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江和,1949年出生在印尼,祖籍福建莆田。 新加坡金鷹國際集團主席陳江和是著名的華商,他於1967年創立金鷹,現已發展成一家綜合性跨國工業集團,資產達80億美元,全球員工超過5萬名。
集團主要從事以資源為基礎的多種產業,包括一體化的林漿紙工業、棕櫚油產業、清潔能源開發、纖維素纖維與特種漿生產。
陳江和在創業之初即提出了“利民、利國、利業”的“三利”經營原則,對中國的公益事業熱心參與、鼎立支持。截至目前,陳江和在中國的各項公益捐資已超過2億元人民幣。
發展歷史
陳江和父親早年從中國福建莆田來到印尼棉蘭市。父親開一家小店鋪,賣零配件和汽油。1949年生下陳江和。他在家中排行老大,下有8個弟妹。他就讀於華僑中學,後因家境困難,需要養家,還沒畢業就出來打工。開頭是做零件供應商,給石油公司供應機車的零件,漸漸業務拓展,經銷發電機、煉油廠設備,維修機電、機械,包括液化天然氣管,後來又做承包商,給一些石油公司做項目。
那段日子,他工作得很辛苦,每天工作時間在16小時左右,沒有節假日,但是他亦學到很多東西。與很多靠辛苦打拚贏下事業的海外華人一樣,陳江和也經歷了很多創業的艱辛。有一次,他承包一項鋪設天然氣管道的工程,因為工程師計算錯誤,工程出現嚴重困難,員工們都嚇傻了。他的心裡也充滿了焦慮,但是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來,儘管此時他已經虧了不少錢,但他仍幾次三番去新加坡重金聘請專才來解決問題,終於順利地完成了工程,贏得了客戶的信任。
70年代中期開始籌建自己的第一間工廠——三夾板廠,1975年8月7日,印尼總統帶領7位部長來為陳江和的新廠剪彩。1983年,陳江和的“金鷹”已發展成為一家資產幾近一億美金的中型企業,經營範圍也已拓展到了為石油公司承包工程、夾板廠、棕櫚油和地產等領域。1985年,陳江和投資1億美元進入紙漿行業。目前“金鷹”旗下業務眾多,林漿紙、粘膠纖維製品、棕櫚油加工、能源開發、工程設計、物流、服務業等等。
陳江和總結出著名的“三個有利”原則。也就是對政府有利,對當地的人民有利,然後才是對企業有利。
這幾年,“金鷹”愈來愈看重中國市場,在中國頻頻出手,在紙漿、造紙、粘膠纖維和能源行業投資巨大。計畫在今後的5至10年裡在中國投資60億美元,重點投資一體化的林漿紙工業、一體化的液化天然氣燃氣電廠項目和粘膠纖維三大產業。截止2004年底,集團已在廣東、山東、福建、江西、江蘇等地有多項投資,且涉及多個領域。目前正在積極籌備的投資項目包括:江蘇如東液化天然氣燃氣電廠項目、福建廈門液化天然氣燃氣電廠項目和山東日照漿紙項目;已經開工建設的有廣東新會高檔文化用紙項目、江西賽得利化纖項目和福建林業項目。
1972年石油危機導致油價猛漲,陳江和的客戶石油公司業務上升很快,需要大規模擴建,從而需要更多的設備,這給陳江和帶來巨大的商機,他一下就賺到了幾百萬美金。
集團勢力
有了第一桶金之後,他決定轉向實業。70年代中期,陳江和開始籌建自己的第一間工廠--三夾板廠。當時,印尼森林行業都是出口原木,利潤很高,到日本等地加工後有的又返銷印尼。而他卻決定把木材加工成夾板外銷。當時在印尼建這樣的工廠,拿生產準許證很難。陳江和去找工業部長,部長是名中將,部長終於被說服,他叫手下幫陳江和辦理準許證,還問他大概多久可以建好,陳江和答14個月左右。工廠很快在棉蘭附近動工,結果不到10個月就建好了。工廠總共投資1000萬美金,聘用員工2000名,這在當時算是大投資、大規模。當他向部長報告進度時,部長半信半疑,叫人來調查。後來部長對陳江和說:“你真的建好了,我會向總統報告,讓他來剪彩。”陳江和聽了又驚又喜。
1975年8月7日,總統果然帶領7位部長來為陳江和的新廠剪彩。總統問了陳江和很多問題,包括為什麼做這個行業,夾板成本是多少,賣出去價錢多少,獲利多少,能給多少人解決工作問題,並拿一張紙讓他慢慢寫下來。他跟陳江和一起算,算完了,他說:“印尼應多製造夾板,應禁止原木出口,這樣可增加就業機會,多賺外匯。”從那個時候開始,政府便漸漸改變了印尼森林行業的政策,3年後就不再出口原木了。陳江和的這家工廠至今還在運作,一直在盈利,從沒出現過虧損。產品以前出口歐洲,1978年後出口到中國。
和印尼首富合作到1983年,陳江和的"金鷹"已發展成為一家資產幾近一億美金的中型企業,經營範圍也已拓展到了為石油公司承包工程、夾板廠、棕櫚油和地產等領域。但是,陳江和並沒有滿足,他很想把棕櫚油這個項目做大,但以他當時的實力還不夠。作為商界後起新秀的陳江和用誠意打動了當時的印尼首富林紹良,攜手合作開拓棕櫚油項目。後來印尼富商黃奕聰也加入合作。他們把棕櫚油項目做得有聲有色,僅用五、六年時間工廠就賺到了十幾億美金。陳江和從中得到的最大收穫,是學到了很多做大企業的管理方式和策略。之後,他的企業越做越大,到今天,已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工業集團之一,員工達5萬多人。
集團理念
90年代初,金鷹集團開始把東南亞富饒的自然資源優勢和中國廣闊的市場相結合,在中國重點投資一體化的林漿紙工業、清潔能源開發、纖維素纖維與特種漿以及棕櫚油產品的生產和加工這四大產業。
至今,金鷹集團已在江蘇、山東、福建、江西、廣東等地有多項投資,涉及多個領域。其中之一的核心項目是亞太資源集團所控股的亞太森博漿紙有限公司。該項去年開始進行二期擴建,擴建工程投資達113億人民幣,其中用於環保的投入不低於30億。
陳江和要把它建成世界上最環保的製漿生產線之一。
做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倡導者”,在同樣屬於開發中國家的印尼,陳江和是最早提出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企業家。在中國,他也繼續倡導“可持續發展”。
此前,在印尼林木資源的開發上,金鷹採取了邊伐邊種的可持續林業管理方法,每採伐一棵樹就種植一棵苗。
此外,亞太資源還自創並並推行了“鑲嵌式”種植模式,即在自己特許開發的授讓土地上保留出至少20%土地,用來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種植園地貌的生態與社會價值。
在鑲嵌式種植理念的引導下,種植園被設計成一個融合纖維種植園、森林保護區及當地社區的聯合體,這樣既保護了周邊的生態,提高老百姓的經濟收入,還可以有效的降低非法砍伐和火耕。這一計畫也被亞洲管理協會(As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企業社會責任中心評選為2005年度亞洲企業社會責任大獎環境類亞軍。
很多理念並不是天生的,而是不斷成長的。回憶過去,陳江和說起自己多年前就經常在和別人討論類似的問題,如“保護動物重要、還是人吃飯重要”等。
而通過金鷹這些年的發展,陳江和也找到了現今的答案,就是各方要一起合作。只有企業解決了當地的貧困問題,環境也才真正得到保護。如果不能解決貧困問題,那么就算今天保護了樹,明天也還會有因貧困而砍樹的情況。
在陳江和眼中,企業首先要以人為本,讓老百姓生活好起來;其次企業要節省的利用資源;最後就是回饋社會。只有環境、資源、人等都和諧了,企業才會有持續的發展。“然而一些企業急功近利,想以最低的投資成本,在最短時間獲得最高的收益,因而出現了很多的污染問題。”
所謂環境污染,就是在運轉一個生產線時,把原料、產品等通過大氣等排放了,這些都是錢。如果設計方案合理,把這些通過大氣等排放掉的原料進行回收,長遠來講,是很划算的。不過要想使環保效益達到最大化,還需要大規模。如此以來,原料不但沒有損失,成本也降低了。
在印尼,陳江和還通過與環保組織的合作來共同推進企業的環保,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而在中國的發展中,他們也會傾聽環保組織的建議,不斷改進。
在中國江蘇及福建,金鷹集團也開展了清潔能源液化天然氣的接收及相關電廠的建設。
突出貢獻
一、福建省莆田第一醫院惠妹門診樓,RMB388萬元,1993年1月。
二、 江蘇省淮陰25所農村國小翻建,RMB200萬元,1996年6月,
三、 江蘇省僑務進修學校,RMB50萬元,2001年7月。
四、 福建省莆田第一醫院惠妹外科醫技大樓,RMB300萬元,2002年10月五、 為支持北京2008奧運會,捐贈USD300萬元, 作為奧運會比賽場館的建設費用,2003年4月。是海外華人、港澳僑同胞中第一個為奧運捐資的個人。
五、 為抗擊非典,向中國衛生部捐贈RMB2,000萬元,向江蘇省捐贈RMB500萬元,向廣東省捐贈RMB500萬元,2003年5月。這是中國在抗“非典”疫情中收到的最大的一筆來自海外華僑華人的捐款。!七、 在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基金會設。
六、“陳金榮文教基金”,2004年3月,其中:
陳金榮文教專項基金RMB1000萬元,用於在中西部地區興辦教育及助學。
受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基金會監管的捐贈項目如下:
江蘇省蘇州大學陳金榮生命科學基礎實驗室,RMB200萬元,2001年9月。
江蘇省蘇州大學陳金榮生命科學青年英才獎勵基金,RMB800萬元,2001年9月。
福建省莆田學院金榮綜合樓,RMB1,000萬元,2002年6月。
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管理學院捐贈USD100萬元,作為支助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嶺南大學的學者參加高級管理培訓課程項目。
江西省井岡山文化廣場,RMB80萬元,2002年12月。
福建省莆田濠浦國小金榮教學樓,RMB88萬元,2003年3月。
七、 在西部地區捐建五所“陳金榮僑心國小”,總計RMB100萬元,2004年3月。
八、 為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向四川省廣安中學捐贈RMB450萬元作為該校“陳金榮圖書館”建設資金,2004年7月。
九、 為弘揚媽祖文化、促進海內外文化交流,向“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捐贈RMB500萬元,2004年11月1日。
十、 為支持僑聯倡導的“僑心工程”,在西Zang、陝西等貧困地區捐建十五所“陳金榮僑心國小”,總計RMB300萬元,2005年6月。他是一次性捐建“僑心國小”最多的海外華人。
十一、 為支持西部大開發,向“溫暖工程”首批捐贈500萬元人民幣,用於定向資助陝西省的職教扶貧工程,2005年11月。
十二、 為弘揚中國文化,支持華文教育事業,向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捐贈RMB300萬元,2005年11月16日。
十三、 為支持江蘇省慈善事業,向江蘇慈善總會創始基金捐建RMB500萬元,2005年11月18日。
十四、 為扶助江蘇省內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向江蘇省海外交流協會捐款RMB100萬元,設立教育基金,2006年4月。
十五、 捐資RMB134萬元支持“僑心工程”,扶助10所學校的僑心工程項目,捐建3所“僑心國小”。
十六、 積極推進NGO和ZF合作的村級扶貧規劃試點項目,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資RMB65.8萬元用於支持中國NGO組織能力建設,2006年5月。
十七、 廣州梅州地區遭受颱風襲擊,集團向梅州災區捐贈RMB 80萬元用於災區重建工作。 2006年8月23日。
十八、 向福建林業系統捐贈救災款200萬元,扶助寧德、漳州、龍巖市農民災後創建“平安家園、綠色家園、存富家園”工程。2006年9月。
十九、 為傳承中華民族民間文化,推動海峽兩岸藝術交流,捐贈RMB3000萬元建設廈門小白鷺藝術中心。2006年12月。
二十、 為弘揚佛教文化,促進海內外文化交流,捐贈500萬元支持連雲港海清寺大雄寶殿重建工作。2007年1月。
二十一、為支持北京2008年奧運會,捐資200萬美元用於奧運比賽場館的建設。
二十二、為支持江蘇教育事業發展,向南通海外教育基金會捐贈30萬元。2007年9月。
二十三、為回響中國僑商企業協會“抗雪救災,溫暖行動”,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其中向湖南、廣東、江西、江蘇四省。
二十四、為汶川地震災區分三次捐款共1100多萬人民幣。
各捐贈250萬元人民幣。2008年1月31日。累計捐贈額為RMB 14,865.8萬元;USD 600萬元。總合RMB16,165.8萬元,USD600萬元。
捐資奧運
“太激動了,我不能用言語形容自己的心情。”說到北京奧運會,陳先生難掩臉上的激動和驕傲,“百年夢想就要實現了,怎能不激動呢。以前被稱為‘東亞病夫’,而現在我們要舉辦奧運會了……”
知名華商、新加坡金鷹國際集團主席陳江和先生,是中國國務院僑辦邀請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華僑華人代表之一。陳先生說:“我帶了自己的兩個女兒,還有親戚、朋友……共30多人來北京看奧運,為中國助威、加油!”為此,他還特意賦詩一首:
全球華人辦奧運,
海外遊子聚北京。
多難興邦立世界,
五環旗下倡和平。
他解釋說:“全球華人熱盼奧運,都為奧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北京奧運讓全球的華僑華人都能有機會參與進來,實現‘全球華人辦奧運’的共同夢想。”
他說,儘管對於中國來說,2008年是多事之年。年國中國南方地區遭遇50年不遇的低溫冰雪災害,3月中國西藏地區發生騷亂,其後中國奧運火炬在海外的傳遞遭受極少數人的阻撓,5月四川汶川發生8級地震。孟子有一段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面對這些艱難困苦,中國人不但不為其所困,反而煥發出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戰勝了這些困難,贏得了全世界的讚嘆和尊重。所以說,2008年的中國是“多難興邦立世界”。
陳先生的詩是一首藏尾詩。每一句詩的最後兩個字合起來就是“奧運北京,世界和平”,表達了陳江和先生對北京奧運的良好祝願。
一直以來,陳江和先生都有著很深的奧運情結。
陳江和祖籍福建莆田,在印尼出生。早年的創業經歷讓陳江和懂得乾什麼事都不能怕吃苦,同時,也讓他有了“根”的意識。
“雖然一直在海外打拚,但我還是中國人。”陳江和說,“我們的命運與祖(籍)國的發展息息相關,只有祖(籍)國強大了,我們才能挺起腰桿來做事。”
對於自己和中國、居住國的關係,陳江和先生曾經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中國是自己的‘生父’,血脈相連,源遠流長;居住國是自己的‘養父’,幫助自己學習成長,沒齒難忘。”
早在2003年4月,由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捐資共建北京奧運場館的方案還未最終確定時,北京市僑務辦公室就收到了從海外匯來的150萬美元。這筆捐款就來自新加坡,來自陳江和先生。
這是國家游泳中心收到的第一筆匯款,陳江和先生也因此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國家游泳中心第一位大筆捐資者。
他還曾向北京市僑辦領導表示:對於全球華人捐建奧運場館的金額不要設最低捐贈額,捐款不在多少,每一分錢都表達了同胞心繫祖國、支持奧運的深情厚意。
在之後的5年裡,陳江和支持北京奧運會的腳步沒有停下,他先後累計捐資500萬美元支持“水立方”建設。不僅如此,他對場館的建設也非常關心,幾年中,偕同家人多次參觀建設中的“水立方”。在施工現場,他感慨萬千:“我是做建築工程出身的,國家游泳中心從設計到選材直至施工質量都具有世界水準、奧林匹克風範!將來,我可以自豪地對我的子孫講,北京奧運會,我們也有參與!”
北京奧運,中國發展的新起點。
作為一位海外華人,陳江和先生有著自己對北京奧運的理解:過去國力弱,我們被扣上“東亞病夫”的帽子,隨著新中國一步步地發展,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們在經濟文化體育等各方面都大踏步向前,國力空前增強。能夠獲得奧運會的主辦權,是一種榮耀,更是世界對中國發展的肯定和認可。
在談到奧運會對北京乃至中國發展的影響時,陳先生語重心長地說,“中國需要這樣一個契機,向世界呈現一個走在民族復興道路上的大國形象,傳遞中國和諧與友誼的聲音,展示中國人的精神風貌。作為中華兒女,海外華人無論身處何方,心中都有一種厚重的民族情結,對祖(籍)國的興衰榮辱感同身受。”
“北京奧運會是全球華人共同參與的盛會,海外遊子合力捐資支持奧運場館建設,表達了我們對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熱切盼望。”陳先生說,“藉助奧運契機,全世界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的心都凝聚到一起,這股巨大的力量必將在北京奧運會留下濃重的一筆。”
對於奧運給北京帶來的新面貌,陳江和也有很多體會:“現在來北京不僅可以看到藍天白雲,綠樹成蔭,空氣品質也大大改善了。不僅可以看到世界一流的現代化建築,奧運場館、國家大劇院……還可以感受具有老北京風味的王府井步行街、前門大街,集現代與傳統於一體,別有韻味,厚重大氣。”
陳江和先生相信,北京奧運,必將是中國發展的新起點。
人物視頻
陳江和先生是新加坡金鷹集團的創始人和主席。他從零件供應商起步,1967年進入石油和建築行業,1973年創辦金鷹集團。
新加坡金鷹集團由多家世界一流企業組成,資產基礎超過180億美元,在印尼、中國和巴西、西班牙和加拿大設有工廠,銷售辦事處遍布全球。
影響中華公益的60位慈善家
李嘉誠 | 黃如論 | 邵逸夫 | 霍英東 | 陳游標 | 陳江和 | 王雪紅 | 古潤金 | 劉滄龍 | 王健林 | 馬明哲 | 尹明善 | 曹德旺 | 李東生[慈善家] | 段永平 | 楊受成 | 馬化騰 | 丁磊[慈善家] | 趙濤[步長集團總裁] | 楊勛 | 孫蔭環 | 李道[寶健集團總裁] | 牛根生 | 李寧[體操運動員] | 王振滔 | 湯亮 | 許景南 | 丁伍號 | 王志澤 | 楊卓舒 | 范曾 | 張祥青 | 李小琳 | 楊瀾 | 翟美卿 | 李愛君 | 沈鵬 | 王秋楊 | 李春平[富豪慈善家] | 湯燕雯 | 許家印 | 郭廣昌 | 祝義才 | 朱孟依 | 李兆會 | 劉瑞旗 | 龔建忠 | 唐仲英 | 陳逢乾 | 匡俊英 | 王玉鎖 | 鄧偉[億陽集團] | 傅軍 | 陳卓林 | 雷明[雪奧生物] | 潘亞文[慈善家] | 林東 | 孫才科 | 樓永良 | 周建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