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山遺址

金牛山遺址

金牛山遺址為中國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在遼寧省營口縣南7公里的金牛山,東距渤海灣20公里。該山是一座由震旦紀的白雲質大理岩、石灰岩和雲母[造岩礦物]片岩夾菱鎂礦等多種岩石組成的孤立山丘,海拔69.3米,面積為0.308平方公里。1984年9月,在金牛山洞穴發掘化石有較完整的頭骨、脊椎骨、肋骨、筋骨、尺骨、腕骨等共50餘件。金牛山遺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遺址簡介

金牛山遺址金牛山人頭骨化石

遺址海拔約70米,自西而東的三個地點沉積有第四紀的堆積物。

1974年~1978年曾在這裡先後進行了四次考古發掘,發現了豐富的動物化石,人類用火遺蹟——燒骨、燒土和炭屑以及少數打制石器

1984年9月,北京大學考古系舊石器時代考古實習隊在發掘金牛山A點洞穴第6層時,發現了一批人類化石和用火遺蹟,化石有較完整的頭骨(缺下頜骨)、脊椎骨肋骨筋骨尺骨腕骨等共50餘件,屬一個剛成年的男性個體。金牛山出土的石製品用脈石英製成,石核較少,石片較多,以錘擊法和砸擊法打制。石器有刮削器和尖狀器,前者數量多,石器的打片方法、加工方法或類型都與北京人相似。

在地層中發現有厚約30厘米的灰燼層,其上還有兩處圓形的灰堆,灰燼層與灰堆內有大量的燒骨和燒石,燒骨中有較多的類、類和鹿類的肢骨,這些動物都是當時人們狩獵的主要對象。

金牛山猿人共存的動物化石十分豐富,較重要包括有變種、中國三門馬梅氏犀腫骨大角鹿巨河狸、最後斑鬣狗中華貓葛氏斑鹿恰克圖轉角羚羊莫氏田鼠碩獼猴等,其地質年代屬於中更新世。

1990年對A點洞穴進行了維修加固。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考古發現

金牛山遺址金牛山遺址

遺址包括4個化石地點(編號 A、B、C、D )。從1973年開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遼寧省文物部門對金牛山A點和C點進行了多次發掘。

1984年,北京大學考古系和地方合作進行了發掘。1986~1988年,北大考古系和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聯合對A點進行了3次發掘。

A點:是一洞穴堆積。位於山的東南隅。已發掘面積約60平方米,出露的地層堆積厚12.5米,共分 8層。以第 4層為界,可分上、下兩部。

1984年發掘A點第6層棕紅色細砂夾角礫層的底部時,發現一批保存較完整的人類化石,包括頭骨(缺下頜骨)、脊椎骨、肋骨、髖骨髕骨、尺骨和手、足骨跗骨等50餘件,屬於一個剛成年的男性個體,命名為金牛山人,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晚期。

與人類化石同層出土的還有灰堆,內有多量燒骨,以嚙齒類和肢骨片為主。發現的動物化石非常豐富,共70餘種。主要有最後似劍齒虎、中國貉、腫骨大角鹿、巨氏大河狸,三門馬、梅氏犀、碩獼猴、李氏野豬和中華縞鬣狗等古老種屬,其中最後似劍齒虎和中國貉為第三紀和早更新世殘餘種,其他多為中更新世典型動物。

C點:也是一洞穴堆積,位於山的西北坡,1974、1975年進行了發掘,可分 6層。在下部地層(第4層以下)中,發現有石製品、用火遺蹟和大量哺乳動物化石。石製品的原料為石英,用錘擊法和砸擊法打制,石核較少,石片較多。石器有刮削器和尖狀器兩種,前者數量較多,可分直刃、復刃和半圓形3種,以一面加工為主。這些石器的打制方法、加工方法和類型,與北京人很相似。在灰燼層中含大量燒骨、燒土,說明當時人類已具有管理火的能力。燒骨多為兔類、嚙齒類和鹿類的肢骨。發現的動物化石有腫骨鹿、葛氏斑鹿、三門馬、梅氏犀、大河狸和碩獼猴等20餘種,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晚期。在上部地層中,發現了兩件磨製的骨器。動物化石有赤鹿披毛犀鴕鳥,時代偏晚,已進入晚更新世。

人類研究

金牛山人

金牛山遺址早期智人生活復原圖

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屬早期智人,時代為中更新世末期。1984年發現於遼寧營口金牛山。化石為一個頭骨、五個脊椎骨、二根肋骨以及其他部位的骨頭,全部屬於一個成年男性個體,年齡為三十歲至四十歲之間,腦量為1390毫升。

金牛山發現的這批化石資料之完整,在中國尚屬首次。同時還發現了一些灰堆,裡面有燒土、炭屑和燒骨,可能是金牛山人燒食之處。在灰堆旁邊分布著大量的動物碎骨,其中有的骨頭還可以看到人工敲砸的痕跡。

陝西藍田人

陝西藍田人,距今約八十萬年;安徽和縣人,距今約二十多萬年;遼寧營口的金牛山人,距今約二十多萬年。這些古人類遺址的發現說明,在遠古時代,中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到處都留下我們祖先生活過的遺蹟。

距今大約一萬八千年前,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里,又生活著一種原始人,稱為山頂洞人。山頂洞人仍然處在舊石器時代,但他們的勞動和生活能力大為進步,已經掌握了鑽孔和磨製技術。山頂洞人會縫製衣服,有愛美的意識。他們過著氏族公社的社會生活,處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山頂洞人的模樣,同現代人沒有什麼區別。山頂洞遺址發現的骨針,長82毫米,針耳微彎,磨製得很光滑,一頭有針孔。這說明山頂洞人已會縫製衣服。遺址里還出土了一批穿孔的獸牙、海蚶殼和石珠,可能是山頂洞人的頸飾。

智慧的人

智人(homo sapiens)即“智慧的人”,簡稱“智人”。人類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階段。其中有可分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兩個發展階段。

研究價值

經過年代測定,確定金牛山人距今約28萬年左右。據初步觀察,金牛山人化石的形態比北京人進步,與早期智人階段的大荔人接近。這個發現對研究從猿人過渡到智人階段的人類體質特徵及其直立姿勢、手足分工的形成均有重要價值。

新發現的智人化石填補了這個空白,與分子生物學的預測結果比較吻合,對人類祖先發源於非洲的假說是一個重要支持。在這些頭骨化石出土的地點,還發現了很多河馬羚羊等動物的骨骼以及多種相當先進的石器。這表明被發現的智人曾是捕殺動物的能手,其食物中肉類的比例較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