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莎士比亞(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於 英格蘭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鎮,1616年5月3日(儒略曆4月23日)病逝。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喜劇 《威尼斯商人》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詩。是“英國戲劇之父”,本·瓊斯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被賦予了“人類文學 奧林匹克山上的宙斯”。偉大的英國劇作家、詩人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生於英國中部瓦維克郡 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約翰·莎士比亞是經營羊毛、皮革製造及穀物生意的雜貨商,1565年任鎮民政官,3年後被選為鎮長。莎士比亞幼年在當地文法學校讀書。 歷史學家喬治·斯蒂文森說,後人從這些文字資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亞的生活軌跡:13歲時家道中落,此後輟學經商,22歲時前往倫敦,在劇院工作,後來成為 演員和 劇作家;1597年重返家鄉購置房產,度過人生最後時光。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1582年,18歲 中,列舉莎士比亞35歲以前的劇作,稱讚他的 喜劇、悲劇都“無與倫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戲劇詩人們並稱。但他生前沒出版過自己的劇作。1596年,他以他父親的名義申請到“紳士”稱號和擁有紋章的權利,又先後3次購置了可觀的房地產。1603年,詹姆士一世繼位,他的劇團改稱“國王供奉劇團”,他和團中演員被任命為御前侍從。1612年左右他告別 倫敦回到家鄉定居。1616年 4月23日病逝,葬於鎮上的聖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 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
一劇中三頁手稿。1623年,演員J.海明和H.康代爾把他的劇作印成對開本,收進36出戲(其中20齣是首次付印),號稱“第一對開本”。從1772年開始,有人對於莎劇的作者不斷提出過疑問,並且企圖證實作者是培根、C.馬洛、勒特蘭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證據。莎士比亞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間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時隱退回歸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莎士比亞在其五十二歲生日前後不幸去世,葬於聖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 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一劇中三頁手稿。1623年,演員J.海明和H.康代爾把他的劇作印成對開本,收進36出戲(其中20齣是首次付印),號稱“第一對開本”。莎士比亞是著名的同性戀者,他的十四行詩全部都是寫給他的同性愛人的.據英媒體報導,最近一位英國收藏家重新確認了一幅家藏油畫的畫中人身份,原來這名美艷“女子”不是別人,正是莎翁傳說中的同性戀情侶——南安普頓伯爵三世亨利·里奧謝思利。 發現這幅“驚世”油畫的科布家族家藏甚豐,繼承了全部藝術品收藏的阿萊克·科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從兒時起一直以為畫中人是位名叫諾頓的貴婦,因為在這幅油畫的背面赫然寫著諾頓夫人的字樣。
但幾年前,一位偶然來訪的藝術收藏家告訴科布,他認為畫中人並非女性,而是易容扮作女性的鬚眉。一席話驚醒夢
中人,科布開始重新審視其真實身份,直到今年年初才終於揭開謎底。這幅油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畫中的南安普頓伯爵塗脂抹粉,嘴唇上抹著唇膏,左耳還戴著精緻的耳環,手撫披散到胸前的長髮,看上去一派女人風情。英國歷史文物權威機構“全國託管協會”已確認油畫為真跡,此畫完成於1590年至1593年,當時莎士比亞正住在南安普頓伯爵三世的府上。儘管一代文豪莎翁娶了安娜·哈撒韋,但他的真正性取向一直是文學批評家爭議不絕的話題。南安普頓伯爵為同性戀的傳說由來已久,他與莎翁的關係更是撲朔迷離。伯爵曾招待莎翁入住自己的寓所,莎翁著名的《十四行詩集》又是獻給一位俊俏不凡、“美若女子”的年輕男子。不少史學家早已考據,莎翁詩中的傾慕之情大有可能是投向這位易容扮女人的英俊男友。
劇情
劇中主要寫主與仆各是一對面貌和形體都十分相象的 孿生兄弟,在海上遇難失散後,同在某異鄉城市出現,造成許多誤認的可笑情節。劇中還就夫妻關係、親子之愛、 手足之誼進行一些嚴肅的討論。結局是皆大歡喜的團圓。 亨利克·顯克微支(1846-1916),波蘭十九世紀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身於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進入 華沙高等學校語文系學習,後因不滿沙俄政府對學校的鉗制,憤然離校。1872年起起任《波蘭報》記者。在嗣後十年里,發表了許多優秀的短篇小說,《燈塔看守人》即是其中之一。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起,顯克微支轉向長篇歷史小說的創作。1882—1886年,根據十七世紀波蘭人民反抗異族侵略的史料,寫成長篇歷史小說三部曲:《火與劍》、《洪流》、《渥洛杜耶夫斯基先生》。1896年,發表描繪古羅馬基督教徒悲慘生活情景的長篇歷史小說《你往何處去?》。1900年完成的長篇名著《十字軍騎士》,取材於十五世紀波蘭、立陶宛人民聯合抗擊 日耳曼十字軍騎士團的鬥爭事跡,以格隆瓦爾德大戰為背景,熱情讚揚了波蘭和立陶宛人民同仇敵愾、共同打敗入侵者的鬥爭精神。這部小說雖受到宗教觀念和人性論的影響,但它卻是生動地再現了波蘭人民的光輝歷史,滲透著作者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表達了當時波蘭人民的共同願望,不失為波蘭文學史上的一部傑作。1905年, 瑞典皇家科學院為表彰他“作為一個歷史小說家的顯著功績”,給顯克微支頒發了諾貝爾文學獎金。二十世紀後,顯克微支的思想逐漸衰退,出現保守傾向。後期致力於寫作最後一部 小說《軍團》,但未完成,1916年便在瑞士去世。成就和影響
莎士比亞的戲劇大都取材於舊有劇本、小說、編年史或民間傳說,但在改寫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給舊題材賦予新穎、豐富、深刻的內容。在藝術表現上,他繼承古代希臘羅馬、中世紀英國和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戲劇的三大傳統並加以發展,從內容到形式進行了創造性革新。他的戲劇不受三一律束縛,突破悲劇、喜劇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來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內心奧秘,從而能夠塑造出眾多性格複雜多樣、形象真實生動的人物典型,描繪了廣闊的 、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圖景,並以其博大、深刻、富於詩意和哲理著稱。莎士比亞的戲劇是為當時英國的舞台和觀眾寫作的大眾化的戲劇。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賞以及時空自由 、極力調動觀眾想像來彌補舞台的簡陋等特點,曾在18世紀遭到以伏爾泰為代表的古典主義者的指摘,並在演出時被任意刪改。莎劇的真正價值,直到19世紀初,在柯爾律治和哈茲里特等批評家的闡發下,才開始為人們所認識。然而當時的莎劇演出仍常被納入5幕結構劇的模式 。19世紀末 ,W.波埃爾和H.格蘭威爾 - 巴克強烈反對當時莎劇演出的壯觀傳統 ,提倡按伊莉莎白時代劇場不用布景的方式演出,以恢復其固有特點。17世紀始,莎士比亞戲劇傳入德、法、意、俄、北歐諸國,然後漸及美國乃至世界各地,對各國戲劇發展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並已成為世界文化發展、交流的重要紐帶和靈感源泉。
中國從本世紀初開始介紹和翻譯莎劇,到1978年出版了在朱生豪譯本基礎上經全面校訂、補譯的11卷《莎士比亞全集》。1902年,上海聖約翰書院學生最早用英語演出《威尼斯商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先後有65個職業和業餘演出團體 ,以英 、
漢 、藏 、蒙 、粵5種語言 , 文明戲、 現代話劇、 戲曲、 廣播劇、 芭蕾舞劇 、 木偶劇6種形式 ,共演出莎劇21部,包括了莎劇大部分重要作品。莎劇已成為中國中學、大學特別是戲劇院校的教材。莎劇的重要角色為中國演員的培養和提高開闢了廣闊天地。莎士比亞給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戲劇,其中包括一些他與別人合寫的一般劇作。此外,他還寫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和三、四首長詩。就莎士比亞的天才、成就和聲望而言,他的名字未能在本冊中名列前茅看來有點離奇。我把莎士比亞排得這樣低,不是因為我不賞識他的藝術成就,而是我認為文學藝術人物一般說來對人類歷史影響較小。宗教領袖、科學家、政治家、探險家、 哲學家或 發明家的活動經常影響到人類奮鬥的許多其他領域的發展。例如,科學的進展對經濟和政治事物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影響了宗教信仰、哲學觀點和藝術的發展。一位著名的畫家,雖然可能對後來的畫家的作品影響很大,但是他對 音樂和 文學可能帶來的影響卻微乎其微,對探險和其他人類奮鬥的領域實際上則毫無影響可言。類似的說法也適合於詩人、劇作家和音樂作曲家。一般說來,文藝人物只對文藝有影響,實際上只對他們所從事的那個特殊領域有影響。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沒有一名文學、音樂或美術人物被列進前三十名,且只有少數幾個人物才被列入本冊。那么為什麼本冊中有文藝人物呢?這是因為欣賞文藝對每個人的生活有一定的直接影響(雖然這種影響並不總是很大),換句話說,
一個人可能會花一部分時間聽音樂,一部分時間讀書,一部分時間作畫,等等。即使我們聽音樂的時間對我們的其他活動毫無影響(這肯定是種誇張的說法),這一部分時間仍然代表著我們生活中的無聊時間。一位藝術家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可能比我們聽、讀或看他的作品所花的時間還要多。這是因為他的作品很可能對其他作家的創作活動產生影響,他們的 作品為我們所體驗和賞識。在有些情況下,文藝作品或多或少地有些明確的哲學內容,這會影響我們對其他問題的看法。當然文學作品比音樂或美術作品更經常是如此這般。例如,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三幕,第一場)中, 莎士比亞讓親王說:“對殺人的兇手不能講慈悲,否則就是鼓勵殺人。”這裡提出的觀點(不管人們接受與否)具有鮮明的哲學內容,可能會對人們的政治態度產生影響,而不是其他如欣賞“蒙娜麗莎”所產生的影響。莎士比亞在所有的文學人物中首屈一指,這看來是無容置辯的。相對來說,今天很少有人談喬叟、維吉爾、甚至荷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亞的戲劇,肯定會有很多觀眾。莎士比亞創造辭彙的天才是無與倫比的,他的話常被引用──甚至包括從未看過或讀過他的戲劇的人。況且他的名氣也並非曇花一現。近四百年來他的作品一直給讀者和評論家帶來了許多歡樂。由於莎士比亞的 作品已經接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因此在將來的許許多多世紀裡也將會受到普遍歡迎,這一推測看來不無道理。在評價莎士比亞的影響時,我們應該這樣考慮,如果沒有他,就根本不會有他的作品(當然類似的論斷適合於每一位文學藝術人物,但是這個因素在評價一般的藝術家的影響時看來並不特別重要)。據統計,莎士比亞用此高達兩格線以上。
它廣泛採用 民間語言(如 民謠、 俚語、 古諺語和滑稽幽默的散文等),注意吸收外來辭彙,還大量運用比喻、隱喻、雙關語,可謂集當時英語之大成。莎劇中許多語句已成為現代英語中的成語、典故和格言。相對而言,他早期的劇作喜歡用華麗鏗鏘的詞句;後來的成熟作品則顯得更得心應手,既能用豐富多樣的語言貼切而生動的表現不同人物的特色,也能用樸素自然的詞句傳達扣人心弦的感情和思想。雖然莎士比亞用 英文寫作,但是他是一位真正聞名世界的人物。雖然英語不完全是一種世界語言,但是它比任何其它語言都更接近世界語言。而且莎士比亞的作品被譯成許多種 文學,許多國家都讀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戲劇。當然有些受歡迎的作家的作品也會受到文學評論家的輕視,但是莎士比亞就不同了,文學學者都不遺餘力地讚揚他的作品。世世代代的戲劇家都研究他的作品,企圖獲得他的文學氣質。正是因為莎士比亞對其他 作家有巨大的影響和不斷受到大眾的賞識,才使他在本書中獲得相當高的名次。某版本的莎翁戲劇集中的序言,有一段這樣的話:他通過具有強大藝術力量的形象,從他的那些典型的、同時又具有鮮明個性的主人公的複雜的關係中,從他們的行動和矛盾中去揭示出他們的性格。戲劇中放射出的強烈的 人文主義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膽的藝術技巧,其意義早已超出了他的時代和國家的範圍。對文學界造成如此大的影響,難怪他的朋友、著名的戲劇家本·瓊孫說:“他不只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全世紀。”精典語句
莎士比亞是有史以來辭彙量最多的作家,至今沒有人能超過他。請欣賞:新的火焰可以把舊的火焰撲滅;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減輕。《羅密歐與朱麗葉》聰明人變成了痴愚,是一條最容易上鉤的游魚;因為他憑恃才高學廣,看不見自己的狂妄。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聰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為他用全副的本領,證明他自己愚笨。《愛的徒勞》對自己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習慣簡直有一種改變氣質的神奇力量,它可以使魔鬼主宰人類的靈魂,也可以把他們從人們的心裡驅逐出去。《哈姆雷特》我沒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當我能夠看見的時候,我也會失足顛仆,我們往往因為有所自恃而失之於大意,反不如缺陷卻能對我們有益。 不要借錢給別人,也不要向別人借錢;借錢給別人會讓你人財兩失,向別人借錢會讓你揮霍無度。《李爾王》要一個驕傲的人看清他自己的嘴臉,只有用別人的驕傲給他做鏡子;倘若向他卑躬屈膝,不過添長了他的氣焰,徒然自取其辱。《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外觀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為表面的裝飾所欺騙。沒有比較,就顯不出長處;沒有欣賞的人,烏鴉的歌聲也就和雲雀一樣。要是夜鶯在白天雜在聒噪里歌唱,人家絕不以為它比鷦鷯唱得更美。
多少事情因為逢到有利的環境,才能達到盡善的境界,博得一聲恰當的讚賞。《威尼斯商人》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經死了好多次
;勇士一生只死一次,在一切怪事中,人們的貪生怕死就是一件最奇怪的事情。行為勝於雄辯,愚人的眼睛是比他們的耳朵聰明得多的。《 英雄叛國記》疑惑足以敗事。一個人往往因為遇事畏縮的原故,失去了成功的機會。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過錯誤的過來人;一個人往往因為有一點小小的缺點,更顯出他的可愛。《量罪記》他賞了你錢,所以他是好人;有了拍馬的人,自然就有愛拍馬的人。《黃金夢》世界是一個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皆大歡喜》讚美倘從被讚美自己的嘴裡發出,是會減去讚美的價值的;從敵人嘴裡發出的讚美才是真正的光榮。《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黑暗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世界上還沒有一個方法,可以從一個人的臉上探察他的居心。《麥克佩斯》要是你做了獅子,狐狸會來欺騙你:要是你做了羔羊,狐狸會來吃了你;要是你做了狐狸,萬一騙子向你告發,獅子會對你起疑心;要是你做了騙子,你的愚蠢將使你受苦,而且你也不免做豺狼的一頓早餐……《黃金夢》魔鬼為了陷害我們起見,往往故意向我們說真話,在小事情上取得我們的信任,然後我們在重要的關頭便會墮入他的圈套。《麥克佩斯》上天生下我們,是要把我們當做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為我們的德行倘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於沒有一樣。《一報還一報》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他一味對鏡自賞,自吹自擂,遇事只顧浮誇失實,到頭來只是事事落空而已。無論一個人的 天賦如何優異,外表或內心如何美好,也必須在他們德性的光輝照耀到他人身上發生了熱力,再由感受他的熱力的人把那熱力反射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才會體會到他本身的價值的存在。伊莉莎白女王評價
在 莎翁的歷史劇當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伊莉莎白女王呢,當然知道這一點,她並沒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因為小莎從來就沒有對女王有任何不敬,相反,他寫了很多歌頌女王和她媽媽的劇本,贏得了大家的喜愛,如果他敢把女王寫成反面角色,他早就人頭落地了。儘管在哈姆雷特這樣的劇中,就有“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這樣的台詞。但是呢,這並沒有影響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界、就坐在舞台對面的包廂里看戲。 因為稱女人脆弱是一種讚美,反之,如果一女的被說成剛強,則一般被認為是一種污衊。女王的寬容,成就了莎士比亞的藝術高度,也成就了 英國整個島國上的人民的面貌和氣質。莎士比亞的作品包括:悲劇: 羅密歐與朱麗葉,麥克白,李爾王,哈姆雷特,奧瑟羅,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裘力斯·凱撒,安東尼與克莉奧佩屈拉(埃及豔后),科利奧蘭納斯,特洛埃圍城記,雅典的泰門等。喜劇:錯中錯,終成眷屬,皆大歡喜,仲夏夜之夢,無事生非,一報還一報, 暴風雨,馴悍記,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溫莎的風流娘們,愛的徒勞,維洛那二紳士,泰爾親王佩力克爾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約翰王,里查二世, 里查三世。十四行詩:愛人的怨訴,魯克麗絲失貞記,維納斯和阿多尼斯,熱情的朝聖者, 鳳凰和斑鳩等。如今,在他的故居,已豎起了近200多個國家的國旗,每一面都代表一個國家 翻譯了他的作品。他的 名聲也可想而知。就像中國人研究“紅學”一樣,對莎士比亞的研究也成了一門學問,叫做“莎學”。參考資料:
1.莎士比亞紀念網 http://ssby.memsky.com
2.http://hi.baidu.com/%C9%CF%B9%D9%C6%AE%D3%A3/blog/item/b68a76243c5c9b37c995595d.html
3.世界圖書與著作權日
4.http://en.wikipedia.org/wiki/Image:Shakespeare.jpg#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