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圖什

阿圖什

阿圖什市是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首府,素有"無花果之鄉"美稱,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緣,地處東經75°30′--78°28′、北緯39°24′--40°45′之間,東連柯坪縣,東北與阿合奇縣相接,東南接巴楚縣,南與伽師縣和疏附縣相連,西鄰烏恰縣,西北與{吉爾吉斯斯坦。

基本信息

阿圖什

市情簡介

素有"無花果之鄉"美稱的阿圖什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 南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緣,地處東經75°30′--78°28′、北緯39°24′--40°45′之間,東連柯坪縣,東北與阿合奇縣相接,東南接巴楚,南與伽師和疏附縣相連,西鄰烏恰縣,西北與吉爾吉斯共和國為界,邊境線長120多公里。市境東西長241公里,南北寬約136公里,總面積1.61萬平方公里。處於西南天山與塔里木盆地的連線部位,北部山區為西南天山的西坡,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南部平原為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邊緣,地勢平坦,海拔高度為1200-1300米,高差僅百米左右。
在悠久而漫長的地質史上,阿圖什經歷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從地質板塊構造上看,阿圖什是塔里木西北邊緣的邊緣海。在古生代之前的太古城--早元古代,整個新疆都是一片汪洋大海,只有塔里木準葛爾兩塊台地露出海面,而阿圖什則是塔里木盆地西北緣臨海的一塊海邊陸地,其北部大部分土地,也就是今天的哈拉峻,吐古買提北部山區,還沉浸在大海之中,著名的喀拉鐵克山還只是大海中的一道暗礁。只有南部的一小塊,即今日的阿圖什市區、松他克鄉阿扎克鄉格達良鄉,是海島中的陸地。而上阿圖什、阿湖以及格達良鄉的北部則是海岸線地帶。

歷史沿革

漢朝以前,市境屬疏勒國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正式歸入漢朝版圖。魏晉時,阿圖什轄於西域長史府,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阿圖什屬西突厥。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隸屬於安西都護府之疏勒都督府。唐開成五年(公元840年),回鶻等部建立喀拉汗王朝,阿圖什是其領地。蒙古汗國時,阿圖什屬察合台汗領地。元明之際,阿圖什屬東察合台汗國。明代葉爾羌汗國建立,阿圖什是其領域之一。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後,阿圖什受喀什噶爾辦事大臣管轄,阿圖什莊設阿奇木伯克,管理地方事務。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阿圖什轄於新疆?
民國27年(1938年)9月,阿圖什設治局成立。將原屬伽師縣的大阿圖什莊和原疏附縣的小阿圖什莊劃歸其管轄;民國32年(1943年)1月,阿圖什設治局升格為丙級縣,隸屬喀什行政長公署;1950年3月成立阿圖什縣人民政府,隸屬喀什專員公署;1954年7月14日,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成立,阿圖什縣劃歸其管轄,並被定為自治州首府;1986年6月,國務院批准撤銷阿圖什縣,成立阿圖什市。
阿圖什市這顆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綠色明珠,就是阿圖什人以勤勞的雙手和智慧,世世代代,前仆後繼,永不停歇地與天地奮鬥的輝煌成果。市區位於博孜塔格山南坡,地處洪沖積平原,博古孜河從城區西緣流過,環繞城區西南東北部3面。城區依山傍水,素潔清雃。市區規劃面積9.6平方公里,現建成區面積7.2平方公里,道路從原來的2條增到現在的19條,總長42公里,道路面積69.3萬平方米,市區開通公交線路8條,運營里程268公里。

行政區劃,人口民族

阿圖什市轄區共7鄉,3場,2個街道,即松他克、阿扎克、阿湖、上阿圖什、格達良、哈拉峻、吐古買提鄉. 2000年末全市總人口19.42萬人,有維吾爾、漢、柯爾克孜等11個常住民族。其中維吾爾族14.7萬人,占82%;柯爾克孜族2.17萬人,占12.1%;漢族1.05萬人,占5.8%;其他少數民族約占0.1%。
自然和旅遊資源
境內土地資源以土地、戈壁、荒灘為主,耕地少。全市總面積1.61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有0.97萬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65%;戈壁、荒漠面積0.28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8.7%;綠洲面積0.23萬平方公里,占15.6%。境內土壤有機含量低,質地較粘重,結構性差,缺磷,少氮,鉀較豐富,以灌淤土為主,潮土,棕色荒漠土,鹽土,水積土也占有較大面積,全市共有耕地面積26萬多畝。境內植被稀少,覆蓋率較低,植被以農作物及牧草,人工林為主。自然森林較少。全市森林面積40.72萬畝,草場面積1487萬畝,天然森林和草場多分布在北部中高山區。境內天然水資源7.376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148億立方米,地表水4.228億立方米;年引水量3.64億立方米,其中引用地表水3.22億立方米,引用地下水0.42億立方米。博古孜河和恰克瑪克河是市境兩大主要水系。
阿圖什市礦產資源和野生的植物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中,已探明的金屬礦有鐵、鈦、鋇、銅 、金、鉛、鋅等十多種,礦產資源有湖鹽、煤、磷、碳石、大理石、雲母、水晶石、螢蟲等;野生動物分布區廣,種類繁多,共有60餘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範圍的有棕熊、仙鶴、猞猁、雪豹、長尾雉、天鵝、盤羊、狼獾、掃雪等十多種;藥用植物有黨參、車前、青蘭、獨活、阿魏、紫草、麻黃、野紅花、黃連等。旅遊資源有三仙洞、莫爾佛塔 、喀喇汗王朝王庭遺址、蘇里唐麻扎等一批文物古蹟,不僅具有很高的歷史考證價值,而且也是遊人必至之地。巴格蘇蓋提古林,生長著千年古樹,盤根錯節,好似群龍飛舞;蘇蓋特阿塔木泉,長流不息,水質甘甜可口,當地人稱之為" 聖水",泉旁獨柳,根深葉茂,更增添神秘色彩;硝爾庫勒鹽湖,一望無際。這些奇特的自然景觀,令遊客嘆為觀止。夏秋季節的農家庭院和成片果園,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地貌特徵編輯
一、山地地貌特徵
阿圖什大峽谷
阿圖什大峽谷
以山地為主,可分為高山、中山和低山帶。地貌不僅平行變化大,立體垂直變化也十分明顯。
山地以海拔4000~5000米以上為冰雪帶,山頂常年積雪,雪線以下分布著很多冰川。冰川向下伸延,一些冰舌可下降到海拔3000米左右。冰川主要分布於慕士塔格、公格爾等高峰上,達600餘平方千米。在闊克薩勒山的南坡上也分布著約40平方千米的冰川。
高山冰雪帶的雪線以下,大都為寒漠帶,大約在海拔3500~4000米之間。高山寒漠之下為草甸帶和亞高山草甸帶,局部陰坡還分布著小片天然森林。
阿圖什的中山和低山面積較大,分布較廣。中山一般在海拔2500~3500米之間。低山在海拔2500米以下,其地貌特點為乾旱剝蝕嚴重,山體裸露,植被稀疏。由於組成山體的岩質不同,分別呈灰色、黑色、黃色、紅色裸露山體。有些山體為紅、灰色相間而成。
二、谷地、盆地地貌特徵
谷地、盆地遍布山間,以谷地為主。在山間谷地中,分布著大小不等的河谷平原和盆地,海拔一般都在2000米左右,谷地大都為兩褶皺山脈之間的陷落地帶,盆地大都為山體環抱形成的構造盆地,屬古老褶皺山前的凹陷區。盆地中沉積了三迭紀到第四紀的大量沉積物,土層發育較厚,最厚處可達1000多米。因乾旱缺水等原因,大都尚未開發,為植被稀疏的戈壁荒地。
三、中部平原地貌特徵
中部平原主要為幾條河流的沖積平原、山前沖積扇和兩河間的沖積三角洲,為自治州的主要種植業產區,屬塔里木盆地西南緣的綠洲地貌。
四、全州相對高差大
自治州地貌的特徵為相對高差大,最低處塔里木盆地西緣平原海拔僅1197米,最高處南部高山公格爾峰海拔達7719米,相對高差為6522米。[7]

交通狀況

阿圖什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緣,屬邊境市。東部、南部與喀什地區為鄰,西部和東北部與烏恰縣、阿合奇縣交界。北部隔天山南脈與吉爾吉斯斯坦毗連,是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首府所在地,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1433公里,市區所在地海拔1300米。境內居住有柯爾克孜、維吾爾、漢、回、哈薩克、烏孜別克、滿族等11個民族。阿圖什市具有獨特的地緣優勢,向北去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有吐爾尕特口岸,165公里到達邊界線;西去中亞諸國,有伊爾克斯坦口岸,246公里到達邊界線;南去巴基斯坦、印度、海灣等地,有紅其拉普口岸,443公里到達邊界線。本市距喀什航空港30公里,南疆鐵路重要站點,314國道穿市而過,交通較為方便。[8]

自然資源

農林資源
境內土地資源以土地、戈壁、荒灘為主,耕地少。全市總面積1.61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有0.97萬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65%;戈壁、荒漠面積0.28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8.7%;綠洲面積0.23萬平方公里,占15.6%。境內土壤有機含量低,質地較粘重,結構性差,缺磷,少氮,鉀較豐富,以灌淤土為主,潮土,棕色荒漠土,鹽土,水積土也占有較大面積,全市共有耕地面積26萬多畝。境內植被稀少,覆蓋率較低,植被以農作物及牧草,人工林為主。自然森林較少。全市森林面積40.72萬畝,草場面積1487萬畝,天然森林和草場多分布在北部中高山區。境內天然水資源7.376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148億立方米,地表水4.228億立方米;年引水量3.64億立方米,其中引用地表水3.22億立方米,引用地下水0.42億立方米。博古孜河和恰克瑪克河是市境兩大主要水系。[3]
生物資源
阿圖什市礦產資源和野生的植物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中,已探明的金屬礦有鐵、鈦、鋇、銅、金、鉛、鋅等十多種,礦產資源有湖鹽、煤、磷、碳石、大理石、雲母、水晶石、螢蟲等;野生動物分布區廣,種類繁多,共有60餘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範圍的有棕熊、仙鶴、猞猁、雪豹、長尾雉、天鵝、盤羊、狼獾、掃雪等十多種;藥用植物有黨參、車前、青蘭、獨活、阿魏、紫草、麻黃、野紅花、黃連等。[3]
氣候資源
阿圖什市光熱氣候資源獨特,無霜期長。阿圖什地處塔里木盆地西緣,西南天山的西南坡,境內高山連綿,溝谷遍布,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升高。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熱充足,乾旱少雨,春季升溫快,天氣多變,多浮塵,風微雪少。最熱月平均氣溫27.4℃,最冷月平均氣溫-9℃,年日照時數2500-3000小時,無霜期長,平原區243天,山區170天,年降水量最少的平原區平均78毫米,最大的中山區年降水量250毫米以上,境內多西北風。[9]
礦產資源
阿圖什市已探明釩、鈦、銅、錳、鐵、鉛、鋅、磷、大理石、石灰石、冰洲石等32種礦產。有爾布拉克銅鋅礦、艾西曼銅礦、塞斯布拉克金礦5大金屬礦,還有皮羌含磷砂礦、銷爾庫勒與吐孜蘇蓋提湖鹽礦、峽口石灰岩礦和皮羌大理石礦4大金屬。
肖爾庫勒鹽礦,位於阿圖什市東北哈拉峻鄉,為第四紀化學沉積形成的湖鹽礦床。鹽湖面積90平方千米,鹽礦層厚20一30厘米,主要為中粒結構的結晶鹽,味鹹質純,灰白色,主要成份為氯化鈉,含量在94%以上。礦石儲量1040萬噸,折合氯化鈉977.6萬噸。

民族風情

民族文化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10]
阿圖什是賽福鼎同志的故鄉。新疆第一所維吾爾現代學校誕生在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鄉依克薩克村,被稱為維吾爾現代教育的搖籃。新疆伊斯蘭教始祖蘇里堂麻扎被載入《中國名勝大詞典》,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境內有卡拉汗王朝遺址蘇里堂麻扎、莫爾佛塔、漢代佛窟“三仙洞”等名勝古蹟和文化遺產。大峽谷、怪柳林、天門等自然風景區。[5]
民風民俗
柯爾克孜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漢代,他們遊牧於葉尼塞河上游流域。七世紀四十年代,其地區已正式列入唐朝版圖。九世紀中葉起,陸續往天山一帶遷移,至十八世紀初,最後一支遷來西部天山區。十八世紀二十年代,一部分又遷到中亞費爾乾、帕米爾和喀喇崑崙山一帶。十九世紀中葉以來,沙俄侵占了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大片柯族地區。尤其在近代反侵略鬥爭中,英勇頑強,始終如一。1864,廣大柯爾克孜人民堅決反對阿古柏的入侵,與侵略者開展了殊死的搏鬥。1877年,清軍討伐阿古柏,收復喀什噶爾時,柯爾克孜族沖巴噶什等十四個部落誓不作沙俄臣民,重申歸復清朝。1895年,英、俄瓜分帕米爾後,帕米爾東部的柯爾克孜人民不理睬沙俄宣布他們“已屬俄國百姓”,拒絕供應侵略軍所需的肉食和交通工具,並衝破層層障礙,紛紛結隊返回祖國。
柯爾克孜族的民間文學,豐富多彩,在我國文學寶庫里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們的民間文學包括史詩、敘事詩、歌謠諺語、傳說、民間故事、寓言、笑話等。尤其大約產生於公元10——13世紀前後的史詩《瑪納斯》,是文學、藝術宗教、歷史和大自然的結晶,規模宏偉、色彩瑰麗,是一部反映柯爾克孜人民反壓迫、反侵略鬥爭的代表性作品。
柯爾克孜族的民間音樂具有濃厚的草原氣息,曲調開闊悠長,優美動聽。古柯爾克孜族人曾使用有“達甫(鼓)”、笙、腰鼓、“孜格拉瑪”、庫姆孜、口琴、響鈴、“秋吾爾”(牧笛)等,現多已失傳。
柯爾克孜族美術圖案內容豐富,種類繁多,造型美觀、質樸、大方,富有明顯的民族特點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柯爾克孜族人的手工藝品也很有特色,如著名的花氈、壁掛、手提包、白氈帽、馬衣等。
柯爾克孜族主要是從事畜牧業生產,他們穿著多取諸於牲畜的皮毛。男子一般一年四季戴白氈帽,身穿白色繡有花邊的圓領衫,外穿用羊皮或藍黑色棉布作成的無領大衣,腰束皮帶或繡花的布腰帶,下身內著襯褲,外穿條絨或布做的寬腿褲,腳穿皮靴、氈襪。女子都喜歡用靈巧的雙手打扮點綴自己的冠戴步履。年輕未婚姑娘,頭戴金絲絨圓頂小帽或戴水獺皮圓頂帽,足登皮靴,身穿紅色連衣裙,外罩黑、綠色坎肩。已婚婦女,多扎紅、綠色頭巾,喜穿紅綠、紫色上衣和紅裙,喜戴手飾。
柯爾克孜族人的飲食以肉、乳製品為主。冬春季以肉干優酪乳酪,酥油、小麥、青稞為主食;夏秋季以鮮蓄奶,優酪乳酪,奶油,肉食和麵食為主,各種蔬菜為輔助品。
柯爾克孜族人大部分居住在山中,氈房是一種頗有特點的住房,農業區多住士屋。
柯爾克孜族人長期從事遊牧生活,至今在放牧、代步、運輸上無不依靠駿馬,自稱為“騎在馬背上的民族”。被譽為“高原之舟”的氂牛、“沙漠之舟”的駱駝,都是搬運轉場、運送物資的主要交通工具。
柯爾克孜族人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過去有指腹為婚、幼年訂婚和成年訂婚,還有轉房的婚俗。婚禮一般在女方家舉行。
柯爾克孜族人的葬禮莊嚴、肅穆、隆重。與葬禮有關的習俗,充分體現了他們的善良、友愛和濃厚的同情心。屬土葬。
柯爾克孜族人信奉伊斯蘭教,宗教節日有“庫爾邦”節、“肉孜節”。根據節氣和預祝人畜平安的一個節日叫“諾魯孜”節。
柯爾克孜族是一個重禮儀的古老民族,他們民風淳樸、熱情友善、注重禮儀、熱情好客,親戚、朋友和遠方客人到來,他們出門相迎,並親手將客人扶下馬,然後掀起門帘讓客人進房,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對至愛親朋貴賓,還臨時宰羊或宰馬駒招待。平常,年輕人騎馬跨駝,路遇老人要下馬問安,站立道旁讓老人先走。婦女見到至親,晚輩吻長輩的臉額,長輩吻晚輩的手,同輩擁抱吻天額。在遷居時,領導互相招待,以示告別和迎送。[11]

傳統節日

肉孜節
肉孜節(開齋節)是中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全等少數民族共同歡度的節日,也是我國回族人民的年節。時間伊斯教歷的十月初。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圖爾”的意譯。在中國新疆地區,開齋節稱肉孜節,“肉孜”是波斯語,意為“齋戒”;有的民族稱開齋節為“爾德節”,“爾德”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為“節日”。
每年伊斯蘭教曆九月,稱為齋月。封齋的天數有時為二十九天,有時為三十天。齋日期間,穆斯林們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齋飯。日出之後的整個白天,無論怎樣飢餓,不準吃一點東西、喝一口水,平時抽菸折人也要暫時戒菸,謂之封齋(或把齋)。此外,還要求穆斯林在齋月期間禁房事,克制一切私慾,斷絕一切邪念,以示篤信真主安拉。小孩和老弱者可以不封齋,婦女在經期中也可以不封齋,但要節制飲食,絕不能在公開場所吃喝。有病、趕路的人可以不封齋,但日後要補齋,不能補的以交納財物作為罰贖。到了晚上,當封齋將要結束時分,清真寺開齋的鐘聲噹噹響起,情況就與封齋時完全不同,人們可以飲食說笑,左鄰右舍可以團聚一桌,甚至行路的陌生人感到飢餓時,隨便走到素不相識的人家,都會受到主人的熱情招待。
開齋節的慶祝活動,盛大隆重。早在開齋節到來之前,人們就粉刷房屋,打掃庭院,理髮洗澡等。青年男女常常選擇節日期間舉行婚禮。[12]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是中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全等少數民族共同的節日。
古爾邦節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也稱“爾德.艾祖哈”。“爾德”的意思是節日,“古爾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獻牲”之意。因此通常把這一節日的名稱漢譯為“宰牲節”,即宰牲獻祭的節日。在我國新疆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將其音譯為“庫爾班節”。古爾邦節的時間定在伊斯蘭教曆的十二月十日。過節前,家家戶戶都把房舍打掃得乾乾淨淨,忙著精製節日糕點。節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嚴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參加會禮。新疆的維吾爾族在古爾邦節時,無論是城市或農村的廣場上都要舉行盛大的麥西來甫歌舞集會。廣場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繽紛的傘棚、布棚、布賬、夾板房內,鋪設著各式各樣的木桌、板車、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備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在新疆的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等民族,節日期間還舉行叼羊、賽馬、摔跤等比賽活動。[13]
巴拉艾提節
巴拉艾提系阿拉伯語的音譯。巴拉艾提節在回曆8月15日。此時,離齋月還有半個月的時間,但節日的白天要封齋一天。這天家家戶戶要炸油餅子(維語為“庫衣馬克”),故當地人又稱之為油葫蘆節。各家各戶要提前把油餅子炸好。如果某家在過去的一年內有親人去世,那么親戚朋友要在這天的白天或晚上前去慰問。前去慰問者要身穿素服,神情端莊,並帶上油餅子。見面之後,相互問候。客人先提起“阿布杜瓦壺”給主人洗手,招呼主人坐在餐布邊上,拿出自己帶的油餅子一起吃。主人回顧死者生前事跡,不勝唏噓。客人也在此時追憶去世者所做的一件件好事,並勸慰家屬節哀,大家共同繼承去世者的優秀品質。主人也要拿出家中的簡單食品進行招待。如果大家都是近親,往往要坐上一夜。許多家庭要在巴拉艾提節掃墓。如果主人不能前往墓地,可以提前找一位阿訇,讓他代替到墓前誦經,給墳墓培土,灑上一些水。這一夜去墓地掃墓的人很多,許多攤販也提前在墓地附近擺攤設點,供應飲食。掃墓人都帶上油餅子,散發給行乞者,或贈送給親朋。在墓地上,家屬去世者的墓上親自培土,或灑一些水。會念經的人在墓前自己誦經,其他人跪拜,神情十分肅穆。若自己不會念經,則請阿訇念。有的還要為墳墓周圍的欄桿加固一根木撐子,或栽一棵樹,表示來年再加一根木撐子,再栽一棵樹。巴拉艾提之夜,墓地一直人來人往,持續到清晨。[14]
白雪節
白雪節,維吾爾語稱之為“喀爾勒克”,是維吾爾族在每年的瑞雪初降時舉行的歌舞娛樂活動。
白雪節是維吾爾族人民以雪來祈告冬天的平安,而白雪節中也有豐富有趣的娛樂活動。白雪初降,由幾位朋友聯名寫“雪禮信”,推選其中一人送至另一位朋友家中去。信以詩歌形式祝賀那位朋友全家平安,最後要求受信者舉辦娛樂晚會。送信人踏雪而去,一定要巧妙地把信放入受信人家中不易發現的地方。如果在送信人未離去前主人發現了雪禮信,那就罰送信人舉辦晚會。這且不夠,還要在送信人臉上塗上鍋灰,讓他倒騎毛驢回家。 白雪節的娛樂晚會是豐富多彩的,每位參加者都要表演自己最精彩的節目:有讚頌白雪的;有歌頌白雪般純潔的友情;有讚美白雪般寧靜的生活。這樣的“白雪”歌舞、音樂等文娛表演晚會,生動地流露出人們良好的心愿。 通常雪禮信中寫有這樣的字句:“如果你富裕,可以用豐盛的宴席請我們;如果你不富裕,也可用一頭洋蔥表表你的心意”。這些遊戲多在小伙子中間舉行,不過姑娘也不放棄參加這種遊戲的機會。人們開展這種歌舞遊戲一方面是為了消除一年勒耕耘之後的疲憊和煩悶,另一方面在大雪紛揚的冬天,寄希望於來年,祝願來年萬事吉祥,稱心如意。[15]
諾茹孜節
諾茹孜節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傳統節日。在新疆,凡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都過這個節。
“諾茹孜”一詞來自古伊朗語,意為“春雨日”。相當於伊朗古太陽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曆3月22日。達一天相當於漢族的春分,故而“諾茄孜”節也叫迎春節。
維吾爾族在信奉伊斯蘭教以前,崇拜天神、日神、月神、星神、水神、地神、火神(灶神)、祖先神等。在他們看來,星神是掌握人類命運禍福的主神,其中牡羊且是造福人類的主神之一,而雙魚星則是人畜的病源。所以穆斯林們正好在雙魚星降落,牡羊星升起時,舉行諾茹孜節,並把這一天定為自己的新年節。
維吾爾族把一天的時間分為日出更、午時更、日落更、星現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諾茹孜節儀式在節日的黎明更開始。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要著民族盛裝舉行各種節日活動。各家的家長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燒起一堆松柏樹枝,將冒煙的樹枝在每人頭上轉一圈,預祝他們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樂。然後,家長把冒煙的松枝帶到牲畜圈門口,讓畜群在煙上通過,祈求新的一年裡,牲畜膘肥體壯,迅速繁殖。
節日當天日出更以後,維吾爾人要做“諾茄孜飯”,家家戶戶用剩餘的糧食和食物,加上多種佐料(也加野生調味佐料)煮成稠粥,稱作“克缺”或“衝剋缺”(豐盛粥)。做這種飯時,不再宰牲畜。從當天午時更起,維吾爾人成群結隊地相互拜年。到日落更以後,每戶請客吃飯,男女老少分別跳舞和唱歌,盡興表達對新春的歡悅之情。
“諾茹孜”節過後,在農村,緊張的春耕生產就開始了。[16]

河流湖泊

一、河流
托什乾河水系托什乾河水系,為塔里木流域阿克蘇河水系的上游,主流為托什乾河。支流有闊克薩勒河、玉山古西河、艾孜力河等19條支流,全流域面積2.7萬平方千米。主流由西向東沿阿合奇縣托什乾河谷,流入阿克蘇河。其支流分別由阿合奇縣北部的闊克薩勒嶺南坡和南部的喀拉鐵克山北坡的溝壑中,注入主流托什乾河,大部分支流為季節河。
托什乾河:發源於天山南脈吉爾吉斯境內,海拔4441米的喀拉格爾山。自阿合奇縣哈拉布拉克鄉入境自西向東貫穿阿合奇縣,至縣東部的庫蘭薩日克鄉出境,流入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境內。下游稱阿克蘇河,全長592千米,在州境內主流長為268千米,縱坡為5.8‰。流域面積1625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26.25億立方米,每年平均流量83.5立方米/秒,歷年最大流量203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4.4立方米/秒。河水量來源主要由冰雪水補給。洪水期8~9月,流量占全年徑流量的70%。11月至次年3月為枯水期。托什乾河是阿合奇縣的生命線,是阿合奇河谷地農業、飼草、飼料基地的灌溉及人畜飲水的水源。
博古孜河水係為塔里木流域上游之水系,主流為博古孜河,主要支流鐵列克、蘇枯木、硝爾庫勒河等37條。流域面積2112平方千米。
博古孜河:發源於天山南脈海拔4525米的散達勒山南麓。由河源到山口河長102千米,全長流向?,穿越阿圖什市北部群山進入吐古買提地。經阿湖寬谷,一支向東南注入托克拉克水庫後再從七盤水磨山口瀉出,流入博孜塔格山前平原;一支繼續南流,出博孜塔格山口,向東南轉向進入博孜塔格山前平原,注入托喀依水庫。每年平均流量3.23立方米/秒,歷年實測最大流量472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043億立方米。縱坡18.2‰。主要水源為地下水補給,補給量達50%,流量較穩定。主要灌區為阿湖谷地、博孜塔格山前平原及供應阿圖什市城鎮用水。
恰克瑪克河水係為塔里木河流域上游水系,主流恰克瑪克河,主要支流有吐爾尕特河、蘇約克河和恰克瑪卡烏爾蘇等十多條。流域面積3995平方千米。主流恰克瑪克河由北向南經烏恰縣東部流入阿圖什市西部,然後入喀什地區。支流分別由西北、東北向東南、西南匯入主流。有部分支流系季節河。
恰克瑪克河:發源於天山南脈海拔4758.8米的阿克厘山,上游蘇約克河由蘇約克、吐爾尕特河匯合而成,流向為東北、西北,在烏恰山區匯合後沿西北向東南流向直入阿圖什。進入阿圖什後分為南北兩支,南支沿主河道流入喀什地區;北支轉頭向東,沿阿圖什山前礫石平原下流而消失,其河床與博古孜河匯合於阿扎克鄉的翁艾日克村。由河源到山口162千米,縱坡20.3‰。多年平均流量5.19立方米/秒,歷年實測最大流量234立方米/秒,最小0.1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638億立方米。河源來水為邁丹塔格~吐爾尕特山的高山冰雪融水,主要補給為上中游高山、中低山地區的降水,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徑流量不僅年際變化大,年內月平均徑流量變化也較大,變差係數0.36,每年平均月徑流量最小與最大相差4.5倍。洪峰流量大而歷時短促,暴漲暴落。3~9月主要由冰雪和地下水補給,7~9月主要為降雨補給,為洪水期,10月至翌年3月僅地下水補給,為枯水期。4~9月徑流量占全年徑流量的75.8%。
恰克瑪克河中上游供烏恰縣、阿圖什市農牧業灌溉和人畜用水,下游供喀什地區用水。
克孜勒蘇河水系又稱克孜河水系,為塔里木流域上游水系。主流克孜勒蘇河,主要支流有吉根河、薩哈勒河、交玉魯乾河、瑪爾坎蘇河、康蘇河、膘爾托闊依河、庫孜洪河、烏瑞克河等二十餘條。流域面積14146平方千米。主流克孜勒蘇河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烏恰縣中部進入喀什地區。支流分別由西南、北部匯入主流,遍布烏恰縣境內。
克孜勒蘇河,發源於天山南脈中吉邊界西側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扎爾多布卡山口海拔4419米的冰山上。從烏恰縣吉根鄉的斯姆哈納入境,由西北向東南橫貫烏恰縣中部,流入喀什地區疏附縣,進入喀什地區以後匯入喀什噶爾河,由河源至山口段長248千米,河道全長847千米,在我國境內長約600千米,在州境內長245.4千米。縱坡4.0‰。多年平均流量62.1立方米/秒,歷年最大流量1400立方米/秒,最小9.6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67.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9.584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23.50億立方米,最小年徑流量17.65億立方米。水源主要由冰雪融水補給,另外還有降水和泉水補給。水源補給情勢比較穩定。洪水期在5~9月,徑流量占全年總量的60%,最大洪水期為7月,為年總徑流量的20%。枯水期在11月至翌年3月,長達5個月,但徑流量僅占全年總量的15%,12月至翌年2月水量最小,僅占全年流量的3%。
克孜勒蘇河春汛早,時間長,上游流經第三紀紅泥岩石,河水中夾雜有大量紅色細泥沙,顏色呈紅色,為此歷史上曾稱之為赤河,河名克孜勒蘇河來自於柯爾克孜語,亦為紅水河之意。克孜勒蘇河流經自治州中部的柯爾克孜族主要是居住區,是廣大柯爾克孜族人民賴以生存的生命線。
蓋孜河水系是塔里木流域上游水系,主流蓋孜河。主要支流有木吉河、庫西瓦河、布倫庫河、奧依塔克河等十幾條,流域面積9858平方千米。主流蓋孜河由西南向東北穿過阿克陶縣境進入喀什地區疏附縣,支流分別由西北、西南、南方向匯入主流,縱橫交錯於阿克陶縣西部山區。
蓋孜河上游由兩條主要支流匯合而成。北支為木吉河,源頭為薩雷闊勒嶺海拔5610米的庫依吉尕山,由西北向東南流與南支匯合,由河源到匯合處河長150多千米。南支為康西瓦爾河,發源於阿克陶縣境內的慕士塔格冰山,由南向北與北支匯合,由河源到匯合河長81千米。以此支為主,河源到山口210千米。河道自南向北穿越帕米爾北坡山地進入喀什噶爾平原,全長364千米,在自治州境內長215千米,平均寬度150米,平均深度0.6米,縱坡9.8‰。山口處(克孜水文站以上)集體面積1060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2.2立方米/秒,歷年最大流量532立方米/秒,最小流量4.69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3.32億立方米,年際變化不大,變差係數為0.17。水源主要由慕士塔格、公格爾、阿克塞巴什等高山冰雪融水補給,占總徑流量的80~90%。另外,喀拉庫勒、布倫庫勒湖水尚補給部分水源。洪水期較集中,6~8月3個月徑流量占全年徑流量的59.4%。冬春季節為枯水期,春季僅占年總徑流量的14.6%,冬季更少,僅占6.6%。冬春季河水清澈透亮,夏季渾濁,含大量灰色泥砂,下游含砂量高達6.34公斤/立方米,河口呈灰色,故有灰水河之稱,“蓋孜河”,柯爾克孜語意即灰水河。汛期較晚,大約始於5月中、下旬。
庫山河水系是塔里木流域上游水系,主流庫山河。主要支流有喀拉塔什河、且木乾河、汗鐵熱克河等。流域面積2563平方千米。主流庫山河南由向北穿過阿克陶縣境進入喀什地區英吉沙縣。
庫山河發源於崑崙山山脈北麓公格爾—慕士塔格山南坡。源頭買爾開河發源於海拔5000米左右的買爾開達坂處,經阿克陶縣東部出境,流入英吉沙縣吉勒尕戈壁。全長198千米,縱坡16.3‰。由河源到山口河道長118千米,在州境內河道長114千米。寬約100米,深約0.4米。多年平均流量21.2立方米/秒,歷年最大流量183立方米/秒,最小1.33立方秒/秒。多年平均徑流量6.70億立方米。河水主要由高山冰雪融水補給,汛期晚,始於5月下旬。夏季徑流量最大,占全年的64.6%,冬季最小,僅占全年的6.4%。最大月平均流量87.6立方米/秒,最小月平均流量僅3.73立方米/秒,相差23.5倍。
葉爾羌水系是塔里木流域上游水系,橫跨幾個地州。在克孜勒蘇境內段主流為葉爾羌河上游,主要支流有塔什庫爾乾河、恰爾隆河、帕斯熱瓦提河。
葉爾羌河是塔里木河的正源,發源於喀喇崑崙山北麓,全長1099千米,流經克孜勒蘇自治州、喀什地區至阿克蘇地區與阿克蘇河、和田河匯合為塔里木河。河水*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補給。葉爾羌河位於自治州阿克陶縣東南部山中,由塔什庫乾塔吉克自治縣大同鄉欄乾入境,向東至莎車縣卡群阿克塔什處出境,全段長57千米,控制集水面積257平方千米,縱坡1.8‰。多年平均流量206立方米/秒,歷年最大流量6270立方米/秒,最小22.8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65.11億立方米。葉爾羌河水中含有金和玉,維吾爾語稱之為再熱甫先河,即為流金之河。
二、湖泊
硝爾庫勒鹽湖位於阿圖什市東北部,哈拉峻鄉東南40千米的海拔1551米處。面積90平方千米,湖水不深,鹽蓋層厚度不一,約0.5~1.5米。
吐孜蘇蓋特鹽湖位於硝爾庫勒鹽湖附近10千米處。面積約50多平方千米,湖水與硝爾庫勒鹽湖相通。含氯化鈉94%。
烏唐庫勒湖位於阿圖什市東部,硝爾布拉克溝源頭海拔1791米處。面積0.1平方千米,水質較差,礦化度3克/升,無水產。
阿其克庫勒湖位於阿圖什市阿湖鄉。面積0.07平方千米,蓄水量約14萬立方米。[

阿圖什市著名旅遊景點

簡介阿圖什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素有“無花果之鄉”的美稱,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緣。
景點公格爾山 喀拉庫里湖 慕士塔格山 阿圖什 奧依塔克風景區 蘇里唐麻扎 蘇丹麻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自治區轄:2個地級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11個市轄區、19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 |沙依巴克區 | 新市區 |水磨溝區 |頭屯河區 | 達坂城區 | 米東區 | 烏魯木齊縣
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 | 獨山子區 | 白鹼灘區 | 烏爾禾區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 鄯善縣| 託克遜縣
哈密地區哈密市| 伊吾縣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和田地區和田市 | 和田縣 | 墨玉縣 | 皮山縣 | 洛浦縣 | 策勒縣 | 于田縣 | 民豐縣
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 | 溫宿縣 | 庫車縣 | 沙雅縣 | 新和縣 | 拜城縣 | 烏什縣 | 阿瓦提縣 | 柯坪縣
喀什地區喀什市 | 疏附縣 | 疏勒縣 | 英吉沙縣 | 澤普 | 莎車 | 葉城 | 麥蓋提 | 岳普湖 | 伽師 | 巴楚 | 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 阿克陶縣 | 阿合奇縣| 烏恰縣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 | 輪台縣 | 尉犁縣 | 若羌縣 | 且末縣 | 焉耆回族自治縣 | 和靜縣 | 和碩縣 | 博湖縣
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 阜康市 | 呼圖壁縣 | 瑪納斯縣 | 奇台縣 | 吉木薩爾縣 |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 精河 | 溫泉縣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州直轄) | 伊寧市 | 奎屯市 | 伊寧縣 | 霍城縣 | 鞏留縣 | 新源縣 | 昭蘇縣 | 特克斯縣 | 尼勒克縣 |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塔城地區塔城市 | 烏蘇市 | 額敏縣 | 沙灣縣 | 託里縣 | 裕民縣 |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 | 布爾津縣 | 富蘊縣 | 福海縣 | 哈巴河縣 | 青河縣 | 吉木乃縣
直轄行政單位石河子市 | 阿拉爾市 | 圖木舒克市 | 五家渠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