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科名片
火蓮香灸是香河國際首創以艾灸為基礎,附配多種特殊名貴的香料及天然中藥材,通過中藥炮製法和藏香發酵法研製而成。它是香道與醫道的完美結合,可疏通人體14條經絡,調理五臟六腑,扶正祛邪、雙向調節、自動補瀉、陰陽平衡、通經活絡、理氣調中、浩養正氣,清除六淫邪氣和痛症,達到以香養心、以灸養身、身心通泰、清明開慧、香藥養生、灸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二、火蓮香灸註解
火——代表熱能,是一種人類從自然界獲取的外來能量。人類文明的起源,就是對火的運用。香之火是純陽之火---引天之陽,入地之陽,補人之陽;
蓮——代表潔淨,是佛教的重要象徵。代表一種境界、一種態度、一種精神,出淤泥而不染。
香——代表生機,香為大自然之精華,人間之正氣,為萬物之生氣,能養心安神,浩養真元,滋補生氣,破晦氣,養正氣。同時也代表著朝氣蓬勃的生命狀態,青春的就是芬芳的。
灸——灼也,從火音久。刺以石針曰砭,灼以艾火曰灸。屬中醫六法之一。常言道:藥之不及,針之不達,必須灸之。長期使用香灸具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昇陽舉陷、回陽救逆、拔毒瀉熱、防病保健、美容之功效。
三、灸的起源與發展
1.什麼是灸
“灸”字從火從久。“久”意為“長時間”,“久”與“火”聯合起來表示“長時間用火燒灼”。所謂灸,就是透過灼或煙燻,利用熱力刺激穴位,其用途和功效非常廣泛,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
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醫學入門》
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黃帝內經》
灸療用於防病保健有著悠久的歷史,如《扁鵲心書•須識扶陽》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中醫學認為,灸法適應症廣,療效迅速,安全可靠易學易用,特別適合於家庭治療和日常預防保健。病症無論寒熱、虛實、陰陽、表里均可施灸,灸療不但可以療疾防病,還可以養生美容。通過正確的辨證、診斷,辨明疾病的性質、病因、病機,並在相應的經絡腧穴上,採取正確灸療方法,就能達到祛除疾病的效果。
2.灸的起源
灸療法是中醫學中最古老的療法之一。關於灸療法的起源,雖然還缺少確實可靠的資料來印證,但是目前多數學者認為,這一療法的出現不會晚於原始社會。傳說古時候燧人氏鑽木取火,所用之物就是搗艾為絨。古人認為太陽為天之陽,艾能生火,而且有特殊的香味,便認為艾為地之陽,古人冬天把冰磨成凸透鏡,聚太陽之熱於艾,點燃,用於驅邪治病。這叫引天之陽,入地之陽,以補人之陽。
根據近代考古學研究證明,早在北京猿人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懂得用火,灸,《說文解字》釋為“灼也”,即是以火燒灼之意。先人們在用火過程中,可能因偶而不慎灼傷,結果卻使身體另外一部分的病痛得到意外的減輕或痊癒,多次的重複體驗,於是便主動地以燒灼之法來治療一些病痛,逐漸產生了灸療法。
3.灸的發展
灸療法的文獻記載,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一九七三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既是關於經脈的專著,又是記載灸法的最早的醫學典籍。內所提到的各種經脈病症,均採取灸療其所屬經脈之法。並發現,其中一些病症甚至可以“久(灸)幾(既)息則病已矣”(《陰陽十一脈灸經》甲本)。同時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亦提到灸法和熨法。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灸法專著是三國時期曹翕(曹操之子)所撰寫的《曹氏灸方》,共有七卷,惜已亡佚。敦煌卷子本中的殘卷《新集備急灸經》,則至遲是在唐•威通二年(公元682年)依照刊本抄錄的,不僅證實該書成書年代甚早,也表明我國早期刊本中就有灸治的專書。另有唐•崔知悌之《骨蒸病灸方》一卷,記載專病灸治經驗,原書雖已失佚,但尚收存於《外台秘要》及《蘇沈良方》之中。至宋代灸法專著更不斷出現,如《黃帝明堂灸經》三卷、聞人耆年之《備急灸法》一卷,西方子《明堂灸經》八卷以及莊綽《灸膏肓俞穴法》一卷等。這些專著在不同時代,從不同角度記載和總結了古代醫家灸法經驗。
在晉唐至宋代的一些重要醫學著作和針灸書籍中,灸法都被作為重要的內容被載入。晉•葛洪之《肘後備急方》,大量收集了當時及前人治之有效而又簡便易行的灸方。全書共109條針灸醫方,灸方就占94條之多。除繼承《內經》及《針灸甲乙經》的直接灸法外,首創隔物灸法,包括隔鹽炎、隔蒜灸、川椒灸等。另外尚套用蠟灸,以瓦甑代替灸器及燒艾於管中薰灸等。晉隋時期醫家陳延之,是提倡灸法的先驅之一,所撰《小品方》(現已亡佚)是我國古代一本重要方書,對灸法也多有論述。
在唐宋時期,隨著灸法的專門化,出現了以施行灸法為業的灸師。如唐•韓愈的《譴瘧鬼》詩云:“灸師施艾炷,酷若獵火圍”(《昌黎先生集•卷七》),生動地按期繪了大炷艾灼的場面。宋•張杲《醫說》中,也曾有灸師之稱。除灸師專門掌握施灸技術外,鑒於當時盛行灸法,非醫者對灸法也加以套用。《南史•齊本記》載,有人自北方學得灸術,因治有效驗,迅速推廣,一時間都中大為盛行,被稱之為聖火,甚至詔禁不止。《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也提到:“吳蜀多行灸法。”表明此法在民間中已頗為普及。另外,宋“太宗病亟,帝(指宋太祖)往視之,親為灼艾”。宋•蘇東坡寫有《灼艾帖》,李唐畫有《灸艾圖》,更證實了灸療在唐宋之際流傳之廣。
4.灸法的種類
直接灸:也稱著膚灸,會留下疤痕,也成瘢痕灸(化膿灸),將艾絨搗爛,搓成團在痛症點上燃燒。弊端容易在皮膚上留下瘢痕。(灸法包括:實按灸、知痛灸等)
間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效果沒有直接灸有效,始終隔物,但滲透及擴散力不夠。
艾條灸:純陽之草,燥性較大、容易上火。施灸時煙霧離漫,呼吸系統不好哮喘的客人不建議施灸,而且經常會有火星掉下來,容易燙傷。(灸法包括:懸灸、雀啄灸、溫和灸、迴旋灸)
碳灸:將其艾草及藥物精華進行碳化處理,無煙,不易掉灰。但經過碳化處理,其藥物成分功效降低,在房間裡面施灸時間過長,易釋放一氧化碳,人體吸入後對其健康不利。
溫灸器:將艾絨或艾條放入盒子或爐子、棒子之中,溫度很難控制,容易不熱或過熱的現象,容易燙傷客人,只能溫補不能泄。
天灸:三伏天及三九天在醫院專門推行的一種灸法,特定調製的藥膏貼於人體穴位,針對治療哮喘、呼吸道疾病、免疫力低下人群。但藥膏貼服人體時間稍長,容易導致皮膚過敏、出水泡、留下瘢痕的現象。
燈草灸:選取新鮮乾燥的燈芯草蘸取生菜油後於酒精上點燃,在新發皰疹泡頂上行灸法,以爆有聲響為佳;而後根據皰疹所損傷皮膚面積間距4~5cm。
電灸法:套用艾灸的概念,而脫離灸“久”、“火”的原念。用紅光燈的照射及用鐵片溫熱艾絨或艾餅,對人體較大局部進行溫熱,缺乏針對性及細節性。
四、香灸與艾灸的區別
首先,從物理屬性、藥材選用上看,艾灸是單方的,香灸是複方的,兩者之間的區別很大。
艾灸主要是由艾草製成的艾柱、艾條。艾乃純陽之物,需要三年至七年時間把艾葉的揮髮油去掉之後,才能變得柔和。新艾灸容易傷氣血,更需要辨別慎用。
香灸是由多種名貴香藥經過一定的組方原則和合製成的灸條,特別是一些由產於高寒地帶的天然香藥所製成的香灸尤為珍貴。
其次,兩者的配伍思路與理論體系不同。人體的穴位具有能夠吸取能量的特點,當它吸進香灸的香氣時,能自動歸經歸絡,這也是香灸優於艾灸之處。艾灸的作用有其特定時代性,在古代香材藥材匱乏的歷史局限下,艾草由於可以隨意取用,有其便利性,救治過古代人的性命。而當下社會物質條件極為豐富,可以選擇藥性更好、功用和配伍更全面的香材進行合理的配比,使香灸作用於經絡的效應更為明確,因此,香灸和香養理論順勢誕生。香灸因和香師對香方配伍及其功用駕馭能力的高低,體現在香灸套用效果上的高低也有所不同。
再則,相同的香灸,在使用過程中亦因香灸師的修為更顯高低優劣的差異。
五、火蓮香灸的特點
1.製作工藝
火蓮香灸將所有成分研成粉末,通過人手壓制而成。因沒有加入粘精,所有沒有經過烘烤處理,必須經過3個月天然晾乾。每根火蓮香灸都吸收天地之間的大自然的日月精華。藥引百年藏傳秘制,統領各味藥歸經、歸臟腑,以達到治病保健作用。火蓮香灸是由九朵蓮花花瓣組成的,為什麼由九個花瓣組成呢?道家有句話說“九是最大的陽數”正如我們自己數數字時,數到9之後就到0,0則代表著重生。“九九歸一”“一”正如中間的孔,在操作的過程中,會將身體的六邪風、寒、暑、濕、燥、火通過這一個孔抽取出來。重新調整您身體的機能。
2.火蓮香灸的辯證
香河國際火蓮香灸是一支會“唱歌跳舞”的灸,它可以自動搜尋身體的病灶,將六邪及濁氣排出。同時還能雙向調節身體,自動補瀉、平衡陰陽。通過煙、灸火、灸身、味道、灰、灸孔、聲音、體感的變化,身體症狀9大特點判別您身體的症狀。
六、火蓮香灸治病的原理
中醫認為人體是由氣、血、精、津、液等物質組成的那么這些物質按照陰陽的屬性可以做劃分:氣屬陽,血、精、津、液屬陰,而精、津、液由血所化所以可以看出人體的陰陽是通過氣與血所體現出來的。
後世醫家張問渠,趙孟華的著名著作《氣血證治》中說:人之生病,不外乎氣與血耳。所以我們疏通調整了氣血也就等於疏通調整了人體的陰陽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在施灸的時候燻烤穴位,也就是調理了我們的氣血,氣血呢有一個特性叫做“得溫則行,得寒則凝”,所以燻烤穴位的時候可以促進氣血的運行。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灸之。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開始保護我們的陽氣,這樣才能使正氣充足,精神煥發,膚質細膩,膚色有光澤。
七、香灸的禁忌
1.香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十五分內不可喝水,必須保暖防風;
2.香灸十五分鐘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3.飯後一小時內不宜香灸,過分飢餓也不宜香灸;
4.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酒醉禁灸;
5.孕婦禁用香灸,痛經期例外,在治療痛經時,可選擇在經期治療,醫溫補為主,女性石門禁灸;
6.大面積燒傷、創傷、大出血者不可直接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