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該寺於乾隆3年建廟奉祀,以坐北朝南,分前、後及左右護龍圍繞中殿而成,前殿有銅鑄龍柱乙對,中殿龍柱多達數對,雕工極盡精細;寺內的石材計有瓏石、青石、觀音山石等,木雕亦甚巧妙,尤以正殿內藻井及神龕最為出色。
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固定香客來此進香元;而每年元宵節廟方更有舉行盛大的花燈大會,或在觀音、媽祖誕辰時也有盛大祭典,近年來寺廟的管理;與發展都朝著吸引觀光客的目標,使得很多活動也已不再保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雖是如此,香火卻依然旺盛;平時也有接踵而來的國內外遊客,所以龍山寺,不僅是座觀光廟宇,同時也為二級古蹟保護。
龍山寺附近,還有富傳統中國風味市集,如古董店、佛具店、青草巷等;位在龍山寺的右側的青草巷.西昌街224巷巷內,又以青草茶店聚集而得名,店內皆陳列各式各樣的藥材,常有慕名而來的遊客在此流連細選,形成當地的特色。
寺廟簡介
龍山寺位於台北市廣州街,肇基的年代早於 劍潭寺。寺宇金碧輝煌,與大龍峒保全宮、艋 清水岩,並稱台北三大廟門。香火之鼎盛,僅次於北港朝天宮,木柵指南宮。
車子進入龍山區,開始龍蹯虎踞起來,順著繁華艋 的走勢。龍山寺,彷佛龍姿上的神眼,它始終不只是一座廟宇而已。早期,它帶動艋 的發展;成為市民最好的消遣去處;現在, 華西街的好戲上場了,信眾與寺廟的依存關係,更密切,也更複雜。
時代在劇變,當街市景觀不斷地更新、進展、現代化。 龍山區卻依舊保有昔時繁華的樣態,此地居民以他們的認知認同於他所熟悉的生活方式。
時代變動,人心在兵荒馬亂的時空中,突然發現了宗教才是心靈最安和的皈依場所,於是,寺里的香火更盛了,善男信女,正信與迷信,都復於佛前尋回磨洗心靈塵垢的方法。
龍山寺不遠,感覺上它就居於 大台北規範著時事,庇護時事裡的眾生。熙攘的中華路拐個彎就到了。觀覽眾生與壁上文楹一一對照,讀了幾幅,以這句詩題得最好:
看此日 樹重興,眾心何等虔試。
這景象在繪在龍山寺,此時此地此人。當 樹重興,願眾生都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如此,求神拜佛才有砥礪生命的意義。
感覺寺里觸目即是聯句,只寫出了紅塵繽紛與泰和景象,淡化了塵世的苦楚。
龍山寺主殿雖供奉觀音,但在主殿後卻祀奉天上聖母媽祖。所以龍山寺雖為佛寺,但與地方信仰是混合的,由這層關係可以探索至其他依存關係,如與寺圍販卒,與龍山夜市的互動關係,以及備受議論的西街居民生活形態所產上的特殊信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