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檸檬效應

甜檸檬效應

在挫折心理學中,人們把個體在追求預期目標而失敗時,為了沖淡自己內心的不安,就百般提高現己實現的目標價值,從而達到了心理平衡、心安理得的現象,稱之為甜檸檬效應。這一術語來源於伊索寓言的故事:有隻狐狸原想找些可口的食物,但遍覓不著,只找到一隻酸檸檬,這實在是一件不得已而為之的事,但它卻說:“這檸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這種只能得到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現象,有人也稱甜檸檬心理或甜檸檬作用,其實質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以達自我心理平衡,免去自我苦惱與痛苦。這與酸葡萄效應一樣,都是以某種“合理化”的理由來解釋自己所追求目標失敗時的情景,以達內心之安、心理自救的目的。其差異只在於酸葡萄效應是把所追求的目標價值變低,而甜檸檬效應是把現已實現的目標價值提高。可見,這兩種效應都是使用自我安慰法的結果,有時,這種效應真的起到了寬慰自己、接納自己、承認現實、自得其樂的作用,比垂頭喪氣,痛不欲生,埋怨他人、與人對抗等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基本信息

產生

甜檸檬效應 甜檸檬效應

1、改變你的態度; 2、學會享受過程;

3、過得現實一點,就活在現在;

4、如果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還有人比你更倒霉;

5、天堂、地獄由心造;

6、壓力太大的時候要學會彎曲;

7、學會利用現有資源把事情做成,而不是消極等待。

分析

具有“甜檸檬心理”的人,認為凡是自己所有的東西,都是好的———不得不吃的時候,檸檬也是甜的。這樣可以減少內心的失望和痛苦。例如某生考不上大學而考上中專,就說考上中專更好,學習年限短又花費低,可以早參加工作早掙錢。比如說,有的女子嫁個木訥寡言的丈夫,卻說“這才可靠呢!”

一般說來,每種現象或事件的發生,都可用許多理由與方法進行解釋。酸葡萄與甜檸檬心理都是從個體的心理需要出發,從一系列理由中選擇其中一些合乎自己內心需要的理由去特彆強調,而忽略其他理由,以避免心理上的痛苦,這在心理學上又叫合理化。弗洛伊德指出,常見的合理化有兩種:一是希望達到的目的沒有達到,心理便否定該目的的價值或意義,俗稱酸葡萄效應。二是未達到預定的期望或目標,便提高目前現狀的價值或意義,俗稱甜檸檬效應。通俗地講,“酸葡萄”是醜化得不到的東西,而“甜檸檬”則是美化得到的東西,這種策略運用得當可以消除心理緊張、緩和心理氣氛、減少攻擊性衝動和攻擊行為產生的可能性,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若運用過度,則會妨礙人們去追求真正需要的東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