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賢

趙忠賢

趙忠賢(1941-),遼寧新民人,物理學家, 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之一。 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物理系,197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7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陳嘉庚科學獎獲得者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017年1月9日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趙忠賢長期從事低溫與超導研究,探索高溫超導電性研究。研究氧化物超導體BPB系統及重費米子超導性,在Ba-La-Cu-O系統研究中,注意到雜質的影響,並參與發現了液氮溫區超導體。 趙忠賢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即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和發現系列5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並創造55K紀錄。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趙忠賢 趙忠賢

民國三十年一月三十日(1941.1.30),出生於遼寧新民。

1959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物理系; 同年,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實習研究員、課題組負責人之一。

197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趙忠賢被派往英國劍橋大學進修,接觸到世界超導研究的最前沿。

1974年2月至1975年9月,在英國劍橋大學等實驗室進修。

1976年,從事探索高臨界溫度超導體研究。

1977年,在《物理》雜誌上撰文闡述自己的看法,支持對國際廣泛認同的麥克米蘭極限提出挑戰的那一派觀點。

1979年,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超導材料實驗室副主任。

1984年11月,赴美國依阿州立大學作訪問學者。

1986年3月,回國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高溫帶超導聯合研究組負責人之一。

1987年,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同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87年初,與同事們一起獨立發現液氮溫區超導體。

1988年,被授予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

1989年,當選為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

1991年後,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物理研究所超導實驗室主任、所長; 同年趙忠賢回到母校中國科技大學,為青年大學生作了一場題為《超導技術研究和我們的使命》的學術報告。

1994年-2000年,趙忠賢院士一直擔任數學物理學部的主任和常委委員。

2004年,中國科學院成立學部諮詢評議委員會,趙忠賢院士當選為首屆主任。

2015年6月,趙忠賢院士榮獲2015年馬蒂亞斯獎。

2017年1月,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7年3月21日,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趙忠賢獲得2016-2017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12月21日,入選“2017年度中國留學人員50人榜單”。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方向&科技成果獎勵

趙忠賢一直從事低溫物理與超導電性研究, 特別是從1976年開始從事探索高溫超導體的研究。趙忠賢所發表的論文包括第Ⅱ類超導體的磁通釘扎與臨界電流問題;非晶態合金的超導電性。1983年開始研究氧化物超導體BPB系統及重費米子超導性,1986年底在 Ba-La-Cu-O 系統研究中,注意到雜質的影響,並於1987年參與發現了液氮溫區超導體。1987年2?月他們小組獨立地發現了液氮溫度超導體,並首先向世界上公布了其化學成份Ba-Y-Cu-O,這個研究成果推動了很多國家的超導研究。

1976年,起探索高溫超導電性,研究了Chevrel相超導化合物臨界溫度的經驗規律、高速淬火Ag-Ge合金在極低溫度下的超導性及其結構與時效過程關係、非晶態Cu-Zr及Ni-Zr合金的超民電性與臨界電流。1983年,開始研究氧化物超導體BPB系統及重費米子超導性,1986年,在Sr-La-Cu-O系統中得到超導起始轉變溫度為48.6°K的結果,為當時最高記錄。1987年,參與發現了液氮溫區超導體。

1986年,趙忠賢得知瑞士物理學家柏諾滋和繆勒的在La-Ba-Cu-O材料中發現了35K的超導電性的可能性,他立即帶領他的研究小組開始了這方面的進一步研究。為了揭開這類超導體的謎底,他們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實驗室中,反覆推敲實驗方案。1987年初,他們又獲得了起始轉變溫度在100K以上的超導體。1988年春,他們首先在Ti系氧化物超導體上,獲得轉變溫度在120K的超導體。

趙忠賢是國際上最早認識到柏諾茲和繆勒關於“在Ba-La-Cu-O中存在可能高達35K 超導性”(後獲諾貝爾獎)的重要意義的少數幾位學者之一。該工作與他多年堅持的“結構不穩定性可以導致高臨界溫度”的思路產生共鳴。1987 年2月,趙忠賢及合作者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並在國際上首次公布其元素組成為Ba-Y-Cu-O,推動了國際高溫超導研究熱潮。

趙忠賢的第二個主要貢獻是發現系列5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並創造55K紀錄。長期的堅持和積累,趙忠賢在探索新的高溫超導體方面逐漸地發展了一種新的思路,即存在多種合作現象的層狀四方體系中,有可能實現高溫超導。1990年所在集體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2年作為化學所的合作者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8年日本一小組報導了LaFeAsO有26K的超導電性,趙忠賢結合他的學術思路,認識到其中可能孕育著新的突破。基於LaFeAs(O,F)壓力效應研究,趙忠賢提出輕稀土元素替代和高溫高壓的合成方案,率先將鐵基超導體的臨界溫度從26K提高到52K,顯著超過了40K的麥克米蘭極限。很快又合成了絕大多數50K以上的系列鐵基超導體,創造了大塊鐵基超導體55K最高臨界溫度紀錄。2011年,因對超導量子尺寸效應的貢獻作為成員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3年,趙忠賢因“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15年,獲得國際超導領域重要獎項Matthias獎。

•主要論著

截至2008年8月,趙忠賢發表科技論文160餘篇。

1:1 Flux Flow Measurements in Irreversible Type ⅡSuperconductors; J.M.Lumley, J.E.Evetts and C.H.Chao; Jounal De Physique Letters Tom 39, Nov. 1978; 393.此內容曾在第十五屆國際低溫物理會議上宣讀(post deadline paper)

2:高速淬火Ag-Ge合金的超導電性研究; 趙忠賢, 金鐸, 倪永明, 馬明榮, 車廣燦; 物理, 10(1981); 604。

3:The Resistivity Anomaly at the Onset Temperature of the Spin-Glass-Like State in (Pd.9965Fe.0035) .95Mn.05; Z.X.Zhao, D.L.Zhang, S.Y.Lin and Z.G.Shen; Physica 107B(1981); 625.

4:Anisotropic Superconducting Critical Currents for in Situ Comosites Cu-Nb; Z.X. Zhao, C.G. Cui, S.Q. Gou, D.K. Finnemore and J.D. Verhoeven; Chinese Physics 5(1985); 776.

5:Sr(Ba)-La-Cu氧化物的超導電性; 趙忠賢, 陳立泉, 崔長庚, 黃玉珍; 科學通報, 3(1987); 177。

6:Ba-Y-Cu氧化物液氮溫區的超導電性; 趙忠賢, 陳立泉, 楊乾聲, 黃玉珍, 陳庚華, 唐汝明, 劉貴榮, 崔長庚, 陳烈, 王連忠, 郭樹權, 李山林, 畢建清,科學通報, 6(1987); 412。

7:Superconducting Phase in Bi-Sr-Ca-Cu-O System; Z.X.Zhao, L.Q.Chen, Y.Z.Huang, Z.H.Mai; Ann. Phys. Fr. 13(1988); 339.

8:120K Superconductor TlBaCaCuOy; Z.X.Zhao, L.Q.Chen, Z.H.Mai, Y.Z.Huang; Mod. Phys. Lett. B 2(1988); 1.

9:Intrinsic Flux Pinning Force in High Tc Oxide Superconductors; Z.S.Cao, Y.Zhang and Z.X.Zhao; Mod. Phys. Lett., B4 (1990); 1227.

10:Measurement of Anisotropic Thermopower in Single Crystals

11:BiSrCaCuOy; G.H.Chen, J.H.Wang, D.N.Zheng, Y.F.Yan, S.L.Jia,Q.S.Yang and Z.X.Zhao; Mod. Phys. Lett., B3(1989); 295.

12:A Study of the Single Crystals with Norminal Composition of

13:BiSrCaCuOy by STEM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eraction; Z.X.Zhao, S.L.Jia, Y.M.Ni and J.Q.Li; Physica C 185-189(1991); 651.

人才培養

•教學思想

趙忠賢提出大力培養和造就各行各業的領軍人才是國家長遠發展的需要,領軍人才特別是科技領軍人才,是人才資源中尤為寶貴的稀缺資源。領軍人才是在實踐中通過完成所承擔任務脫穎而出的,造就和培養領軍人才必須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搭建能使他們充分發揮才幹的舞台,拔苗助長只能害了他們。

•培養成果

截至2017年,趙忠賢已經培養超過46名博士、18名碩士。

榮譽表彰

個人獎項
時間榮譽/表彰
2017年2016年度國際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6年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創新人物”
2015年B.T.Mattias獎
2014年何梁何利科技成就獎
1997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1992年首屆王丹萍科學獎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8年首屆陳嘉庚物質科學獎
1987年第三世界世界科學院物理獎
第三世界院士
資料來源:
集體獎項
時間獎項名稱
2009年“求實”基金會“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
2005年中國科學院傑出成就集體獎
資料來源:

社會任職

曾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
現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發明協會副會長、科技部863計畫監督委員會委員、陳嘉庚國際學會會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曾任第八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

人物評價

趙老師始終以他敏銳的洞察力引領著中國超導研究的方向,他對工作的執著和刻苦也一直影響著年輕一輩,他在67歲時還和年輕人一起在實驗室熬通宵。(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周興江 評)

他是中國高溫超導研究主要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紮根並躋身國際前列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評)

目前健在的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