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澤

王志澤

王志澤1989年開始創辦匯佳國際數據公司、匯佳物產公司,1993年創辦北京市私立匯佳學校。匯佳一直以來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匯聚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共創匯佳教育模式。匯佳為每一位有志於從事民辦教育的工作者提供一個展示人生價值的平台,讓教師、學生與學校共同發展。第一個十年匯佳進入全國著名民辦校的行列,第二個十年將以二次創業的激情使匯佳進入世界名校的行列。

人物簡介

王志澤王志澤

王志澤出身於教育世家,父親王家駿1955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每逢過年過節,家裡來的最多的客人就是父親的學生。學生對老師那種純潔的感情使王志澤深受感動,於是萌生了自己辦學的念頭。
1985年,王志澤放棄了在當時北京商學院的工作,邁出了人生關鍵的一步――下海,在中關村做科技產業。

1993年,國家頒布政策允許私人辦學,王志澤馬上匯集自己所有資源建立了北京第一所私立學校

他用十幾年的時間,集中自己的數億資產,埋頭在京城創辦了匯佳教育機構,初步形成了從幼稚園、國小、中學到大學的完整體系,甚至跨出國門遠赴新加坡建立了海外分校。

更重要的是,匯佳的IB高中成功地為國內學生開闢了一條聯考之外的升學途徑,目前,每年有上百名學生從匯佳直接進入全球最頂尖的大學,這令匯佳在全國數千所民辦學校中分外搶眼。

個人簡歷

1957年,出生於北京。

1976年至1979年,服兵役。

1980年,考入北京氣象學院無線電專業。

1984年,就職於北京華夏矽谷公司。

1989年,創辦匯佳國際數據公司、匯佳物產公司。

1993年至今,創辦北京市私立匯佳學校。

突出事跡

王志澤王志澤

接軌世界名校,避開聯考獨木橋。
王志澤完全按照國際標準來做,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互動,自主學習。

北京是基礎教育發達的地方,名校林立,這樣的環境對於市場化的民辦學校來說是逆境同時也是最好的挑戰。公立的好學校那么多,私立學校的空間自然就小,投資辦學,首要的一個問題是,要明確選好自己的一個定位,找準自己的市場需求點。

當時存在著一個很普遍的問題:許多民辦學校在創辦的時候,便把自己定位為公辦學校的補充。王志澤不然,他做了“另一個選擇”,破天荒地避開了國內聯考的獨木橋,轉而選擇國際文憑(IB)教學模式。所謂的IB,是指國際文憑組織(IBO)所制定的教學模式,目前已獲得包括全球幾乎所有名牌大學在內的一千多所大學認可。

然而這條路並不好走。1997年匯佳第一年辦IB教育時,招了70個學生,最後60個要求退學。王志澤完全按照國際標準來做,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互動,自主學習。但多數家長們看不到這個東西,很多學生也不知道從哪兒學起。60多人最終把匯佳告上法庭,認為匯佳弄虛作假。雖然兩審匯佳都贏了官司,但王志澤還是心平氣和地為這些學生辦理了退學手續,並將學費退給家長。接下來的幾年裡,匯佳IB教育一直在賠錢,但王志澤卻堅信一定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

如今,每年再到IB招生時匯佳總是人滿為患,很多人想托各種關係把孩子送來讀IB,可這時的王志澤卻“保守”起來,嚴格限制人數,絕不超出計畫,否則嚴罰。王志澤說,這就是耐心的結果。

王志澤---辦學理念王志澤---辦學理念

海外辦學探新路
實際上,選擇IB教育對於今天的匯佳和王志澤來說,依然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具有國際水平的教師隊伍尤其重要,而真正能教好IB課程的教師太少了。國外教師多一些,但往往不太願意跑到中國來。”據悉,IB課程和國內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評價標準都相去甚遠,必須要經過嚴格專業培訓的教師才能勝任,而經驗豐富的外教起著重要的作用。

匯佳首期投資500萬美元在新加坡設立自己的第一家海外分校“漢合國際學校”。對於王志澤來說,這步棋有著雙重的考慮,“首先是把匯佳十幾年來在國內辦學的中國教育國際化經驗,搬到國外去推廣,讓具有國際模式的中國教育走出國門,進入世界教育大家庭。另外一個直接的作用是,有了新加坡這個站點,我們將比較容易引進一批國際化的教師,我們內地的學生也可以更方便地出國交流。”

以後新加坡這邊招聘的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安排出一定的時間到北京來授課,這樣他們比較能夠接受。學生交流方面,兩邊的學生可以隨時交流,可以在不同的校區完成自己的課程。

按照王志澤的安排,新加坡分校只是一個開始。在未來,歐美地區都會有匯佳的分校,“但是不會那么快啟動,先要花幾年時間把新加坡分校好好辦出點名堂來,之後才能考慮其他國家。”這些年來,在對外擴張上,王志澤一直堅持一個保守的原則,很多省份都有一些當地機構過來邀請我們過去合作辦學,王志澤一個都沒去。國內能辦好一個,就夠了!

然而,這個原則並沒有影響匯佳在迅速成長為一家體系相對完整的教育機構。

王志澤----辦學思想王志澤----辦學思想

完整體系露雛形
在東北三環燕莎橋旁的黃金地帶,豎起了一塊不大不小的“匯佳教育機構”廣告招牌,招牌背後是一個小工地。“那不只是一個廣告招牌,那是我們開始建設的匯佳教育總部。地方不大,建成以後會有兩萬平方米的面積,將成為一個國際教育的平台。”匯佳學校校長王家駿告訴記者,項目需要一年便可以完成,到時候匯佳之外的一些教育機構也會入住,這裡會成為一個國際化教育培訓和交流的基地。

即便是到了那一天,這個匯佳總部也僅僅只是整個匯佳教育機構不算太大的一個部分而已。目前,在昌平區科技園內,匯佳占地800多畝的校區,已經建成了15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在這裡面,匯佳國小、國中、男子高中、IB高中已經接納了兩千多名的學生,而匯佳學院則已經招收了三千六百多名的大學生。

除此之外,在北京城內,遍布各區的16所匯佳幼稚園,也吸納了兩千多名幼兒入托。加上相配套的匯佳教育科學研究院、匯佳萬國留學中介機構,構成了整個體系龐大的匯佳教育機構。

儘量形成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王志澤的幼稚園國小、國中,在完成義務教育基本內容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使用了國際化的教學方式、手段和評價方法,使孩子們真正具備較強的能力,同時也為高中的IB教育做準備。王志澤的大學裡面,設定了學前教育專業,可以為我們的幼稚園服務。這是一個逐步形成的內循環體系。

人物感言

王志澤-----辦學導向王志澤-----辦學導向

“精神的、意志的貴族才是保證學生能夠無論在人生的逆境和順境中都永遠保持快樂、健康生活的關鍵。作為一所學校,你能給學生什麼。”——王志澤

坐落在昌平的私立匯佳學校,樹影婆娑,靜謐安詳,每年9月份,匯佳學校的六年級學生都會到美國進行交流學習,在異域生活一年。匯佳董事長王志澤從80年代初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後來的教育產業身份,他眼中的走向世界的中國更多了一層思考。

30年來的經濟發展確實很快,來匯佳讀書的孩子,家裡的條件至少都還不差,有段時間社會上對私立學校的評價就是“貴族學校”,如果單純講物質的滿足,追求是無止境的。我以為精神的、意志的貴族才是保證學生能夠無論在人生的逆境和順境中都永遠保持快樂、健康生活的關鍵,才是對社會的一種責任。

作為一所學校,最後的問題是你能給學生什麼?教育是傳道、授業、解惑。人情緒的波動、不快樂、不滿足等等都來自外界實際狀況和你自己心理期望的差距。為什麼產生差距?因為你對自己和世界沒有一個客觀、真實的認識,這樣落差產生的時候,負面情緒就會產生。

我們為什麼鼓勵學生留學?因為只有你站到廣闊的平台上,你才有更寬闊的視野。改革開放30年,第一代企業家才正準備交班給第二代,第二代未來的成就也能像前30年一樣持續向上嗎?沒有了生存壓力,這些孩子的視野就局限在周圍這個不愁吃穿、物質豐富的小圈子裡,他必定會認為他自己就是這個社會的中心,但真實情況當然不是這個樣子。

國內的第一代企業家是在改革改制的過程中誕生的,他們的舞台是向內挖掘、改變已有的東西,歷史的原因促使他們在中國的發展史上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第二代不一樣,一出來就必須面對全球的競爭,那就是比拼思想意識、理念這些厚重的人文素質。這些東西怎么來?只有讓儘可能多的人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以更博大的視野去觀察。堅持“地心說”,你根本就會把“地球繞著太陽轉”當作異端邪說。

王志澤-----辦學思路王志澤-----辦學思路

北大國際的國際化——從老師到學生的多重文化背景交織,就是一個很好的包容、欣賞、了解、學習不同文明,甚至不同個人的精彩的平台。在北京大學這樣一個平台上,作為一個教育機構,而且培育的都是未來會對這個社會產生乘數級影響的人才,北大國際對於國際化的堅持在10年前看,似乎超前一些,比時代發展的節奏要快半步,但這恰恰是為學生們做未雨綢繆的準備工作。

2008年是一個故事很多的年份,我們在很多主動的、被動的、有計畫的或者是突發的場合下以非常規的方式和這個世界交往,心態平和、多思考,你就會從這一年中獲得很多啟發和進步。教育需要培養學生不斷學習、不斷開闊視野、不斷自我完善的能力。我認為一所好學校就是提供給學生這樣一個環境和載體實現這些能力。

“當時看到的收益即使很大,但它缺乏深層次的人文底蘊;反倒是10年孕育、厚積薄發的成果更紮實。就這個角度講,北大國際實際扮演著一個平台的角色,在這個平台上,營造什麼、設定什麼、傳播什麼,就是北大國際的價值觀。”——王志澤

古時的師徒關係推崇的是“言傳身教”,兩年的北大國際生涯要想根本改變一個人幾十年形成的價值觀比較難,但教育價值的實現在於過程,真正辦教育的人不應該像做生意那樣,今天投了恨不得明天就把錢拿回來,因為不見得你教完了學生馬上就朝著你希望的那個方向改變。關鍵是這個堅持信念,不放棄、不游移,不斷去引導的過程,10年之後,甚至更遠一些,堅持的這些東西總會發揮作用。

學校是一個過程,學校不可以急功近利,從商學院兩年出來,這個人洗心革面徹底變了的可能性很小,任何教育都沒有這么高的效率。教育是積澱,在這個過程裡面,因為每個人的觸點不同,所以每個人的爆發點也不同,當時看到的收益即使很大,但它可能只是表面的,缺乏深層次的人文底蘊;反倒是十年孕育,厚積薄發的成果更紮實。就這個角度講,北大國際實際扮演著一個平台的角色,在這個平台上,營造什麼、設定什麼、傳播什麼,就是北大國際的價值觀。

什麼是大師?大師是有自己的思想,他不會受社會方方面面干擾。跟隨大師,你學習的其實不是技術手段,而是一種思想、一種意識。商學院培養的不是博士,但商學院必須有自己的氛圍,它是一種獨特的、不被干擾、堅持信念的態度。目前這個社會氛圍下,面對聰明、很強執行力的MBA學生,教給他們想法比做法更重要。

為什麼我們的經濟雖然發展很快,但總在出一些問題?事情歸根結底是做事的這批人還沒有建立一種正確的態度。讀北大國際這批人有比普通大眾更強的社會影響力,北大國際要在自己的平台上把這種態度傳播出去。

影響中華公益的60位慈善家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慈善排行榜辦公室2009年9月29日在北京發布“影響中華公益的60位慈善家”人物名單。霍英東邵逸夫李嘉誠楊受成楊勛5位香港慈善家入選。王永慶的女兒、台灣威盛集團董事長王雪紅成為台灣慈善界的傑出代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