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原理
量子計算機,是利用原子所具有的量子特性進行信息處理的一種全新概念的計算機。不同於使用二進制或三極體的傳統計算機,量子計算機套用的是量子比特,可以同時處在多個狀態,而非像傳統計算機那樣只能處於0或1的二進制狀態。量子計算機以處於量子狀態的原子作為中央處理器和記憶體,其運算速度可能比奔騰4晶片快10億倍,可以在一瞬間搜尋整個網際網路信息。
鑒於量子計算機的強大功能和特殊重大的戰略意義,近20年來,相關領域的科學家紛紛投入研製工作,雖然面臨重重技術障礙,但取得一些重要進展,證實了研製出量子計算機不存在無法逾越的困難。作為量子計算機的核心部件,量子晶片的開發與研製成為美國、日本等科技強國角逐的重中之重。
布里斯托大學量子光學中心主任傑里米·奧布萊恩教授說過去科學界普遍認為,量子計算無法在25年內實現,但現在我們相信,利用新的光子晶片技術,超越傳統計算機的量子計算機10年之內就可能誕生。
量子計算之所以能快速高效地並行運算,除了因為量子態疊加性之外,還因為量子相干性。量子相干性是指量子之間的特殊聯繫,利用它可從一個或多個量子狀態推出其它量子態。譬如兩電子發生正向碰撞,若觀測到其中一電子是向左自轉的,那么根據動量和能量守恆定律,另外一電子必是向右自轉。這兩電子間所存在的這種聯繫就是量子相干性。可以把量子相干性套用於存儲當中。若某串量子比特是彼此相干的,則可把此串量子比特視為協同運行的同一整體,對其中某一比特的處理就會影響到其它比特的運行狀態,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量子計算之所以能快速高效地運算就緣於此。
工作原理
普通的數字計算機在0和1的二進制系統上運行,稱為“比特”(bit)。但量子計算機要遠遠更為強大。它們可以在量子位(qubit)上運算,可以計算0和1之間的數值。假想一個放置在磁場中的原子,它像陀螺一樣鏇轉,於是它的鏇轉軸可以不是向上指就是向下指。原子的鏇轉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但不可能同時都進行。但在量子的奇異世界中,原子被描述為兩種狀態的總和,一個向上轉的原子和一個向下轉的原子的總和。在量子的奇妙世界中,每一種物體都被使用所有不可思議狀態的總和來描述。量子計算機是通過量子分裂式、量子修補式來進行一系列的大規模高精確度的運算的。其浮點運算性能是普通家用電腦的CPU所無法比擬的,量子計算機大規模運算的方式其實就類似於普通電腦的批處理程式,其運算方式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大量的量子分裂,再進行高速的量子修補,但是其精確度和速度也是普通電腦望塵莫及的。
理論依據
量子論的一些基本論點顯得並不“玄乎”,但它的推論顯得很“玄”。我們假設一個“量子”距離也就是最小距離的兩個端點A和B。按照量子論,物體從A不經過A和B中的任何一個點就能直接到達B。換句話說,物體在A點突然消失,與此同時在B點出現。除了神話,你無法在現實的巨觀世界找到一個這樣的例子。量子論把人們在巨觀世界裡建立起來的“常識”和“直覺”打了個七零八落。
薛丁格之貓是關於量子理論的一個理想實驗。實驗內容是:這隻貓十分可憐,它被封在一個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藥。毒藥瓶上有一個錘子,錘子由一個電子開關控制,電子開關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變,則放出α粒子,觸動電子開關,錘子落下,砸碎毒藥瓶,釋放出裡面的氰化物氣體,貓必死無疑。這個殘忍的裝置由奧地利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所設計,所以此貓便叫做薛丁格貓。量子理論認為:如果沒有揭開蓋子,進行觀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貓是死是活,它將永遠處於非死非活的疊加態,這與我們的日常經驗嚴重相違。
瑞典皇家科學院2012年10月9日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法國物理學家塞爾日·阿羅什和美國物理學家戴維·瓦恩蘭,以表彰他們在量子物理學方面的卓越研究。他說,這兩位物理學家用突破性的實驗方法使單個粒子動態系統可被測量和操作。他們獨立發明並最佳化了測量與操作單個粒子的實驗方法,而實驗中還能保持單個粒子的量子物理性質,這一物理學研究的突破在之前是不可想像的。
技術特點
相應於經典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的輸入用一個具有有限能級的量子系統來描述,如二能級系統(稱為量子比特(qubits)),量子計算機的變換(即量子計算)包括所有可能的玄正變換。
1、量子計算機的輸入態和輸出態為一般的疊加態,其相互之間通常不正交;
2、量子計算機中的變換為所有可能的玄正變換。得出輸出態之後,量子計算機對輸出態進行一定的測量,給出計算結果。
由此可見,量子計算對經典計算作了極大的擴充,經典計算是一類特殊的量子計算。量子計算最本質的特徵為量子疊加性和量子相干性。量子計算機對每一個疊加分量實現的變換相當於一種經典計算,所有這些經典計算同時完成,並按一定的機率振幅疊加起來,給出量子計算機的輸出結果。這種計算稱為量子並行計算。
無論是量子並行計算還是量子模擬計算,本質上都是利用了量子相干性。在實際系統中量子相干性很難保持。在量子計算機中,量子比特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它會與外部環境發生相互作用,導致量子相干性的衰減,即消相干(也稱“退相干”)。因此,要使量子計算成為現實,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克服消相干。而量子編碼是迄今發現的克服消相干最有效的方法。主要的幾種量子編碼方案是:量子糾錯碼、量子避錯碼和量子防錯碼。量子糾錯碼是經典糾錯碼的類比,是目前研究的最多的一類編碼,其優點為適用範圍廣,缺點是效率不高。
主要用途
1、量子計算機可以進行大數的因式分解,和Grover搜尋破譯密碼,但是同時也提供了另一種保密通訊的方式。
2、在利用EPR對進行量子通訊的實驗中中我們發現,只有擁有EPR對的雙方才可能完成量子信息的傳遞,任何第三方的竊聽者都不能獲得完全的量子信息,這樣實現的量子通訊才是真正不會被破解的保密通訊。
3、此外量子計算機還可以用來做量子系統的模擬,人們一旦有了量子模擬計算機,就無需求解薛定愕方程或者採用蒙特卡羅方法在經典計算機上做數值計算,便可精確地研究量子體系的特徵。量子計算機還可以測量星體精確坐標、快速計算不規則立體圖形體積、精確控制機器人或人工智慧等需要大規模、高精度的高速浮點運算的工作。
研究進展
1.20世紀後半葉計算機技術大行其道,人類進入資訊時代。隨著計算機晶片的集成度越來越高,元件越做越小,積體電路技術現在正逼近其極限,科學家們看到傳統的計算機結構必將有終結的一天,而且儘管計算機的運行速度與日俱增,但是有一些難題是計算機根本無法解決的,例如大數的因式分解,理論上只要一個數足夠大,這個難題夠目前最快的計算機忙幾億年的。
早先由理察•費曼提出量子計算機,一開始是從物理現象的模擬而來的。可他發現當模擬量子現象時,因為龐大的希爾伯特空間使資料量也變得龐大,一個完好的模擬所需的運算時間變得相當可觀,甚至是不切實際的天文數字。理察•費曼當時就想到,如果用量子系統構成的計算機來模擬量子現象,則運算時間可大幅度減少。量子計算機的概念從此誕生。
2、一些先驅者,如美國IBM公司的CharlesH.Bennett等人就開始研究信息處理電路未來的去向問題,他們指出,當計算機元件的尺寸變得非常之小時,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嚴峻的事實:必須用量子力學來對它們進行描述。八十年代初期,一些物理學家證明一台計算機原則上可以以純粹的量子力學的方式運行,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這一研究領域漸趨冷清,因為科學家們不能找到實際的系統可供進行量子計算機的實驗,而且還尚不清楚量子計算機解決數學問題是否會比常規計算機快。
3、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人們發現能耗會導致計算機中的晶片發熱,極大地影響了晶片的集成度,從而限制了計算機的運行速度。研究發現,能耗來源於計算過程中的不可逆操作。所有經典計算機都可以找到一種對應的可逆計算機,而且不影響運算能力。既然計算機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可以改造為可逆操作,那么在量子力學中,它就可以用一個玄正變換來表示。早期量子計算機,實際上是用量子力學語言描述的經典計算機,並沒有用到量子力學的本質特性,如量子態的疊加性和相干性。
4、在1980年代多處於理論推導等紙上談兵狀態。一直到1994年彼得•秀爾(PeterShor)證明量子計算機能完成對數運算,而且速度遠勝傳統計算機,提出量子質因子分解算法後,因其對於現在通行於銀行及網路等處的RSA加密算法可以破解而構成威脅之後,量子計算機變成了熱門的話題。除了理論之外,也有不少學者著力於利用各種量子系統來實現量子計算機。幾年後Grover提出“量子搜尋算法”,可以破譯DES密碼體系。於是各國政府紛紛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科研力量進行量子計算機的研究,如今這一領域已經形成一門新型學科-量子信息學。
5、用原子實現的量子計算機只有5個q-bit,放在一個試管中而且配備有龐大的外圍設備,只能做1+1=2的簡單運算,正如Bennett教授所說,“現在的量子計算機只是一個玩具,真正做到有實用價值的也許是5年,10年,甚至是50年以後”,中國量子信息專家中國科技大學的郭光燦教授則宣稱,他領導的實驗室將在5年之內研製出實用化的量子密碼。科學技術的發展過程充滿了偶然和未知,就算是物理學泰斗愛因斯坦也決不會想到,為了批判量子力學而用他的聰明大腦假想出來的EPR態,在六十多年後不僅被證明是存在的,而且還被用來做量子計算機。
6、2012年3月1日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IBM研究院的科學家在提高量子計算裝置性能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他們做到了在減少基本運算誤差的同時保持量子比特的量子機械特性完整性,從而進一步加快研製全尺寸實用量子計算機的步伐。
未來展望
截止到2012年10月,世界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但是,世界各地的許多實驗室正在以巨大的熱情追尋著這個夢想。如何實現量子計算,方案並不少,問題是在實驗上實現對微觀量子態的操縱確實太困難了。
已經提出的方案主要利用了原子和光腔相互作用、冷阱束縛離子、電子或核自鏇共振、量子點操縱、超導量子干涉等。現在還很難說哪一種方案更有前景,只是量子點方案和超導約瑟夫森結方案更適合集成化和小型化。將來也許現有的方案都派不上用場,最後脫穎而出的是一種全新的設計,而這種新設計又是以某種新材料為基礎,就像半導體材料對於電子計算機一樣。研究量子計算機的目的不是要用它來取代現有的計算機。量子計算機使計算的概念煥然一新,這是量子計算機與其他計算機如光計算機和生物計算機等的不同之處。量子計算機的作用遠不止是解決一些經典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問題。
由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日前成功研製出速度更快、信息存儲量更大的光粒子(以下簡稱光子)晶片,為量子計算開闢了新道路。科學家相信,人類有望製造出量子計算機,實現傳統計算機無法完成的複雜運算。
量子知識
量子理論
薛丁格貓是關於量子理論的一個理想實驗。實驗內容是:這隻貓十分可憐,它被封在一個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藥。毒藥瓶上有一個錘子,錘子由一個電子開關控制,電子開關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變,則放出α粒子,觸動電子開關,錘子落下,砸碎毒藥瓶,釋放出裡面的氰化物氣體,貓必死無疑。這個殘忍的裝置由奧地利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所設計,所以此貓便叫做薛丁格貓。量子理論認為:如果沒有揭開蓋子,進行觀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貓是死是活,它將永遠處於非死非活的疊加態,這與我們的日常經驗嚴重相違。
量子比特
1、量子計算機具有特大威力的根本原因在於構成量子計算機的基本單元-量子比特(q-bit),它具有奇妙的性質,這種性質必須用量子力學來解釋,因此稱為量子特性。為了更好地理解什麼是量子比特,讓我們看看經典計算機的比特與量子計算機的量子比特有什麼不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計算機採用二進制來進行數據的存儲和運算,在任何時刻一個存儲器位代表0或1,例如在邏輯電路中電壓為5V表示1,0V表示0,如果出現其他數值計算機就會以為是出錯了。
2.量子比特是由量子態相干疊加而成,一個具有兩種狀態的系統可以看作是一個“二進制”的量子比特,對量子力學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量子世界裡物質的狀態是捉摸不定的,如電子的位置可以在這裡同時也可以在那裡,原子的能級在某一時刻可以處於激發態,同時也可以處於基態。我們就採用有兩個能級的原子來做量子計算機的q-bit。規定原子在基態時記為|0〉,在激發態時原子的狀態記為|1〉,而原子具體處於哪個態我們可以通過辨別原子光譜得以了解。微觀世界的奇妙之處在於,原子除了保持上述兩種狀態之外,還可以處於兩種態的線性疊加,記為|φ〉=a|1〉+b|0〉,其中a,b分別代表原子處於兩種態的幾率幅。如此一來,這樣的一個q-bit不僅可以表示單獨的“0”和“1”(a=0時只有“0”態,b=0時只有“1”態),而且可以同時既表示“0”,又表示“1”(a,b都不為0時)。
3、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如有一個由三個比特構成的存儲器,如果是由經典比特構成則能表示000,001,010,011,100,101,110,111這8個二進制數,即0~7這8個十進制數,但同一時刻只能表示其中的一個數。若此存儲器是由量子比特構成,如果三個比特都只處於|0〉或|1〉則能表示與經典比特一樣的存儲器,但是量子比特還可以處於|0〉與|1〉的疊加態,假設三個q-bit每一個都是處於(|0〉+|1〉)/(√2)態,那么它們組成的量子存儲器將表示一個新的狀態,用量子力學的符號,可記做:
|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不難看出上面這個公式表示8種狀態的疊加,既在某一時刻一個量子存儲器可以表示8個數。
量子算法
1、量子計算機如何對這些態進行運算。假設現在我們想求一個函式f(n),(n=0~7)的值,採用經典計算的辦法至少需要下面的步驟:存儲器清零→賦值運算→保存結果→再賦值運算→再保存結果。
2、對每一個n都必須經過存儲器的賦值和函式f(n)的運算等步驟,而且至少需要8個存儲器來保存結果。如果是用量子計算機來做這個題目則在原理上要簡潔的多,只需用一個量子存儲器,把各q-bit製備到(|0〉 +|1〉 )/(√2)態上就一次性完成了對8個數的賦值,此時存儲器成為態|φ〉 ,然後對其進行相應的么正變換以完成函式f(n)的功能,變換後的存儲器內就保存了所需的8個結果。這種能同時對多個態進行操縱,所謂“量子並行計算”的性質正是量子計算機巨大威力的奧秘所在。
3、具體的問題這就要要採用相應的量子算法,例如Shor提出的大數因式分解算法,和Grover的量子搜尋算法漂亮地解決了兩類問題。按照Shor算法,對一個1000位的數進行因式分解只需幾分之一秒,同樣的事情由目前最快的計算機來做,則需10年!而Grover的搜尋算法則被形象地稱為“從稻草堆中找出一根針”!儘管量子算法已經很多了,但是截止到2012年真正的量子計算機才只做到5個q-bit,只能做很簡單的驗證性實驗。
4、除了最基本的量子位,量子計算,量子超空間傳送等概念,在量子計算機的研究中還有許多有趣的現象和新的概念,如量子編碼,量子邏輯門和量子網路,量子糾纏交換等。
研發
發展趨勢
用原子實現的量子計算機只有5個q-bit,放在一個試管中而且配備有龐大的外圍設備,只能做1+1=2的簡單運算,正如Bennett教授所說,“現在的量子計算機只是一個玩具,真正做到有實用價值的也許是5年,10年,甚至是50年以後”,我國量子信息專家中國科技大學的郭光燦教授則宣稱,他領導的實驗室將在5年之內研製出實用化的量子密碼,來服務於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過程充滿了偶然和未知,就算是物理學泰斗愛因斯坦也決不會想到,為了批判量子力學而用他的聰明大腦假想出來的EPR態,在六十多年後不僅被證明是存在的,而且還被用來做量子計算機。在量子的狀態下不需要任何計算過程,計算時間,量子進行空間跳躍。可以說量子晶片,是終極的晶片
外國進展
1920年,奧地利人埃爾溫·薛丁格、愛因斯坦、德國人海森伯格和狄拉克,共同創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學科——量子力學。量子力學的誕生為人類未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打下了基礎。在它的基礎上人們發現了一個新的技術,就是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的技術概念最早由理查得·費曼提出,後經過很多年的研究這一技術已初步見成效。
美國的洛斯阿拉莫斯和麻省理工學院、IBM、和史丹福大學、武漢物理教學所、清華大學四個研究組已實現7個量子比特量子算法演示。
2001年,科學家在具有15個量子位的核磁共振量子計算機上成功利用秀爾算法對15進行因式分解。
2005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使用半導體晶片實現離子囚籠(iontrap)。
2007年2月,加拿大D-Wave系統公司宣布研製成功16位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計算機,但其作用僅限於解決一些最最佳化問題,與科學界公認的能運行各種量子算法的量子計算機仍有較大區別。
2009年,耶魯大學的科學家製造了首個固態量子處理器。
2009年11月15日,世界首台可程式的通用量子計算機正式在美國誕生。同年,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科學家研製出基於量子光學的量子計算機晶片,可運行秀爾算法。
2010年3月31日,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發表公報:德國超級計算機成功模擬42位量子計算機,該中心的超級計算機JUGENE成功模擬了42位的量子計算機,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首次能夠仔細地研究高位數量子計算機系統的特性。
2011年4月,一個成員來自澳大利亞和日本的科研團隊在量子通信方面取得突破,實現了量子信息的完整傳輸。2011年5月11日,加拿大的D-WaveSystemInc.發布了一款號稱“全球第一款商用型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設備“D-WaveOne”。該量子設備是否真的實現了量子計算還沒有得到學術界廣泛認同。同年9月,科學家證明量子計算機可以用馮·諾依曼架構來實現。同年11月,科學家使用4個量子位成功對143進行因式分解。
2012年2月,IBM聲稱在超導積體電路實現的量子計算方面取得數項突破性進展。 同年4月,一個多國合作的科研團隊研發出基於金剛石的具有兩個量子位的量子計算機,可運行Grover算法,在95%的資料庫搜尋測試中,一次搜尋即得到正確答案。該研究成果為小體積、室溫下可正常工作的量子計算機的實現提供可能。同年9月,一個澳大利亞的科研團隊實現基於單個矽原子的量子位,為量子儲存器的製造提供了基礎。[12]同年11月,首次觀察到巨觀物體中的量子躍遷現象。
2013年5月D-WaveSystemInc宣稱NASA和Google共同預定了一台採用512量子位的D-WaveTwo量子計算機。
國內突破
2013年6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銜的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團隊首次成功實現了用量子計算機求解線性方程組的實驗。
相關成果發表在2013年6月7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審稿人評價“實驗工作新穎而且重要”,認為“這個算法是量子信息技術最有前途的套用之一”。
據介紹,線性方程組廣泛套用於幾乎每一個科學和工程領域。日常的氣象預報,就需要建立並求解包含百萬變數的線性方程組,來實現對大氣中溫度、氣壓、濕度等物理參數的模擬和預測。而高準確度的氣象預報則需要求解具有海量數據的方程組,假使求解一個億億億級變數的方程組,即便是用現在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也至少需要幾百年。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塞斯·羅伊德等提出了用於求解線性方程組的量子算法,利用GHz時鐘頻率的量子計算機將只需要10秒鐘。
該研究團隊發展了世界領先的多光子糾纏操控技術。實驗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在光學量子計算領域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
2017年5月,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朱曉波等,聯合浙江大學王浩華教授研究組,在基於光子和超導體系的量子計算機研究方面取得了兩項重大突破性進展,將為量子計算時代的到來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在光學體系上,該研究團隊在2016年已實現國際最高水平的十光子糾纏操縱。今年,在這一基礎上,又利用我國自主研發的高品質量子點單光子源構建了世界首台在性能上能夠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單光子量子計算機。最新實驗測試表明,該原型機的“玻色取樣”速度比國際同行之前所有類似的實驗加快至少24000倍,比人類歷史上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ENIAC)和第一台電晶體計算機(TRADIC)運行速度快10-100倍。
2019年1月9日,去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美國IBM公司展示了其研製的50比特量子計算機的內部結構:數層金色圓盤從上而下疊成倒圓錐結構,夾雜繁複的銀色管道,猶如一隻蒸汽朋克風的吊燈。其實,這隻龐大的“吊燈”只是所謂量子計算機的核心硬體,要是加上配套的供能、冷卻和控制設備,能在IBM位於紐約約克敦海茨的實驗室擺滿一個房間。今年的CES展上,IBM將把整個量子計算系統集成到一個棱長為9英尺(約2.74米)的立方體玻璃盒中,作為一個能獨立工作的綜合設備展出,稱為IBMQSystemOne。
實際運用
D-Wave量子計算機-首台商用量子計算機
在2007年,加拿大計算機公司D-Wave展示了全球首台量子計算機“Orion(獵戶座)”,它利用了量子退火效應來實現量子計算。該公司此後在2011年推出具有128個量子位的D-WaveOne型量子計算機並在2013年宣稱NASA與谷歌公司共同預定了一台具有512個量子位的D-WaveTwo量子計算機。
NSA加密破解計畫
2014年1月3日,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正在研發一款用於破解加密技術的量子計算機,希望破解幾乎所有類型的加密技術。投入巨資投入4.8億進行“滲透硬目標”
首台編程通用量子計算機
2009年11月15日,世界首台可程式的通用量子計算機正式在美國誕生。不過根據初步的測試程式顯示,該計算機還存在部分難題需要進一步解決和改善。科學家們認為,可程式量子計算機距離實際套用已為期不遠。
單原子量子信息存儲首次實現
2013年5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格哈德·瑞普領導的科研小組,首次成功地實現了用單原子存儲量子信息——將單個光子的量子狀態寫入一個銣原子中,經過180微秒後將其讀出。最新突破有望助力科學家設計出功能強大的量子計算機,並讓其遠距離聯網構建“量子網路”。
首次實現線性方程組量子算法
2013年6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銜的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團隊的陸朝陽、劉乃樂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用量子計算機求解線性方程組的實驗。該研究成果發表在6月7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金剛石建成世界上首台量子計算機
2015年12月,以杜教授為首的中國科技大學研究人員小組建立了一個新的系統,這個系統可以使用相應的方式退出體系結構。比起普通二進制計算機,這一系統使得能夠進行更為大量的計算。通常,這種系統都需要帶有氣候檢測的特別裝備實驗室,而這一新模型卻能夠在普通的房屋內也能夠安全存放。其量子計算能夠在普通室溫的條件下工作,這是藉助於金剛石中少量的氮來完成的。
研究意義
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但是,世界各地的許多實驗室正在以巨大的熱情追尋著這個夢想。如何實現量子計算,方案並不少,問題是在實驗上實現對微觀量子態的操縱確實太困難了。已經提出的方案主要利用了原子和光腔相互作用、冷阱束縛離子、電子或核自鏇共振、量子點操縱、超導量子干涉等。還很難說哪一種方案更有前景,只是量子點方案和超導約瑟夫森結方案更適合集成化和小型化。將來也許現有的方案都派不上用場,最後脫穎而出的是一種全新的設計,而這種新設計又是以某種新材料為基礎,就像半導體材料對於電子計算機一樣。研究量子計算機的目的不是要用它來取代現有的計算機。量子計算機使計算的概念煥然一新,這是量子計算機與其他計算機如光計算機和生物計算機等的不同之處。量子計算機的作用遠不止是解決一些經典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問題。
高新技術研究
盤點密碼學相關知識
盤點密碼學相關知識,密碼學是研究編制密碼和破譯密碼的技術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