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陽一中位於湖北省八大景區之一的清江旅遊度假區,是宜昌市“一小時經濟圈”中一所名師薈萃、英才輩出的巴楚名校。著名教育家費孝通、冰心、何東昌分別為學校題名、題詞。“披荊斬棘恢弘百年功業,繼往開來掌領一代風騷。”學校先後被國務院、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和“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的光榮稱號;先後被評為“湖北省文明單位”、“湖北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科研教改試驗學校”、“湖北省校本培訓示範學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園”。
學校簡介

清江風雷驚楚地,千秋功業蔚人文。學校堅持“讓每一個人得到尊重、讓每一個人得到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走有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辦學之路,綜合辦學水平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2005年4月,學校被正式認定為“湖北省示範學校”,成為土家學府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歷史沿革

1943年,正值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隨著武漢、宜昌相繼失守,地處川鄂咽喉的長陽頓時成為抗日前線,但不甘於貧窮落後,不甘於愚昧黑暗的土家兒女仍然沒有停止追求現代文明的步伐。在十八萬年巴楚文明的厚重土壤上誕生的長陽一中,注定要在時代的號角聲中發展壯大,成為長陽教育事業的一座豐碑,矗立在九峰山下。這一片天空,放飛著土家族人民經濟富裕、科教發達、文化進步的夢想;這一方土地,秉承著巴人祖先勇於開拓的稟性,書寫著創造歷史的篇章。
遙想60年前,兩百多名師生齊聚枝柘坪覃氏宗祠,鐘鳴山應,開啟了長陽一中的歷史進程。學校創辦伊始,雖條件簡陋,但師生胸懷報國之志,教師勤奮施教,學生孜孜以學,一時聲名遠播。1945年,學校東遷至縣城所在地龍舟坪,以清朝時期的九峰書院舊址為校址。1949年7月,龍舟坪解放,學校更名為“湖北省長陽縣第一中學”。1958年,學校增設高中,成為一所完全中學。1965年至1976年,學校一度改名為“育紅中學”、“城關中學”。其間,中華大地倍受十年浩劫,加之1969年清江洪水暴漲,校舍淪為汪洋,校址被迫遷至九峰山北麓,即今天的長陽一中所在地,校名改為“長陽縣三里店中學”,學校一度陷入歷史低谷。
1978年,校史翻開嶄新一頁,當年學校被確定為湖北省108所重點中學之一。八十年代以來,長陽一中洗掉歷史塵埃,全然以新的態勢躋身於教育方陣。1984年,學校創造極度輝煌,學生李世民、劉小勇分別奪得宜昌地區文、理科“狀元”,有84人被錄取到清華、北大等國家重點院校,轟動縣內外。隨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成立,1985年學校改名為“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高級中學”。1992年秋,學校正式更名為“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第一高級中學”,簡稱“長陽一中”。
1993年以來,學校各項工作闊步向前,校舍建築面積翻了兩番,辦學規模18個班擴大到現在的36個班,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和教育教學研究力度日益增強,信息技術裝備和後勤服務水準大幅度提高。在探索中學校確立了“讓每一個人得到尊重,讓每一個人得到發展”的現代辦學理念,形成了“真誠合作,自主競爭,勤奮努力,追求優異”的一中精神。

六十多年的辦學歷史為長陽一中造就了一支結構最佳化、整體力量雄厚的教師隊伍,形成了一種“敬業愛生、啟智求真、為人師表、勇於創新”良好的教風。六十年中,有近四百名教師在這裡奉獻過他們青春與熱血。先後在這裡工作過的有“長陽人”化石的發現者,有受到國務院表彰的中國改革功勳勳章獲得者,有受到國家教委表彰的全國教育系統勞模,有受到國家教委人事部表彰的全國優秀教師,以及一大批受到省市各級部門表彰的特級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
六十多年間,“勤奮、守紀、團結、進取”八字校訓春風化雨,學校也不斷獲得了各項殊榮,先後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湖北省教委先後授予“湖北省文明單位”和“湖北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學校還被湖北省教研室確立為“省科研試驗學校”,是宜昌市首批示範學校和名牌學校。
進入新世紀,學校堅持“讓每一個人得到尊重、讓每一個人得到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走有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辦學之路,綜合辦學水平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2005年6月,學校被正式認定為“湖北省示範學校”,成為土家學府發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發展歷程

1945年,學校東遷至縣城所在地龍舟坪,以清朝時期的九峰書院舊址為校址。(即今之“清江花園酒店”所在地)
50年代的校園一角。
1969年清江洪水暴漲,校舍淪為汪洋,校址被迫遷至九峰山北麓,即今天的長陽一中所在地,校名改為“長陽縣三里店中學”
七十年代的學校全貌,中間橢圓山丘史稱“天鵝抱蛋”,最前面的三層樓俗稱“彈簧樓”
1989年,全縣學校布局調整,學校北面的師範校園併入一中,圖為1991年的校園全景
1993年竣工的第一座人行天橋將南北兩院連為一體
1993年學校五十年校慶之前竣工的毓秀亭,後因修建科教綜合樓撤除
2002年的學校全景
2003年竣工的科教綜合大樓、第二座人行天橋和文化廣場
創始人
一代名師覃毅武

覃毅武幼讀私塾,12歲到北京讀國小,14歲就讀於北師大附中,19歲考入北大法律系。畢業後歷任黃岡省立六中教員、漢口市一中訓育主任。抗戰時期,長陽地處前線,青年讀書尤其困難。覃辭謝外埠高薪聘請,毅然回鄉擔起籌建長陽縣立初級中學(註:長陽一中前身)之任。歷任籌備處主任、縣中第一任校長。
覃氏辦學,重在求實,所聘教師如李建唐、李閩侯、鄧式肅、陸淮之、鄧孟九和熊慶庚等,都屬獨當一面的師才;所招學生,也重在素質。長陽縣中自民國32年(1943)開辦,不幾年即成績斐然。
解放後,覃毅武相繼在長陽第一完小和縣中任教。1958年以所謂“反動言論”和“歷史問題”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和反革命分子,1968年溘然長逝。1979年6月,縣人民法院對其案重新審結,撤銷原判,宣告無罪。
斯人已逝,師魂長存。
充滿傳奇色彩的李地文

民國31年(1942年)冬,“長陽縣初級中學籌備處”成立,覃毅武任主任,李地文等任委員並負責籌集資金拾萬元(法幣)。此後,李地文以國民黨黨外人士身份被選為縣臨時參議會副議長。當局誘其參加國民黨,拒之。
1949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都鎮灣。李地文受我部首長囑託,附書國民黨地方武裝首領,勸其歸降。不久,其中一部被殲,另一部起義,全縣遂獲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10月,李地文被選為長陽縣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主席。同年10月,任本校校長。
現任領導
長陽一中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趙開望

長陽一中黨總支委員、副校長聞禮華
聞禮華,碩士研究生,中學高級教師,縣級骨幹教師,宜昌市第二屆學科帶頭人,宜昌市“高中課程改革專家小組”成員,長陽一中黨總支委員、副校長。著有《英語趣味教學》、《中學英語易混詞語用法詞典》等五本教學專著,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各級報刊雜誌上發表。曾任“《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影響山區學生閱讀能力的非語言因素的探究》等課題組長。
長陽一中黨總支副書記、工會主席楊克超
楊克超,黨總支副書記、工會主席,中學高級教師,湖北省教育學會會員,宜昌市高中語文課改專家組成員。先後組織課題實驗《高中語文誦讀課賞讀課導讀模式初探》和《高中語文“雙促雙發”實驗》,論文在《語文學習》、《語文教學研究》等刊物發表。省級“優秀教師”、“湖北省首屆優秀中學語文教師”,中國教育學會中語會“優秀實驗教師”,縣“優秀黨員”、“優秀教師”,縣第二屆十大傑出青年。
辦學理念
讓每一個人得到尊重
讓每一個人得到發展

形成這一辦學理念有著理論和現實兩方面的依據。
其理論依據是:1、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實現學校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現代教育理論。現代教育是鼓勵和引導青少年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創造”的教育,是尊重和培養學生個性的教育,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3、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一般來講,人的自我實現需要建立在尊重需要得到滿足的前提下。
其現實依據是:1、時代發展的要求。目前,我們正處在知識經濟逐步來臨的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時代,只有學會尊重(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社會)、主動發展(發揮特長、整體提高)的人才可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2、教育發展的要求。現代教育理應是一種尊重個性的教育、全面發展的教育,教育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學校管理應該遵循“以尊重人為前提,以發展人為目標”的原則,由此在“尊重每一個人”的前提下實現“讓每一個人得到充分自由發展”的教育目標;3、師生成長的要求。現代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個終身化的過程,只有一個倍受尊重、主動發展的教師群體,才可以引領學生學會尊重、健康發展。而讓一個以獨生子女為主的受教育群體得到尊重、學會尊重是促使其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發展又是學生得到尊重、學會尊重的結果和歸宿。
校徽

長陽一中校徽及其說明
標誌整體為天鵝從清江起飛,翱翔於藍天的造型。主體圖案來源於學校所在地的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天鵝抱(孵)蛋;同時也是漢字“一中”拼音第一個字母Y和Z的組合。標誌寓意一中學子在厚重的清江文化薰陶下放眼未來,走向世界,表現“長陽一中人”志存高遠的主題。
精神
真誠合作
自主競爭
勤奮努力
追求優異
校風·教風·學風
校風:勤奮守紀 團結進取
教風:敬業愛生 啟智求真 為人師表 勇於創新
學風:勤學好問 尊師守紀 全面發展 追求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