書法篆刻及手稿等近兩千件捐獻國家,黑龍江人民政府決定在哈爾濱成立“鄧散木藝術陳列館”。
影響
鄧散木擅篆、隸、楷、草等書體,善於師承各家各派,形成獨特風格。其書風天真、自然。他的篆刻講究刀法,章法與印文內容相協調,以篆、隸、草、楷、行諸書體刻邊款,靈活多變,風格雄渾樸厚。他還長於刻人像和肖形印,而且生動傳神。
榮譽
著有《歐陽結體三十六法》、《中國書法演變史》、《怎樣臨帖》、《草書寫法》、《篆刻學》等,其中《篆刻學》一書尤為著名。
相關作品
![]() | ![]() |
![]() | ![]() |
相關詞條
中國篆刻家
篆刻有廣義與狹義兩種解釋。狹義的篆刻專指後人所謂的治印之學;廣義的篆刻則泛指一切雕琢技法。篆刻也是刻印印章的一種,但卻是藝術家將學術,素養化作個性所表現出來的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