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藤莖。
性 味
味苦,性寒。
歸 經
歸心、小腸、膀胱經。
功 效
清心火,利小便,通經下乳。
主 治
用於口舌生瘡,心煩尿赤,水腫,熱淋澀痛,白帶,經閉乳少,濕熱痹痛。
相關配伍
1、用於治療膀胱濕熱,小便短赤,淋瀝澀痛:與車前子、滑石等配伍,如八正散。(《和劑局方》)
2、用於治療心火上炎,口舌生瘡,或心火下移於小腸而致的心煩尿赤:與生地黃、甘草、竹葉等配伍,如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
用法用量
3~6g。
禁 忌
不可多用、久服,腎功能不全及孕婦忌服。
炮製方法
洗淨,略泡,潤透,切薄片,曬乾。
生理特性
本品呈長圓柱形,稍扭曲,長1~2m,直徑1~150px。表面灰黃色或棕黃色,有淺縱溝及棕褐色殘餘粗皮的斑點。節部稍膨大,有1枝痕。體輕,質硬,不易折斷,斷面黃色或淡黃色,皮部薄,木部寬廣,有多層整齊環狀排列的導管,射線放射狀,髓部不明顯。摩擦殘餘粗皮,有樟腦樣臭。氣微,味苦。
產 地
主產于吉林、黑龍江、遼寧等地。
相關論述
1、《別錄》:療脾疸常欲眠,心煩噦,出音聲,療耳聾,散癰腫諸結不消,及金瘡、惡瘡、鼠痿、踒折、齆鼻息肉,墮胎,去三蟲。
2、《藥性論》:主治五淋,利小便,開關格,治人多睡,主水腫浮大,除煩熱。
3、《食療本草》:煮飲之,通婦人血氣,又除寒熱不通之氣,消鼠痿、金瘡、踒折,煮汁釀酒妙。
4、《本草拾遺》:利大小便,令人心寬下氣。
藥用植物與生藥
我國是世界上藥用植物和生藥種類最多、套用歷史久遠的國家,藥用資源種類達12807種,其中植物11146種,占總數的87%。因此,在此特總結一些有關藥用植物和生藥方面的一些知識,以更好的推廣普及我國的“中草藥”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