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農業
特色種植業為主的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快。本鎮年日照在2800-3100小時左右,年降水量為350-400mm,無霜期為130-140天。萬壽菊、油葵、甜菜、大地蔬菜、貴黍草、紅椒、林果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為養而種、為牧而農”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肉羊、肉牛、肉鵝三大主導養殖業項目已初具規模。
利民惠民
2008年,雙勝鎮黨委、政府立足本地實際,提出了“工業強鎮,產業化富民”的發展思路,在抓好工業經濟發展
的同時,始終把農牧業產業化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領農村工作,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2008年8月29日,雙勝鎮黨委、政府組織全鎮各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和機關各股站所所長、下鄉工作隊隊長等對全鎮2008年農牧業重點項目進行了拉練檢查。拉練組實地檢查了大地蔬菜示範區(紅椒種植),農業綜合開發,退耕還林地保護,能源沼氣建設,萬壽菊、紅乾椒種植示範,設施農業日光溫室和冷棚建設,生豬養殖,綠野鵝業生產及深加工,絨山羊育肥以及生產合作社恆溫庫建設等12個農牧業產業化項目。
拉練活動中,大家一次次被廣大幹部民眾創業幹事的激情所打動。每到一處,鎮、村負責人及項目帶頭人分別就項目的啟動、建設以及效益情況進行詳細講解,與會人員興致勃勃,踴躍提問,相互交流,極大的鼓舞了幹部民眾的士氣,促進了各村之間交流,明確了發展方向,為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任務鼓足了幹勁。
雙勝鎮黨委政府全面調優種植業,加快發展養殖業,更新觀念,開拓視野,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改善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大地蔬菜是雙勝鎮多年打造的知名品牌。雙勝鎮大地蔬菜項目已被國家認定為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並成為全旗唯一取得進京銷售蔬菜許可資格的鄉鎮。為實現大地無公害蔬菜的產業化經營,雙勝鎮黨委、政府從民眾的利益出發,組建了由經紀人、種植戶共同參與的蔬菜生產銷售合作社,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使其進入規範、良性的市場競爭體系。2008年,全鎮共落實大地蔬菜種植面積5000畝,分布在三座山、紅勝、紅星和小新廟等村。蔬菜種植品種有牛角椒、青紅椒、西紅柿和茄子等,青紅椒種植品將馬上進入採收期,該品種畝產將在4000—5000斤左右;牛角椒正處於採摘銷售期,畝產可達10000斤,市場上的銷售價為0.50元/斤,僅此一項種植就可為種植戶人均增收200—300元。
示範化養殖業成為今後發展的方向。通過政策推動,資金拉動,典型帶動,對肉羊、絨山羊、肉鵝等產業實施規模擴張。在肉羊和絨山羊產業上,堅持數質並重原則,全面推廣標準化生產新技術,提高養殖效益,採取“建基地,抓小區,樹典型”的工作方式,帶動當地 飼養戶徹底改變傳統的經營飼養模式,通過典型示範作用,實現絨山羊飼養業的示範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投資33萬元在雙勝鎮肉羊養殖小區建設絨山羊育肥暨良種繁育場。 絨山羊育肥採用舍飼、全價配合飼料、短期(50天-60天)育肥為主,每批次育肥400隻或800隻,計畫年育肥出欄4000隻,效益可達16萬元;肉鵝產業興起迅速,後勢強勁。雙勝鎮黨委、政府結合雙勝鎮的實際,積極營造對外招商的優良環境,鼓勵肉鵝 龍頭企業在雙勝投資興業。2008年年初,赤峰市最大的集育雛、飼養、加工、銷售於一體的肉鵝加工廠赤峰綠野鵝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落戶雙勝鎮。該公司按照“公司+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以契約形式約束公司與農戶的利益關係。公司計畫9月份開始回收肉鵝並進行深加工,2008年計畫深加工50萬隻肉鵝。肉鵝飼養已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好舉措。
因地制宜,大力搞好能源建設,開展惠民利民行動。2008年,雙勝鎮黨委政府將“改廚房、改棚圈、改廁所”的“一池三改”建設工程納入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與建設文明村、發展無公害產業相結合,分步實施,積極推動農村沼氣建設。沼氣池的建成使用有效改善了戶內外衛生條件,結束了長期以來農戶使用木柴、農作物秸桿做燃料的歷史。一座沼氣池可保證5-8口人的家庭一日三餐及晚上照明的 正常用氣,方便快捷、省時省力,不僅提高了生活質量,每年還可節約煤、電費用約2000餘元,演繹了“不見炊煙起,只聞飯菜香”的新篇章。同時,沼液、沼渣可作為無公害肥料進行浸種、追肥和葉面噴施,又可用於病蟲害防治,還可用於飼草青貯保鮮等,每戶每年節約化肥、農藥投資500餘元。全鎮率先在興合村建成並投入使用94戶。沼氣池的建成投入使用,極大的方便了民眾的生產生活,同時也刺激了當地種養業的進一步發展。
特色養鵝
2005年以來,隨著養禽業內部結構的調整以及人們膳食結構的改變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屬於綠色保健的鵝產業越
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雙勝鎮擁有大面積的地上水資源和草場資源,為養鵝業的興起提供了便利條件。為進一步做大肉鵝養殖這一產業,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雙勝鎮黨委、政府結合本地實際,積極營造對外招商的優良環境,鼓勵龍頭企業在雙勝鎮投資興業。通過政府引導,龍頭企業技術扶持,老百姓飼養這樣“三位一體”的模式,使千家萬戶的小生產進入社會化大市場,建立產業化生產基地,形成集約化、規模化飼養,產生規模效應。2008年1月,揚州客商張志龍興辦的草原綠野鵝業有限公司落戶雙勝鎮,這是赤峰市最大的集育雛、飼養、加工、銷售於一體的肉鵝加工廠。該公司預計今年共投資130萬元用於廠區建設,現已投資75萬元。自建種鵝廠2處,商品鵝基地2處,新建加工車間200平方米,建冷藏庫200噸,併購進孵化設施、飼料加工機械及肉鵝屠宰加工機械,年設計孵化能力為20萬隻,加工肉鵝100萬隻。該公司以自繁、自養的形式帶動農戶,並與農戶簽訂了養殖收購契約,極大地激發了農戶的養殖積極性。草原綠野鵝業有限公司在雙勝鎮的健康發展,必將帶動全鎮及周邊地區養鵝業的蓬勃發展,為民眾的致富提供一條更為便捷的通道。
發展種植業
雙勝鎮為解決糧食生產結構性矛盾,增加農民收入,在充分落實好系列惠農政策的同時,積極組織民眾向種植業
結構調整要效益,加快種植業產業化項目建設步伐。2008年重點鞏固和發展了7個種植業產業化項目:大地蔬菜5000畝、葵花15000畝、紅椒制種3000畝、馬鈴薯4000畝、水稻4000畝、林果成林面積6000畝、萬壽菊1000畝,與傳統糧食作物相比,這7個項目可增收近1000萬元,全鎮人均增收500元。為保證種植業產業化項目有序、健康推進,雙勝鎮組織種植戶成立了無公害蔬菜生產銷售合作社、水稻種植協會、紅椒種植協會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並負責為各組織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和保護,協調各方面的關係。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員間從最初的種子選擇到最終的產品銷售實行全程協作,互通有無,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品質結構的最佳化、種植技術的科學規範化和銷售的市場化,從而實現高產高效的目的。
促農增收
2005年以來,雙勝鎮採取調整種植結構、發展農區養殖業、壯大勞務經濟等三項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動
農民增收。特色種植增效益。2005年以來,雙勝鎮鎮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目標,按照地域特點和生態區域資源優勢,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以高油大豆、高澱粉玉米和紅乾椒為主的特色品種,以特色種植促進農民增收。鹼崗村人均不到3畝半地,他們改變傳統的玉米單一種植模式,引進紅乾椒、高油大豆等經濟作物,推廣紅乾椒和玉米套種模式,使畝產值比原來翻了2倍多。2008年,雙勝鎮特色作物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80%以上。
畜禽養殖添活力。為了幫助農民發展養殖業,雙勝鎮突出抓好品種改良、規模養殖、技術培訓等關鍵環節,通過引進優良品種、提供市場信息和技術指導、協調資金等措施,使養殖業快速發展,逐漸形成了以豬、牛、鴨三大畜禽為主的畜牧業發展格局。現在全鎮有養殖大戶115戶,養殖專業村6個。
勞務經濟成產業。為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該鎮堅持本地轉移與異地轉移相結合、季節性轉移與常年轉移相結合、帶動與自發外出相結合的原則,使勞務輸出人數逐年增加。截至2008年5月,全鎮已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11128人次,其中就地轉移3680人次,穩定輸出7170人。
植樹造林
雙勝鎮對春季造林工作及早安排,認真部署,計畫新造林11067畝。其中:退耕地造林6600.8畝,宜林地造林446
6.2畝。自2008年4月1日起,全鎮便拉開了春季造林大會戰的帷幕,截止4月12日,共出動人力37650人次,車輛430台輛,完成楊樹栽植903.5畝,山杏栽植1142畝。針對去冬今春降水偏少,土壤墒情差,造林任務重等實際情況,鎮裡採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確保了春季造林工作的順利進行:一是嚴格操作技術規程。在每項造林工程的施工程式上,採取先整地--驗收合格後發整地合格證--再造林的方法。在苗木起運上,採取先假植--浸根--再坐水栽植的方法。在組織民眾過程上,採取先培訓--後示範--抓典型--再統一上山栽植的方法。狠抓了各個環節的工作,杜絕"斷檔"現象的發生。二是嚴格兌現春季造林工作責任制。實行鎮村幹部包村、工程技術人員包技術、村幹部包組織實施的制度,明確分工,責任到人。驗收結果同領導幹部的政績掛鈎,與鎮政府一般幹部和村幹部評優掛鈎,與工程技術人員的職稱評聘掛鈎。並明晰產權,誰承包、誰栽樹、誰受益,調動幹部民眾的積極性。三是嚴格督促檢查工作。鎮裡成立了春季造林綠化工作領導小組,各村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具體負責植樹造林期間的各項工作,並根據各村的造林任務情況配備了鎮級工作隊員,同時,成立了春季造林督查組,對各村的工程進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確保造林質量。
雙勝鎮把植樹造林做為當前的工作的一項重中之重來抓,全鎮幹部民眾幹勁十足,熱情高漲,造林秩序井然,預計可超額完成今春造林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