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阿術拉,阿拉伯語“第十”的意思,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宗教節日,我國的回族和其他民族中信仰伊斯蘭教老教的穆斯林也過此節,在伊斯蘭教曆元月十日舉行。據考證伊斯蘭教不少重大歷史事件,雖在不同年代,大都發生在阿舒拉日,因而遜尼派穆斯林視為“吉慶日”。每年此日,群相紀念,敬頌《古蘭經》,贊主贊聖,宣講“臥爾茲”,增加副功拜或自願封齋,舍散財物,會餐宴客,祈求安拉豐厚的回賜。
傳說
相傳,回曆一月十日是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穆薩等先知得救的日子。622年穆罕默德由麥加遷往麥地那後,定該日為齋戒日。次年以後定萊麥丹(回曆九月)為齋戒月,該日改為自願齋戒日。穆斯林還傳說安拉於該日創造人、天園和火獄等,故視為神聖日。公元680年,海珊對當時的繼任哈里發不服,與家屬一行離開麥加,在行抵伊拉克境內的卡爾巴拉時,遭倭馬亞王朝騎兵的追擊,海珊一行全部戰死。此日正是伊斯蘭教曆1月10日(阿舒拉日),什葉派認為海珊是殉教聖徒,這一日遂被定為該派的蒙難日和哀悼日。後來,發展為“阿術拉節”。
節日過程
我國的回、東鄉等族信仰伊斯蘭教的民眾均過此節,節日活動各異。西北和雲南地區的回族在節日當天,每家送些糧食,交清真寺熬成雜豆粥,供眾人喝,請阿訇育經贊聖;或各戶用各種豆子,有的加入紅棗、核桃仁等煮成豆粥,供自己或請人食用,有些婦女在這一天聚會,捐錢湊糧,熬一鍋雜豆粥,請阿訇誦經會餐。回民把這種飯叫阿舒拉飯,也叫憶苦思甜飯。據傳是為紀念努海救人類之飢。傳說在遠古時期,真主派了一位能言善辯,處事穩重,胸懷坦蕩,有能力、有耐性的先知努海去勸說崇拜偶像的人。努海和顏悅色,千方百計地宣傳真主的信條,一部分人被說服接受了他宣傳的信條,而另一部分地位較高的人不但不聽他的勸說,還譏笑他。努海在毫無辦法的情況下,祈求真主不要在人世間留這些人。真主聽了努海的話,向他默示,儘快製造方舟,努海就到一個偏僻安靜的地方自己製造了船,帶著那些歸信安拉的人登舟,並在世界上各種動物和禽類中各選一對載在船上。努海一行剛駛船離岸,天上的水門便大開,飛流直下,地下的泉水噴涌,一時間洪水漫世,那些不信真主的人全都喪命。最後天上的水門漸漸閉合了,大地吸收了洪水,努海的方舟落到了朱迪山上。船上的人在山上等了三天三夜,找不到吃的,人們忍不住飢餓,亂喊亂叫。努海到山下揀了各種各樣的豆子下鍋煮著吃,結果幾把雜豆煮了一大鍋,救了不少人的命,也救了努海聖人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