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葡萄效應

酸葡萄效應

《伊索寓言》“酸葡萄”中的故事廣為人知:狐狸想吃葡萄,但由於葡萄長得太高無法吃到,便說葡萄是酸的,沒有什麼好吃。心理學上以此為例,把個體在追求某一目標失敗時為了沖淡自己內心的不安常將目標貶低說“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這一現象稱為“酸葡萄”機制或“酸葡萄”效應。

概述

酸葡萄效應《狐狸與葡萄》

心理學上,把個體在追求某一目標失敗時為了沖淡自己內心的不安常將目標貶低說“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這一現象稱為“酸葡萄”機制或“酸葡萄”效應。
伊索寓言中有個《狐狸與葡萄》的故事,說的是那狐狸本來是很想得到已經熟透了的葡萄的,它跳起來,未夠高,又跳起來,再跳起來……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夠高,,這也算是一種“挫折”或“心理壓力”了,此時此刻那狐狸該怎么辦呢?若是一個勁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還是跳不夠那葡萄的高度。於是,那狐狸說:“反正這葡萄是的。'”言外之意是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跳得夠高,摘得到也還是"不能吃",這樣,狐狸也就“心安理得”地走開,去尋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了。

心理

寓言中的狐狸遇到“挫折”或“心理壓力”時,採取了一種“歪曲事實”的消極方法以取得自己的“心理平衡”。憑心而論,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被人打時口中或心中念一句“反正是兒子打老子”,於是也就悠悠然忘卻了皮肉之苦痛。人們不也常採用“阿Q”精神來緩解自己的壓力而獲取“心理平衡”嗎?無可否認,它們確實也有著實際的意義和作用,尤其是當人們認為自己對所面臨的壓力已經是無能為力的時候,也不妨採用這種應付方式,以免走向極端。任何一種事物都會有正反兩種意義,只要起到暫緩心理壓力作用,使心理得以平衡,就有其實際意義,即"合理化"的酸葡萄效應。當然,我們不能總是停留在此,事後應採取積極措施,解決問題。

“酸葡萄心理”是因為自己真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產生挫折感時,為了解除內心不安,編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心理防衛功能的確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然而沉溺其間對心理生活卻有顯著的副作用。比如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總是尋找理由為其受到的侮辱或遇到的不公待遇開脫,這就活得太窩囊,可悲可嘆了。

感悟

酸葡萄效應:走好心靈的平衡木酸葡萄效應:走好心靈的平衡木

固有許多文章曾借用故事中小狐狸的“酸葡萄”心理,來諷刺那些在困難面前無所作為、自欺欺人的人。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換個角度看問題,就會發現小狐狸實際是個很聰明的傢伙:既然已經確認“吃不上葡萄”是個無法改變的事實,不妨就明智地放棄“葡萄”。甩掉失落與懊惱的心理包袱,輕鬆快樂地重新上路。開始新的尋找!
如果說快樂也有商數的話,“酸葡萄”心理何嘗不是一種高水平的快樂商數?!
而這。也暗合了心理學上的一種理論。專家們把這種“尋找自己時呼出的“氣水”沉澱後則呈白色;悔恨時呼出的“氣水”沉澱後則呈現更為渾濁的蛋白色;更為重要的發現是,試驗者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沉澱後呈現紫色,把這種紫色的“生氣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幾分鐘後,大白鼠就死了。這個試驗又一次證實,生氣對人體的危害是極大的。

酸葡萄效應與甜檸檬效應

酸葡萄效應與甜檸檬效應酸葡萄效應與甜檸檬效應

與酸葡萄相對,有的人得不到葡萄,而自己只有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這種不說自己達不到的目標或得不到的東西不好,卻百般強調,凡是自己認定的較低的目標或自己有的東西都是好的,藉此減輕內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現象,被稱為“甜檸檬”機制。

“酸葡萄”與“甜檸檬”機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較為常見的心理現象。是心理學中合理化作用的典型表現。是指個人的行為不符合社會價值標準或未達到所追求的目標,為減少或免除因挫折而產生的焦慮,保持自尊,而對自己不合理的行為給予一種合理的解釋,使自己能夠接受現實。在學校教育管理也存在“酸葡萄”與“甜檸檬”機制的合理運用。

運用“酸葡萄”與“甜檸檬”效應,可緩解心理壓力,但同樣有其消極影響。

消極意義

為自身所受挫折找尋藉口,明知自己的缺點和問題卻不能正面、理性的面對,這在最終結果上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還會導致個體自我萎縮,形成不良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另一方面,這種心理容易蛻化人的奮進意識和正面看待事物的習慣。

正確對待

首先,合理認識自己。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優勢大於弱勢的個體,以此來保證自己應有的競爭力,但缺陷和弱勢也是人人皆有、不可迴避的,如果一味強調自身的積極價值而迴避客觀存在的不足,根本不會取得長足意義上的進步。

“酸葡萄效應”與精神勝利法

自從魯迅先生髮表了《阿Q正傳》,中國的心理學界出現了一個新名詞——精神勝利法。在我所聽過的有關魯迅和《阿Q正傳》的講座中,幾乎都要提到“精神勝利法”,而且大都是從貶義來詮釋它。魯迅博物館的原副館長陳漱渝研究員就講過,魯迅塑造阿Q這個人物,其中有一點就是要批判國人中那些“以醜驕人”——以顯示自己的醜陋為本錢來顯擺自己——的劣根性。到了改革開放的現代,我倒是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歪批阿Q”,所以,我就把“精神勝利法”賦予了它新的時代意義變成了“酸葡萄效應”。後來當面請教了陳漱瑜教授,他說,把它轉意為“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豁達,也未嘗不可,但那絕不是魯迅先生的本意.

啟示

​啟示1:適度安慰,讓煩惱遠離自己
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狐狸的境遇,也會產生狐狸的心態,當遭遇挫折時,為了不讓自己那么難受,就找一些理由來醜化未能得到的東西。
啟示2:讓心靈在安慰中減壓
是人們運用最多的一種心理防衛機制,其實質是似是而非的理由證明行動的正確性,掩飾個人的錯誤或失敗,以保持內心的安寧。作為一種應對挫折的心理防禦形式,無論是其中的"酸葡萄"效應還是"甜檸檬"機制,當學生尤其是好勝心過強的學生受到挫折後,適當地套用,能減輕心理壓力。
啟示3:正確認識自己,不要貶損他人
酸葡萄效應是一種自我防衛的心理,適當運用這種心理對緩解壓力、快樂生活都有好處。但是,如果沉溺其間,就會對生活產生副作用。比如,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總是為自己受到的侮辱或遇到的不公待遇尋找理由,這就違背了尊重事實的原則。有時阿Q為了自我安慰甚至會詆毀別人,這就傷害了別人。用這般心態去為人處世,難免會讓人反感。

現代生活

在現在生活之中這種酸葡萄效應現象很是普遍,例如:同學考試得了高分或是有一個漂亮的女朋友的話,而你就會有這種酸葡萄效應。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不足,你大可不必拿別人的優點來比對自己的不足,有時拿自己的優勢不對他人的不足也是可以的,這並不是對他人的輕視而是對自己的肯定,給自己一個無須輕羨別人的理由!
"天生我才必有用"是金子的總會發光的,不要一味的去比對別人,比對別人有什麼意義呢,要記住你是你,別人是別人,你永遠都不會變成他人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