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檢驗
2018年12月2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陳耕等人在測量設備不可信條件下實驗,獲知了未知量子糾纏態保真度信息,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量子糾纏態的自檢驗。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基本概況
量子糾纏是量子信息領域的重要資源。學術界通常採用量子態層析的辦法來測定量子糾纏態,這種方法類似於醫院中的CT掃描。通過量子態層析可以重構出糾纏態的形式,進而獲得糾纏態的保真度等重要信息。然而量子態層析方法依賴於測量設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不能用於承擔對安全性有要求的量子信息任務。比如量子通信的檢測設備如果被竊聽者所控制,那么就會對量子通信的保密性造成威脅。為解決這一問題,科學家們提出了“貝爾不等式違背”等多種糾纏度量方法,可以不依賴檢測設備的可信度進行量子糾纏自檢驗。國際學界對此做了大量理論工作,但相關實驗還是空白。
李傳鋒、陳耕等人巧妙設計並實驗實現了兩比特和三比特量子糾纏態自檢驗,針對不同形式的量子糾纏態,在測量設備不可信的條件下,獲得了未知量子態的保真度信息,並與傳統的量子態層析結果比對,證實了自檢驗結果的可靠性。
這是國際上首個具有“高可靠、抗干擾”特性的糾纏態自檢驗實驗,為把自檢驗推廣套用於各種量子信息過程,推進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研究打下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