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嘗有農夫以驢負柴至城賣,遇宦者①稱“宮市”取之;才與絹數尺,又就索“門戶”②,仍邀③以驢送至內。農夫涕④泣,以所得絹付之;不肯受,曰:“須汝驢送柴至內。”農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後食。今以柴與⑥汝,不取直⑦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⑤毆宦者。("宮市"是中唐以後,皇帝直接掠奪人民財務,只發微量錢財的一種最無賴的、最殘酷的方法。)
注釋
①宦者:太監。
②索:索取。 門戶:指“門戶稅”。
③邀:強要。
④涕:哭。
⑤遂:於是。
⑥與:給予,授予。
⑦直:價值。文中意譯後指錢。
譯文
曾經有個農民用驢馱了木柴去城裡賣,遇到自稱"宮市"的宦官取走了木柴,才給了他幾尺絹,又要索取給看門人的進門費,而且要用驢送到宮內.農民哭泣起來,把所得的絹給了這些宦官,他們不肯接受,說:"必須用你的驢送到宮內."農民說:"我有父母妻子兒女,(等我用驢駝東西賺錢)然後才能買東西吃飯.現在把木柴給了你們,不要錢而回家,你們還不肯,我只有死路一條罷了!"於是就毆打宦官.
後續:(街上的官吏抓到他,然後把他的事報給了朝廷,皇上上詔書開除了這位官員,而且賜給了農民十匹絹,然而"宮市"這種做法也沒有因此而改變。諫官和御史多次上奏摺提意見,皇上不聽。)
道理
文中賣柴的農夫的遭遇,揭露了宮廷對百姓的剝削與壓迫的社會現實和當今社會的黑暗,與白居易筆下的賣炭翁相符。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還是一個語言巨匠。他善於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韓愈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雖孤貧卻刻苦好學。二十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二十五歲後,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三十六歲後,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歲後,先從裴度征吳元濟,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五十七歲終。政治上較有作為。詩力求險怪新奇,雄渾而重氣勢。
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轍、蘇洵、曾鞏、歐陽修、王安石合稱為唐宋八大家.,字退之,南陽(今河南省孟縣)人。貞元八年(七九二)進士。唐憲宗時,曾隨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之亂。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諫迎佛骨,觸怒了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後於穆宗時,召為國子監祭酒,歷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詩人。他和柳宗元政見不和,但並未影響他們共同攜手倡導古文運動。他們反對過分追求形式的駢文,提倡散文,強調文章內容的重要性。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經因為進言佛骨一事,被貶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職袁州期間,韓愈政績卓越,並且培養了當時江西省的第一個狀元。現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為狀元洲,傳說就是當年學子讀書之處。宜春城中最高山頭建有狀元樓,宜春市區有昌黎路,都是為了紀念韓愈的特別功績。
韓愈時代的詩壇,已開始突破了大曆詩人的狹小天地。韓愈更是別開生面,也創建了一個新的詩歌流派。他善於用強健而有力的筆觸,驅使縱橫磅礴的氣勢,夾雜著恢奇詭譎的情趣,給詩思渲染上一層濃郁瑰麗的色彩,造成奔雷摯電的壯觀。
另外韓詩在藝術上有「以文為詩」的特點,對後世亦有不小的影響。當然韓詩中也有追求怪誕詭譎的遊戲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