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春嶺鄉

逢春嶺鄉

逢春嶺鄉位於元陽縣東部,紅河南岸,介於東經103°05'至103°12’之間,北緯22°57’至23°05’。東與金平縣沙依坡鄉接壤,北與大坪鄉毗鄰,西與小新街鄉接壤,北與箇舊市曼耗鎮隔河相望,國土面積178.83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圖)逢春嶺鄉逢春嶺鄉教育局

簡介

逢春嶺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76公里。轄13個村委會,104個自然村,144個村民小組,6622戶,2007年末總人口31400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8.6%,少數民族人口占58.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1‰。年末有耕地面積33722畝,其中水田16927畝,農民人均耕地1.07畝,糧食產量10100噸,比上年增長1.49%,農民人均口糧306公斤,比上年增加2公斤。經濟林果主要以香蕉甘蔗、冬早蔬菜為主,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4402畝,果園面積4137畝。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雜糧等,經濟作物有甘蔗、木薯、花生及林下經濟作物草果。有林地102802.5畝,灌木林地3907.5畝,生態公益林75096畝,森林覆蓋率達38.08%,水資源有紅河和壩思河兩條河系,流域面積168.8%平方公里。

有中學1所,在校生1419人,國小校(點)16個,在校生3244人。文化站1個,衛生院1所。

鄉黨委書記高榮奎,鄉人大主席童顯華,鄉長孔令凱

行政區劃

逢春嶺、大魚塘、曼過、稿吾卡罵尖、黃草坪、卡里卡、凹腰山、壩思、岩子腳、獨家、老曹寨、尼枯補13個村委會,104個自然村,144個村民小組。

地理氣候

鄉境內山高谷深,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旱倒“V’’字形。最高海拔1850米,最低海拔144米,相對高差1706米;年均氣溫17.9℃,最高氣溫29℃,最低氣溫5℃,年均降雨量1403毫米。

經濟發展

(圖)逢春嶺鄉逢春嶺鄉草果

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00萬元,財政總收入85萬元,糧食總產量954.9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294千克,農、林、牧協調發展。2002年,農業總產值2592萬元,比1998年的1967萬元增加625萬元,年均增長7.14%;糧食總產9549噸,比1998年的8223噸增加1326噸,年平均增長7.12%;草果面積1863畝,產量22噸,產值18萬元;板蘭根面積2394畝,產量958噸,產值191萬元;甘蔗面積10050畝,產量3.5萬噸,產值528萬元;畜牧業產值65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5.2%。 經過幾年的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結構趨於合理,第三產業所占比例逐漸提高,但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

2008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完成39088畝,占計畫數的99.84;推廣良種22650畝,雜交水稻12050畝,占任務數的100%,雜交包穀6200畝,完成任務數的135%,銷售雜交水稻種子2.4萬公斤,雜交包穀1.3萬公斤,化肥、農藥等物資1053噸;積極做好防汛抗洪救災、冰凍救災工作和病蟲防治工作,使經濟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共發生稻飛虱面積5600畝,達到防治指標的面積2360畝,已防治6720畝,防汛、防治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2008年年末生豬存欄17175頭,比上年增長1.05%,存欄5102頭,比上年增1.01%,生豬出欄8700頭,比上年增長1.05%,牛出欄507頭,實現肉類總產742噸,比上年增長1.01%。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0萬元,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242萬元,比上年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52元,比上年增加63元。有鄉鎮企業330個,從業人員615人,總收入11024萬元,比上年增長1.17%。

優勢資源

(圖)逢春嶺鄉逢春嶺鄉石膏

礦產有水晶石石膏等,礦產資源以石膏為主。鄉鎮找準產業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集中力量抓好產業培植和經濟發展工作,鄉黨委、政府立足全鄉資源優勢,使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加大新產業培植,扶持好傳統種養殖業,使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初步形成了草果、生豬甘蔗木薯四大支柱產業,產業初具規模。草果、甘蔗、木薯種植面積分別達10300 畝、11056畝、5327畝,生長態式良好,以形成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生豬出欄18460頭,大牲畜出欄630頭,實現畜牧業產值1989萬元,同比增60萬元,增長10%,四大支柱產業實現經濟收入1000餘萬元。將在大魚塘村規劃200戶科技養殖示範戶。

基礎設施

結合本鄉實際,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通過溫飽安居、易地扶貧、小額信貸、科技扶貧、定點掛鈎扶貧等工程實施,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和生產生活得到進一步改善。順利完成了革命村省級溫飽安居示範村、老曹寨重點村、尼枯補老寨小康示範村以及大魚塘村稿吾卡村、逢春嶺哈尼新寨、壩思伙倮沖村、大魚塘岩峰洞下寨整村推進項目建設任務、罵尖易地扶貧開發項目;州農業局聯繫掛鈎凹腰山村委會新農村建設凹腰山集貿市場、人飲、產業培植等項目規劃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共完成茅草房杈杈房改造1365間,衛生道路18340米,修建沼氣池“三配套”286口,仔豬490頭,修建衛生廁所9個,架設水管28600米,修建水池56個,新植草果種植950畝,甘蔗改良100畝,直接受益1454戶6589人。經過扶貧項目的實施,解決了1000多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和6000多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及飲水安全問題,極大地改善了廣大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扶貧攻堅成效喜人。2007年,共投入資金26萬餘元建設了逢春嶺、罵尖、壩思三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大力實施 “千村衛生公廁”工程建設。2008年全鄉計畫修建衛生公廁52個,已完成1個,正在修建14個,其它37個在落實地基、備石料準備階段。

招商引資

充分挖掘優勢資源,以項目帶動投資,投資拉動全鄉經濟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2007年,與元陽縣富源電力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為期50年的逢春嶺河全流域水力資源開發協定,促成了一、二、三級電站的開發建設。整個工程預計投資4330萬元。第一期工程逢春嶺河三級電站正緊張有序施工。引進個私老闆對沙仁寨紅磚廠進行產房、設備升級改造,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年生產能力已達1000萬片紅磚,企業效益日益增長。

社會事業

衛生工作: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公共衛生服務網路建設不斷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穩步推進。2008年上半年,鄉參合農戶5185戶,參合率達 81 %,25234人次獲得了醫療補償,共報銷醫藥費31.21萬元,切實解決了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開展了鄉內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經上級業務的部門精心指導和檢查後,查缺補漏,林改工作的外業、內業、歸檔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

教育事業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等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兩免一補”政策惠及3849名學生。2007年中國小教育取得可喜成績,中考成績名列全縣第一、初成績名列全縣第三的好成績;2008年縣中考成績名列縣第一、初成績名列全縣第四的好成績。

新農村建設: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目標,研究制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組織實施了革命村、罵尖等一批新農村建設項目,鄉村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善,農業與農村發展後勁進一步得到增強。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實現“應保盡保”的救助目標,鄉成立了五支工作組深入村寨,對農村居民貧苦狀況進行了認真摸底調查,確定救助對象,確保了低保金穩定有序發放。2007年,發放低保金201.3萬元,共有6001人享受到了黨的“陽光財政”。

民族節日

漢族哈尼族彝族苗族壯族傣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9123人,占總人口的59.76%。民族節日有矻扎扎節新米節十月年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