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峰鎮

金峰鎮

金峰鎮鎮域面積30平方公里,東與文嶺、湖南鎮毗鄰,西與鶴上鎮相連,南與漳港鎮交界,北與潭頭鎮接壤。處於長樂市北部,距省會城市福州市45公里,轄區面積29.88平方公里。金峰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是閩東千年名鎮,素以地理優越、物產富庶、商貿鼎盛、人文薈萃,而飲譽八閩,歷史上與函江、石獅、石碼並稱福建四大名鎮,並被稱為中國經編四大名鎮,享有“小上海”之美譽。金峰鎮行政轄鳳洋、塘下、集仙、塔光、三星、前林、首峰、首台、華陽、華劉、仙高、陳店、後團、鳳山、金峰、六林、蘭田、錦鳳、陳墩頭、金峰居委會、臚峰居委會等21個村(居)委會。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金峰鎮金峰鎮
金峰鎮位於東經119°27′,北緯25°59′,鎮域面積30平方公里,東與文嶺、湖南鎮毗鄰,西與鶴上鎮相連,南與漳港鎮交界,北與潭頭鎮接壤。處於長樂市北部,距省會城市福州市45公里,轄區面積29.88平方公里。
金峰鎮常住人口有10萬多人(其中外來人口3萬多人),均為漢族,農業人口占69000多人,占89%。非農業人口7400多人,占11%。其中歸僑、僑眷7000多人,有4000多人旅外僑胞和港澳同胞。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美洲歐洲等20個國家和地區。
對外交通也很通暢,寬55米,長5.42公里的臚峰大道聯接長樂國際機場公路,鎮區距福州45公里、長樂松下深水港碼頭30公里、長樂國際機場15公里。隨著金峰大橋通車,金峰向北通道也已打開,東南通道—一金漳路己初步確定,正在論證之中,另有金潭、峽梅、金湖等公路聯通周邊鄉鎮,交通十分便捷。全鎮現已基本實現進村(村間)道路水泥化。以臚峰大道為主軸的城鎮路網已經形成。金峰現有800多部各類客貨車日夜往返於廣州廈門、石獅、福州、城關等地以及周邊鄉鎮,形成源源不斷的人流、物流、商品流、信息流。

自然環境

金峰鎮金峰鎮風景
金峰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境內南面多丘陵,西面多山地,中部一片平原。境內最高峰為官財譚山,海拔542.7米,主要河流有陳塘港,其迂迴相連,流經本鎮11個村,具有排澇、灌溉等功能。
金峰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是閩東千年名鎮,素以地理優越、物產富庶、商貿鼎盛、人文薈萃,而飲譽八閩,歷史上與函江、石獅、石碼並稱福建四大名鎮,並被稱為中國經編四大名鎮,享有“小上海”之美譽。

經濟建設

金峰鎮金峰鎮
金峰鎮現有企業65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2家:集仙糧製品、宇洲經編、天雄織造、實達提花、金豐印染、前廈織染、峰院針織、永冠紡織、富平印染、僑興經編、第九經編、新穎織造、針織總廠、經緯集團、航球針織、健友蘆薈、航港鋁業、市染整廠、航洋針織、市印染廠、港口印染、鳳洋印染、廣豐紡織、金峰帆布、宏達經編金林生織造、協順針織、山力化纖、大洋紡織、盛達皮革、晴綸紗廠、金林恩印染、偉豐針織、金峰化纖、華鶴針織、金洋提花、中立化纖、福安針織、福化印染、第二染整廠。冠峰針織、鴻河針織、力拓綿綸、金河針織、興達彩印、閩松針織、齊盛針織、合興針織、經達針織、前峰針織、閩峰服裝、信一針紡、善源經編、金南針織、財福經編、金日針織、智輝磨具、欣旺經編、龍捷針紡、順達針織、宏盛針織、江南經編、航錦針織、福樂提花、豪達針織、星峰經編、翔天染織、新金鹿塑膠、新天針織、天美針織、佳聯化工、利泰實業、科信達針織、聖光針織、雁塔經編、宏利達針織、安泰針紡織。

商貿業發達,現有各類商業網點3500多家,消費人群近30萬人,日客流量5萬人,社會消費品日銷售額達700萬元。主要有化纖、棉紡、緯編、經編、機織、染整等6大項。正全力打造空港工業區金峰園區,正大力進行舊城改造和市政新區建設,舊城改造總規劃面積700畝,首期42畝已進入建設階段。市政新區總規劃面積1600畝,計畫06年進行行政小區建設。

鄉鎮企業和商業貿易是金峰經濟的兩大支柱。被譽為“草根工業”的金峰鄉鎮企業,近年來;通過多元化投入,加大技改力度,開闢工業小區等措施,不斷發展壯大。至2001年底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達39億元,鄉鎮工業產值31.l億元,其中紡織業產值達23.3億元,占工業產值的74.8%、在鄉鎮工業中,主要有紡織印染、食品飲料、塑膠製品、服裝製品、建築材料、竹木製品、醫藥保建、彩色印刷等8個行業共700多家企業。

金峰鎮的商業貿易歷史悠久,明末清初以來,就逐漸成為長樂“北鄉”100多個村的農副產品集散地。1985年該鎮投資建成了占地1.2萬多平方米的金峰綜合市場,1991年進行了擴建和改建。1992年總造價1600多萬元的商業城又投入使用。1998年,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的臚峰廣場取代原先日顯窄小的綜合市場。

鎮區現已形成“兩縱三橫”商業街和六個不同功能、各具特色的商貿小區:一、是以臚峰廣場農貿市場為群體的農副產品、副食品批零小區;二、是以建材及裝飾材料批發市場為群體的各類建築裝修材料批零小區;三、是以西南街服裝城、舊商業城為群體的各類服裝、鞋帽、小商品批零小區;四、是以興樂購物中心、永康商場、弘鑫商場為群體的各類電子、電器、通訊設備等商品小區;五、是以名人俱樂部、源達娛樂城為群體的娛樂服務區;六、是以鳳洋蔬菜批發市場為主體的各類蔬果批零小區。建設大市場,促進了大流通,2001年,第三產業值8.69億元,比增47%。

1985年,金峰成為全省首批億元鎮之一。2000年來,又相繼跨入省百強鄉鎮、省沿海規劃試點鎮、省星火技術密集區,全國、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省園林鎮、福州市商貿旺鎮及第一流經濟強鎮等行列。2001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42.8億元,上繳國稅2097萬元、地稅1870萬元、涉外稅32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10元。

2004年晉升為福州市超一流經濟強鎮,2005全鎮工業總產值近59億元,上繳稅收近9000萬元。

文衛事業

金峰鎮高中
金峰鎮現有老年人體育協會、書畫協會和集郵協會等民眾性文體組織。鎮區設有衛星地面接收站,全鎮基本實現電視有線化,1999年有線電視與長樂市實現聯網。鎮區有保齡球館等各類公共娛樂場所50多家,每個村都建有敬老院、文化中心等。1998年,金峰採用“民辦公助”形式,籌資700多萬元,建成投用了爐峰公園一期工程,改善了民眾休閒、娛樂、健身場所。
全鎮現有一所高中、兩所國中,在校中學生5000多人,國小24所,在校國小生9100多人,中國小校教職工近700多人,實現了省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目標,1999年通過了省實驗教學普及驗收。金峰鎮現有一家一級甲等中心衛生院,20個衛生所,衛生所覆蓋率100%。

社會事業

金峰鎮金峰鎮水泥廠
金峰鎮是閩東千年名鎮,素以地理優越、物產富庶、商貿鼎盛、人文薈萃,而飲譽八閩,歷史上與函江、石獅、石碼並稱福建四大名鎮,並被稱為中國經編四大名鎮,享有“小上海”之美譽。早在明朝末年,金峰就成了長樂“北鄉”(周邊8鎮)農副產品集散地。在“割尾巴”的歲月里,金峰比石獅還出名。到了改革開放初期,金峰還成了該省“草根工業”的發祥地。1985年金峰建成全省鎮級最大的農貿市場。但此後有幾年時間,金峰鎮容鎮貌沒有多少變化,街道窄短,路面凹凸不平,甚至髒亂差,與一起被稱為我省沿海四大名鎮的涵江、石碼、石獅比,那時的金峰落後了。
金峰鎮發展的勢頭也很猛,早在1982年,敢為人先的金峰鎮華陽村農民鄭良官召集同村人創辦了長樂市第一家經編廠,成為福建省乃至全國最早發展經編業的區域之一。1984年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教授來長樂市考察時,將金峰經編業這種快速蓬勃發展的現象譽為“草根工業”,金峰鎮成為了“草根工業”的發祥地而久負盛名。經過20多年的培育和發展,2004年全鎮經編企業總數達400多家,產值近40億元,實現稅金入庫近4500萬元。
金峰經編企業堅持以科技為核心,以創新為靈魂,2004年以來年來,累計投資4億多元,引進了包括德國卡爾邁耶、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編設備300多台(套),有力提升了經編產業結構和產品層次,生產的經編產品暢銷於美國歐洲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全國各大相關專業市場。
加強科學管理,推動了企業管理的規範化運作,把企業從家庭式管理中有效地解放出來,金峰經編企業積極推行IS09001國際質量管理認證體系,現有蜂院針織、宏達經編、福佳經編、金洋紡塑等10多家企業通過認證,還有幾十家企業正在申請中。
金峰鎮黨委和政府圍繞做大做強經編產業集群,依託堅實的經編產業基礎和紡織產業鏈配套成龍的優勢,針對民間資金充裕和在外企業家眾多的特點,積極帶隊到省內外走訪,以親情招商感動人,以優惠政策和最佳化環境吸引人,引導和鼓勵了眾多在外企業家回鄉創辦經編項目,推動行業發展進程,壯大了經編產業規模,為金蜂經編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壯大經編業的同時金峰鎮著力引導棉紡、化纖等經編上遊行業提升規模和檔次,加快印染、服裝等經編下游產業發展,促進其與經編業的互動發展,降低生產成本,打造和延伸紡織產業鏈條,提升了整個紡織業發展水平;同時,培育以金峰工業中心片區為核心的金峰工業集中區,不斷完善工業發展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有效集聚經編企業,已吸引的經編項目投資可達5億多元,為經編業的發展打造了一個堅實的平台。
金峰已發展成為長樂市的經貿重鎮和金漳經濟片區的中心城鎮及福州市次中心城鎮。

市政建設

金峰鎮金峰鎮全景
金峰鎮行政轄鳳洋、塘下、集仙、塔光、三星、前林、首峰、首台、華陽、華劉、仙高、陳店、後團、鳳山、金峰、六林、蘭田、錦鳳、陳墩頭、金峰居委會、臚峰居委會等21個村(居)委會。金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鎮功能日益提高。現金峰鎮自來水可供水1.3萬噸(實際日供水5000噸);有11萬伏變電站1座;程控電話裝機容量1.8萬門。1997年6月我鎮榮獲福州地區第一個“電話萬戶鎮”,現有電話入戶1.5萬門。隨著臚峰廣場、新農貿市場、閩運金峰車站、民營客運站、國稅郵政電信交警等公共配套設施和行政辦公大樓以及一批娛樂服務設施的建成投用,集行政辦公、商住、娛樂、服務等功能於一體以臚峰大道為主軸的新城區中心區已經形成。金峰、佛塔洋、民營科技園區均有項目落戶、投產。
建鎮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金峰堅持規劃先行方針,1998年完成了鎮總體規劃編制(修編),城鎮建設初具規模。金峰在建和擬建的項目有星級賓館、文體中心、福州金峰紡織城、舊城改造工程、農村舊村改造和新村建設等。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金峰將認真實施科教興鎮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商貿旺鎮和小城鎮建設為目標,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城鎮中心區)、兩條主軸(臚峰大道、星光大道)、三大項目(福州金峰紡織城、民營科技園區、舊城改造)、四個片區(城鎮東西南北四個片區)”的總體戰略布局,不斷挖掘潛力,培育新經濟成長點,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力爭把金峰建設成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商貿繁榮、工業發達的新型城鎮,使金峰以嶄新的面貌邁向新的世紀。

黨政建設

金峰鎮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
金峰鎮黨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六個好”的目標要求,以爭創省級先進鄉鎮黨委活動為載體,適應基層黨建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加大創新工作力度,全面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先後榮獲全國文明鄉鎮、國家衛生鎮和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以及福州市經濟強鎮等榮譽稱號。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班子、強隊伍,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

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如何有效地解決當前社會基層諸多矛盾,促進社會穩定,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如何用好乾部、管好乾部。為此,我們主要抓好三支力量的建設。

1、切實加強黨委班子的自身建設。首先講團結。鎮黨政主要領導經常交心談心,班子成員相互尊重,有意見當面提,不在背後議論,不利於班子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班子團結的事不做,自覺維護班子的形象。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和組織生活會,交換工作意見,增進相互了解,使班子成員既在工作職責上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又在執行中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一個團結合作的整體。其次是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提高領導班子科學決策能力。把民主集中制教育作為黨委中心組學習、民主生活會、幹部培訓的重要內容,認真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不斷加強領導幹部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覺性。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要求,健全了《金峰鎮三套班子成員議事制度》、《例會制度》等,採取黨委會和每月黨政聯席會議等形式對重大問題進行集體討論決定。黨政一把手帶頭遵守制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一言堂”和“家長制”,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規範鎮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每年都從省、市委黨校聘請專家教授進行輔導授課,把工作實際和個人思想結合起來,積極撰寫論文,提升工作水平,促進工作。

2、切實加強機關幹部和基層黨員隊伍建設。在機關幹部隊伍建設上,我們著重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認真貫徹黨管幹部的要求,不斷完善選人用人公正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幹部能上能下、選優汰劣的選人用人公正機制,建立並實行機關中層幹部競爭上崗、任前公示、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責任制等制度,提高民眾對幹部選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另一方面加強機關效能建設,通過推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一站式辦公等便民利民措施,使“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基層民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類難題得到及時幫助解決,深受民眾好評。

(二)建機制,抓載體,促進黨建工作上檔次、創特色。

制度作保證,載體為平台,是確保黨建工作整體推進的有效措施。為此,我鎮在創建“六好”鄉鎮黨委活動中,以“三級聯創”工作為載體著重抓好4個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黨建工作格局。鎮黨委堅持黨要管黨原則和從嚴治黨方針。每年年初的黨委工作會議上,鎮黨委與各支部(黨委、總支)分別簽訂了年度崗位責任制,黨建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層層建立、落實黨建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明確了各基層組織抓黨建的基本要求,納入全年工作總目標,形成了在鎮黨委統一領導下,書記負全責、分管領導具體抓、黨委委員分頭抓、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黨建工作大格局。堅持鎮黨委研究黨建工作專題會議制度及每月一次基層組織工作例會制度,在實踐中不斷強化村居抓黨建的責任意識,“黨支部不抓黨組織建設就是失職,抓不好就是不稱職”成為一種共識,各支部抓黨建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大大提高,形成全鎮上下齊抓基層黨建的濃厚氛圍。

2、認真抓好“五好”村黨支部建設。深入開展創“五好”村黨支部建設活動,全面推進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從實際出發,組織四個億元村,廣泛開展“學美嶺,創五好”活動,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包括規範“三薄兩冊”和崗位目標制、黨員民眾議事代表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等,把4個村樹立為“雙文明”億元村的典型。全面推行“村務公開、民主聽證”制度及農村集體會計委託代理制度,各村成立民主理財小組和監督小組,建立健全財務預決算、財產保管、固定資產使用管理、民主理財、定期審計、開支審批、會計交接等財務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了村財務民主管理、經濟契約及基建項目管理、集體提留和資金籌集管理制度等,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建制沿革

金峰鎮金峰鎮
金峰鎮古稱“琅琦島”、“琅琦山”、“嘉登島”,因劉姓人家較早遷居島上,俗稱“劉岐”。代屬閩縣晉安鄉海畔里。宋代屬閩縣晉安東鄉,里名不變。元代,海畔里與海曲里(壺江、川石島,現屬連江縣琯頭鎮)合併為嘉登海曲里。明代,改為嘉登里。清代,為閩縣東南二區嘉嶼區。民國23年(1934年)屬閩侯縣四區;民國24年改屬閩侯縣二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8月17日金峰設閩江口軍民辦事處。同年12月金峰屬閩侯縣二區。1954年11月,二區轄閩琅鎮和衙前、三平、吳莊、海嶼、雲龍、金砂、鳳窩、龍台、公婆等鄉。1956年6月,金峰劃歸連江縣,同年,10月又劃歸閩侯縣。1958年8月,金峰拆區並鄉,改為金峰鎮;同年11月成立金峰人民公社。1961年11月,金峰由閩侯縣劃入福州市郊區。1963年6月,金峰設區公所,轄10個人民公社、36個生產大隊。1970年,金峰從福州市郊區劃入連江縣。1975年12月,從連江縣劃歸福州市郊區。1984年,金峰人民公社改為金峰鄉。1991年10月,金峰鄉改為金峰鎮,轄9個管理區,39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1995年11月,金峰鎮劃入福州市馬尾區。

1997年,金峰鎮轄26個村委會(農旗、光輝、星輝、光明、勤耕、群星、星光、紅光、紅星、勞豐、勞光、爭豐、樂村、建光、勞團、東紅、榮光、吳莊、海嶼、雲龍、龍台、後水、院前、南兜、董安、鳳窩)和1個居民委員會(閩琅居委會),全鎮人口7.23萬人。

歷史事件

金峰鎮習近平
1974年,原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到金峰視察。
1984年8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在金峰召開全省鄉鎮企業現場會,肯定了金峰發展鄉鎮企業的成績和經驗,提出了“以鄉鎮企業打頭陣”的號召。
1985年,國務院副總理喬石到金峰視察,肯定了金峰發展鄉鎮企業的成功經驗。
1986年,著名經濟學家費孝通教授到金峰考察,把金峰的鄉鎮企業譽為“草根工業”。
199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溫家寶到金峰視察。
1994年,原福建省委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葉飛到金峰視察。
1998年6月,福建省委書記陳明義等省市領導到金峰視察鄉鎮企業。
1999年2月,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副省長潘心誠到金峰視察城鎮建設。
2001年6月,福建省委書記宋德福、省長習近平等省市領導到金峰視察。

名業名產

金峰鎮五香花生

食品加工是金峰的傳統工藝,當地加工的糕點色、香、味俱全。另外,金峰的魚丸、五香花生、十香瓜子別有風味,在福州一帶很有聲譽。
金峰的針織經編業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至1999年底,全鎮有各類經編機1100多台,主要產品有窗簾紗、蚊帳、床墊布、鞋面料、服裝面料等,機台數及經編產品產量約占全國的六分之一,並形成了從產品設計、織造、染整、加工到銷售一條龍的生產體系。
福建經緯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寶圈牌”腈綸紗1996年底被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
中日合資長樂健友蘆薈製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木立蘆薈葉粉末”、“阿蘆寶C”、“木立蘆薈液汁”等產品,1991997年先後榮獲第三屆中國科技新產品博覽會金獎、首屆國際榮譽聯合委員會評選委員會“點子大王”金獎。其研究開發的木立蘆薈製品項目被國家科技部列入“星火計畫項目”。
長樂閩福石材加工技術研究所1997年2月被評為“省級先進私營企業”,其研製生產的石材磨料模具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福建經緯集團有限公司、福州航港鋁業有限公司、長樂健友蘆薈製品有限公司、福州市福航紡織有限公司、長樂市針織總廠近年先後被農業部評為“質量管理達標企業”。其中福建經緯集團有限公司1998年被評為福建省明星鄉鎮企業。金峰帆布廠曾榮獲農業部“創業之星”榮譽稱號,現為福建省最大帆布生產企業,產品暢銷全國各地。

名人名勝

金峰鎮冰心

真元觀。位於金峰鎮蘭田村鯉山,始建於宋金和元年,距今800多年,其間經過多次修(擴)建,規模不斷擴大,香火日盛,特別是每年農曆正月、八月初十、十五敬香還願人流熙攘。
爐峰公園位於鎮區東面臚峰山。公園規劃占地面積50公頃,現已完成一期工程,主要有鶴齡崗、冠峰樓、凌雲閣、紀功堂、舒園、思源亭、百步長廊、露天舞場、綜合健身場等十幾個景點。登臨峰頂,方圓百里,一百多個村莊盡收眼底,東南方長樂國際機場銀鷹起降清晰可見,清晨還可觀海上日出。
冰心:原名謝婉瑩,祖籍金峰鎮首台村根嶺自然村,是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她創作的一大批散文、詩歌、小說等文學作品,教育和薰陶了中國一代代讀者,並被譯成日、英、德、法、意、捷、俄羅斯等多種文字出版。
林準:祖籍金峰鎮前林村,是中國著名法學專家,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鄭發澤。字雲凌,號梅道人,金峰鎮陳店村人,中國當代著名中青年書畫家,善於畫梅。其書畫作品被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天安門城樓、宋慶齡故居等珍藏和展覽,並遠播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他的名字、作品已編入《中國書畫篆刻家大辭典》。

陳凱歌,原名陳皚鴿,男,1952年8月12日出生於北京,福建省長樂市首占鎮人人,電影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
1984年執導影片《黃土地》,影片榮獲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1993年憑藉《霸王別姬》斬獲華語影壇第一座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並相繼獲得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等一系列國際大獎。代表作有:《黃土地》、《孩子王》、《霸王別姬》、、《風月》、《荊軻刺秦王》。[1]
電影導演以外,陳凱歌還擔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